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術說的起源
巫術說的論者把精神動機視為原始藝術發生的唯一動力,忽視了恩格斯所說的隱藏在精神動機後面的動機,即人類的物質成產活動,因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藝術起源的問題。
巫術說是20世紀在西方頗為流行的一種藝術和審美發生理論,其主要的依據來自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和弗雷澤關於原始文化的學說。泰勒最早奠定了巫術說的理論基礎,而弗雷澤在其著名的《金枝》一書中,則對原始巫術活動作了極為詳盡而細緻的研究。他指出:“如果我們分析巫術賴以建立的思想原則,便會發現它們可歸結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同類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體一經互相接觸,在中斷實際接觸後還會繼續遠距離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稱之為‘相似律’,後者可稱作‘接觸律’或‘觸染律’。”由此他認為原始巫術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相似律”為基礎的“順勢巫術”或“模仿巫術”,在這種巫術中,巫師僅僅通過模仿就能實現任何他想做的事;另一種是以“接觸律”為基礎的“接觸巫術”,施行這一巫術也就是通過曾為某人接觸過的物體而對其本人施加影響。弗雷澤把上述兩種巫術統稱為“交感巫術”,因為它們都建立在這樣的信念基礎上,即認為通過某種神秘的感應,就可以使物體不受時空限制而相互作用。
無論是泰勒的《原始文化》還是弗雷澤的《金枝》,都並不是專門的美學著作,而是人類學著作。但是他們對原始巫術活動所作的系統研究,卻為理解原始審美現象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啟示。對此,盧卡契回答說:“產生模仿藝術形象的最初衝動只是由巫術操演活動中產生的,這種巫術操演是要通過模仿來影響現實世界所發生的事件。”就是說,巫術活動是孕育藝術的母體,人類最初的藝術只是適應巫術活動的需要而產生,並作為巫術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存在的。托馬斯·門羅也認為:“在早期村落定居生活的階段,巫術和宗教得到了發展並系統化了,我們現在稱之為藝術的形式,被作為一種巫術的工具用之於視覺或聽覺的動物形象、人的形象以及自然形象(下雨或晴天)的再現,經常是用圖畫、偶像、假面和模仿性舞蹈來加以表現,這些都被稱之為交感巫術。”
了解巫術說
用巫術說的確可以說明一部分原始藝術現象,尤其是在解釋原始洞穴壁畫和岩畫時它具有更為可信的說服力。但是,一方面藝術與審美並不能完全等同,藝術只是審美活動的一種形式,因此,我們不能把藝術起源的理論無條件地看作就是審美發生的理論;另一方面,巫術活動雖然是促成藝術發生的一種因素,卻絕不會是唯一的因素。比如,我們就很難斷然否定“性本能”的因素對藝術發生的影響。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在分許現代原始狩獵部族的舞蹈時指出:“這種舞蹈大部分無疑是想激動性的熱情”,“一個精幹而勇健的舞蹈者定然可以給女性的觀眾一個深刻的印象;一個精幹而勇健的舞蹈者也必是精幹和勇猛的獵者和戰士。在這一點上跳舞實有助於行的選擇和人種的改良”。這說明,用巫術說來解釋藝術和審美的發生,其有效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