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東鄰木瓦村,西鄰大村村,南鄰新店,北鄰半箐村。轄有岩腳、雲盤、鑽天坡、大埡口等23個村民小組。
全村國土面積33.9平方公里,海拔在2480到273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0.1℃,年降水量1420毫米。
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780戶,有鄉村人口2835人,其中農業人口2835人,勞動力14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5人。
有耕地面積4492畝,人均耕地1.46畝,林地19248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6.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洋芋、蕎子、燕麥等農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四通 ,無路燈。
全村有763戶飲用山泉水,有19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5.5%)。有76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15戶(占農戶總數的41.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0.02%和0.019%)。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間有一段河床;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沒有汽車,拖拉機,有農用車1輛,機車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 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不是閉路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346.7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1.77萬元,占總收入的42.44%;畜牧業收入165.97萬元,占總收入的 49.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41頭,肉牛89頭,肉羊551頭);漁業收入 0萬元,占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5.4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 26.6萬元,占總收入的 %。農民人均純收入1392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5人(占勞動力的24.8 %),在省內務工98人,到省外務工177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5.9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9.37 %。計畫大力發展畜牧產業。該村無企業。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42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351人,距離中學3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79人,其中小學生351人,中學生128人。
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8人,少數民族黨員6人,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主任、計生助理員等組成,下設大埡口、鑽天坡、岩腳等23個村民小組。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畜飲水尚未得到根本解決;2.基礎設施有待夯實;3.文化教育方面,民眾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思想觀念還須進一步轉變;4. 醫療事業的發展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0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50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392元增加到1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