前伊斯蘭時代美術
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化的發祥地。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摩亨佐達羅與旁遮普省的哈拉帕,是印度河文明的兩座著名城邦遺址,在公元前3000年繁榮一時(見印度河文明時期美術)。今巴基斯坦在前6世紀曾成為波斯帝國的轄區,前326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入侵,帶來了希臘化文化。前3世紀該地區歸屬印度孔雀王朝,佛教經阿育王遣使傳播至此,接觸到希臘化文化。公元1世紀貴霜王朝迦膩色迦弘揚佛教,結果產生了持續數世紀的希臘式佛教藝術,即犍陀羅美術。犍陀羅美術興盛於公元1~3世紀貴霜時代,5世紀中葉左右遭受白匈奴破壞,據中國唐代僧人玄奘的記載,約在630年已告終止。
前伊斯蘭時代巴基斯坦地區的建築,混合著印度、波斯、希臘的多樣化因素。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附近的歷史名城呾叉始羅,是犍陀羅美術的中心之一。前1世紀呾叉始羅金迪阿爾的神廟便帶有愛奧尼亞式石柱和古典式凹凸線腳。公元 1世紀錫爾開普城址的恰爾薩達王宮建有鋪築庭院、層疊屋頂與彩繪牆壁的石堡。呾叉始羅遺址還有一些希臘、波斯風格的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建築,如前1世紀錫爾開普的幾座窣堵波,公元1世紀末達摩拉吉卡半圓形寺院,金迪阿爾設定火祭壇的神廟等。犍陀羅地區白沙瓦周圍與斯瓦特河谷烏迪亞那的烏代格拉姆和布特卡拉等城鎮,大多有一座帶宮殿或城堡的衛城,有些寺院和窣堵波建在衛城上,有些距衛城有一段距離。吉里、庫馬拉、摩赫拉·摩拉杜、比帕拉、焦利安、帕馬拉等寺院的平面設計是印度的:一座由列柱迴廊圍起的方形中庭,僧房小室向中庭開門,庭院中央往往有一座窣堵波。宗教群落的發展有時需要根據同樣的設計在較早的寺院上重建。目擊者曾描述過許多現已傾圮的窣堵波的壯觀。據玄奘記載,白沙瓦的迦膩色迦大塔高達167米,有25層鍍金銅傘蓋(諸說不一)。
前伊斯蘭時代巴基斯坦地區的雕刻,以附屬於佛教建築的裝飾雕刻為主。題材選自佛傳和本生故事,有些敘事性浮雕為已失傳的佛經提供了圖解。材料多半採用從淺灰到青灰、綠灰、深灰顏色的片岩,也有時採用拉毛粉飾灰泥塑造。此類雕刻的風格在特殊的體型、風格化的裝束和戴桂冠的髮式、衣飾和肌肉的處理、面容的刻畫等方面顯然是希臘化的,而在敘事的細節、身體從臀部扭曲的姿勢(三曲式)、裸體的軀幹、珠寶飾物的富麗、象徵性的手勢(姆德拉)等方面則繼承了印度藝術的本土傳統。可能最早的佛像是由犍陀羅派而不是由中印度馬圖拉派創造的。
犍陀羅佛像具有阿波羅的相貌,穿著一件僧衣,衣飾類似希臘羅馬雕刻的長袍。這種以希臘式佛教藝術著稱的風格在犍陀羅地區是純正古典主義的,而在斯瓦特河谷則不夠精緻,幾乎粗拙到原始的程度。
伊斯蘭時代美術
8世紀初穆斯林開始占領信德,11~12世紀穆斯林利用被他們拆毀的印度教神廟的材料建造了幾座清真寺。16世紀莫臥兒王朝時代,巴基斯坦地區也興起了伊斯蘭建築的熱潮(見莫臥兒建築)。這種建築起初是從波斯模式派生出來的,包括達塔的以白色與兩種暗藍色馬賽克裝飾的兩座清真寺達吉爾穆斯吉德(1588)和傑米穆斯吉德(1644)以及使用印度教神廟材料建造的賈姆·尼扎穆德-丁墓(16世紀),風格笨重粗陋。
17世紀莫臥兒建築在巴基斯坦地區的最佳範例為莫臥兒陪都拉合爾城堡(1631~1632),城堡中建有兩側是附屬圓頂的鱗莖狀圓頂清真寺、刻有印度銘文的涼亭和受印度石雕、木雕影響的拱門。馬圖拉的紅砂石被廣泛使用,通常與白色或黑色大理石混合,並加灰色或黃色石頭鑲嵌細工,風格富麗堂皇。拉合爾城堡的鏡宮牆壁上鑲嵌著玻璃鏡子碎片,燦若繁星,奇幻迷人。拉合爾市北的賈漢吉陵(1627)在白色大理石中鑲嵌彩石,裝飾美觀。拉合爾東郊的沙禮瑪爾庭園(1637)典雅綺麗,城堡對面的巴德沙希清真寺(1673)宏偉壯闊。英國統治時期在清真寺林立的拉合爾又增建了哥德式、維多利亞式的建築。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以後在喀拉蚩東南為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1876~1948)修建了白色大理石圓頂的真納陵墓,墓室正中懸掛著一盞由周恩來贈送的中國上海製作的華美吊燈。喀拉蚩的守護清真寺是現代伊斯蘭建築的代表作之一,1961年動工興建的伊斯蘭瑪巴德也新修了數十座清真寺。
巴基斯坦重要的藝術考古博物館有喀拉蚩國立博物館、拉合爾博物館、白沙瓦博物館等,以收藏印度河文明與犍陀羅藝術珍品之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