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安神定驚,通絡止痛。
定位
在肩胛部,肩胛骨內上角邊緣下際,兩手相抱,於肩胛骨內上角邊際,患者中指尖所點處,左右計2穴。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3肋間動、靜脈背側支的內側支;布有第3或第4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深層為第3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狂走,喜怒悲泣,癔病,肩胛痛,髒燥等。
操作
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麻脹感,有時擴散至背及肩部,留針30分鐘;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狂走,喜怒悲泣,癔病,肩胛痛,髒燥等。
配伍
配水溝、風府、大陵、豐隆、手逆注等,可清肝膽、瀉痰火、定驚止狂,主治痰火上擾、肝膽火郁的狂走急躁;配水溝、合谷、太沖、內關、神門等,可養心安神,主治心神失養的髒燥;配肩貞、秉風、曲垣、養老等,可通經活絡、散寒止痛,主治風寒入絡、痹阻不行的肩胛痛等。
附註
在小腸經曲垣穴近處。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狂走喜怒悲泣,灸臣覺(一作巨攪)隨年壯。穴在背上甲內側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
《中國針灸學》:“巨覺(臣覺),肩胛骨上角邊下際,手相抱取之。灸隨年壯。主治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