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形態:
體長3 1/8-5 1/4" (8- 13.5 cm)。橢圓形的背甲最長至14厘米,背甲上具有棱突(幼體尤為明顯),椎盾呈覆瓦狀,表面比較平坦,有一條中央脊椎和兩條側脊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模糊或消退。背部兩側的斜坡形成了一個小於100°的角度,角度與高度的平均比率為5:1。脊椎盾甲與後方的盾甲交疊,第1塊椎盾較長,從不與前方的第2對緣盾相接觸。其他4塊椎盾的寬度略微大於長度,第5塊向後展開。背甲的顏色通常為咖啡色或橙色,以分散的黑色斑點或黑色放射條紋形成了異樣的圖案,時間加劇了色彩的變淡和紋路的退卻,盾甲間有較寬的黑色分界線。接縫處有深色的鑲邊;可能有深色的點狀或輻射條紋狀的圖案。完美粉色與微黃色的腹甲有唯一的一塊喉盾,腹甲小,粉紅色或黃色,在腹盾和胸盾間有一塊不易辨認的鉸鏈蓋,有一個不甚明顯的鉸鏈關節,和單枚的喉盾。肛盾末端有一個較淺的缺口,腹甲大小排列的順序:肛盾>腹盾>胸盾>臀盾>肋盾>喉盾。頭部大小適中,相比之下成體顯得比較大,顏色多半為粉色或淺灰色並帶有黑色的圓點。口鼻部的喙一般是茶褐色,而且有些許的黑色放射條紋。上顎略呈鉤狀,但並不明顯。下巴有兩條觸鬚,皮膚通常為粉色、灰色或橙色。僅在下巴上長有觸鬚。頭部有深色的斑點或條紋。雄性具有末端呈刺狀的大尾巴;而雌性尾巴的末端,僅只剛剛能夠到背甲的邊緣。
生活習性:
起初進食軟體動物,也以細絲狀的藻類和水生植物為食,水生昆蟲、足綱節動物、小蝦,小魚,蜘蛛以及小型爬行岡動物都是它們的食物。逐漸增大的體型在食物的選擇上產生了一個變化,從昆蟲類到軟體動物,該種類的麝香龜發展到擁有強有力的顎部肌肉組織和可擴張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嘴部,很顯然它已經適應了軟體動物。
生長繁殖:
公龜達到性成熟通常需要4-8年的時間,背甲的長度在7-9厘米之間,而雌龜的性成熟期平均在7年(5-9)左右,背甲達到8-10厘米。精囊增生擴散並且變得豐富在每年的3-6月間,睪丸從7月份開始急劇增大,8月達到了頂峰,此時是精液儲量最多的時期。冬眠期過後,精子逐漸到達雄龜的生殖器。所以不難想像公龜在冬眠期過後為何有很強的交配欲望,雌龜卵巢增大從八月或九月直至歷年的六月,排卵和產卵分別在十月和歷年的六、七月。不難看出雄性在繁殖過程中精液儲量的變化過程,以我所飼養的頭盔為例,有不少的也在8-10月間進行交配,從而也對應與吻合了上述文章所提到的精液在8、9月仍在活躍。產1-4窩卵,每窩2-3枚,卵呈橢圓形,長1 1/8" (29 mm)。曾有人,在流泉邊的一個5''高的沙堆中,發現了17窩巨頭麝香龜的卵。龜卵宛若瓷器般精美易碎,剛產下時呈半透明的粉紅色,等胚胎髮育後漸漸轉成不透明的白色。孵化期13-16個星期。
產1-4窩卵,每窩2-3枚,卵呈橢圓形,長1 1/8" (29 mm)。曾有人,在流泉邊的一個5''高的沙堆中,發現了17窩巨頭麝香龜的卵。龜卵宛若瓷器般精美易碎,剛產下時呈半透明的粉紅色,等胚胎髮育後漸漸轉成不透明的白色。孵化期13-16個星期。
棲息環境:
巨頭龜生活在河、小溪、沼澤及牛軛湖、也偏愛攀爬在倒下的樹木或浮出水面的岩石上。它們更喜歡出沒於四周有障礙物的地方,大型的泉澗、溪流、河流、牛軛湖、沼澤,以及灰岩坑所形成的池塘。
分布範圍:
巨頭龜分布在美國東南部,維吉尼亞洲的西南端和田納西州東部、喬治亞洲中部南至佛羅里達中部,西至密西西比中南部的珀爾湖流域。喬治亞州中部,到佛羅里達州中部,向西至密西西比州東部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最東端,向北經過整個田納西州的東部。
亞種:
指名亞種(巨頭麝香龜,S. m. minor),有三條棱突,頭部有大量的斑點;分布在喬治亞洲的中部和阿拉巴馬州的東南部,直到佛羅里達州的中部。條頸亞種(條頸麝香龜,S. m. peltifer),一條脊棱,頸部有條紋;分布在維吉尼亞州西南部和田納西州東部,向南到墨西哥灣和密西西比州珍珠河,以及路易斯安那州。高度水棲。人們時常可以看到它們沿著水底,徜徉在岩石、沉木和植物之間。幼體主要吃昆蟲,而成體則吃螺類和蛤類,龜可以用顎部那寬闊的表面夾碎它們。巨頭龜與小臭彈(Stinkpots,即密西西比麝香龜)一樣好鬥,其幼體甚至在出殼之前就已經能夠釋放臭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