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29.1畝(其中:水田864畝,旱地 8365.1 畝),人均耕地6.79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013.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27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24畝,主要種植橡膠、茶葉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畝;荒山荒地1500畝,其他面積40畝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沒有路燈。全村有357戶通自來水。有357戶通電,有335戶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3.84%和93.8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7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已通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6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有農用運輸車6輛,拖拉機154輛,機車3342輛。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7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8、235、109、5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83.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9.8萬元,占總收入的49.7%;畜牧業收入60.93萬元,占總收入的10.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677頭,出欄土雞1620隻;林業收入224.72萬元,占總收入的38.54%;第二、三產業收入7.7萬元,占總收入的1.32%;工資性收入3.36萬元,占總收入的0.58%。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元,農民收入以橡膠、茶葉等為主。
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7人(占勞動力的3.46%),在省內務工31人,到省外務工1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357戶,共鄉村人口1509人,其中男性742人,女性 7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42人,勞動力877人。該村以漢族、基諾族為主(是漢族、少數民族混居地),其中基諾族1401族人,漢族66人,其它民族42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59人,參合率 83.43%;享受低保10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2公里。該村設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57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110人,距離鄉中學32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4人,其中小學生110人,中學生6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201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621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
年末集體總收入43.83萬元,有固定資產39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9人,少數民族黨員49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 7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9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個,團支部 4個,共有團70。
人文地理
基諾族鄉是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攸樂山的發源地,是基諾族的主要聚居地。基諾族是1979年6月6日國務院正式確認的我國第56個民族,是全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也是雲南省7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
基諾族鄉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厚重的茶文化,據零星文史資料和古茶園現存分布情況推斷,攸樂茶山明朝初年至少已有茶園四千畝以上,至今在亞諾村、司土老寨、么卓村留下的兩千畝古茶園依然鬱鬱蔥蔥,生機勃發。
基諾族人民具有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統治的精神。1941年至1943年基諾族人民反抗國民黨暴政的民族起義,震撼了雲南省政府,起義最終以基諾族的勝利而告終。領導此次起義的領袖操腰、阿四等民族英雄成為了基諾族的驕傲。
由於基諾族沒有文字,也就沒有自己的成文史,給研究基諾族歷史帶來了諸多不便。所幸的是國家級教授杜玉亭所著《基諾族簡史》、《基諾族文學簡史》為研究基諾族歷史提供了方便。
新農村建設
自2006年啟動新農村建設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議事,自願參與,兼顧各方,合理而局,逐步推進”的原則,結合我鄉“十一五規劃”發展戰略,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要求,到目前為止,該村委會巴卡新寨村民小組已完成村寨建設規劃、產業規劃、精神文明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