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兵村[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團結鎮工農兵村]

工農兵村[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團結鎮工農兵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工農兵村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團結鎮政府東12公里處。全村總人口1500人左右,是該鎮大村之一。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以來,該村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字目標,既立足長遠,又著眼當前,科學規劃全村的發展大計。

2017年11月,工農兵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領導班子

工農兵村黨支部、村委會在工作上更是齊心合力,發揮班子的團結一心,戰鬥力強的工作傳統,不等不靠,發動民眾和群團組織的力量,發揮民眾在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作用,從而使新農村建設起好步、開好局。

採取措施

一、抓環境整治,促村容整潔

村黨支部引導民眾樹立“村屯環境村民建,建好環境為村民”的思想,開展了“四清四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堆,改水、改灶、改路、改廁)村容整潔活動。

一是規範了村屯中心道路。縱向把村路由原來的不足5米拓寬到8米,南北取直,鋪設砂石路面,在上級幫建單位的努力下,為村里修建776延長米的水泥路,橫向對各戶門前十二條橫道進行統一規劃,挖出邊溝,垃圾、柴草堆運到村外堆放處,同時,由村民籌資83萬元建設自來水工程,改變了以往吃壓水井的歷史。

二是實現了美化、綠化。投資5萬餘元在村內道路栽植了6000餘株以紅皮雲杉和垂柳為主的綠化樹,在路邊栽植了3000棵花卉。

三是實行畜禽圈養、廁所統一。在全縣率先引入沼氣項目,現有沼氣50多個,不但解決了禽畜糞便亂堆污染環境的難題,同時為生活提供了能源,為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在全鎮、全縣得到較好推廣,同時還改造了村中各戶的廁所,使村民有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二、抓村民教育,促村風文明

村黨支部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和文體活動,教育引導村民增強民主法制意識、科技創新意識、市場競爭意識、主人翁意識,營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

一是開展“四五”普法,增強法律意識。由縣政府聘任的村級文化教員向村民宣傳講解《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經濟契約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內容,增強了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以此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活化載體,加強村民思想道德教育。村黨支部時刻注重加強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積極開展以“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教育為載體,以“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為內容的“三德”教育、以“八榮八恥”為內容,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教育村民樹立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良好道德風尚。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村民文體活動陣地。採取黨員、積極分子義務出工的方式,在村中心路兩側安裝了22座路燈,在村中心和村國小修建了兩處水泥籃球場,在村中心位置利用縣政府農村事業發展基金修建占地4000餘平方米設有高標準照明設施、綠地、彩磚等軟硬結合的村民文化娛樂廣場,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現有圖書462種4447冊。供農民農閒時學習、活動使用,使之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倡導科學精神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

三、抓產業升級,促生產發展

村黨支部教育引導民眾學科學、用科學,利用國家惠農政策,走科技增收,土裡生金髮展之路。

一是立足實際,加大先進、實用農業科技推廣。以“科技興農”活動為載體,以與民眾生產密切相關的種、養、加技術和市場經濟知識為內容,利用電化教育、聘請教師、專家講課、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針對農民所需,廣泛開展科技知識培訓活動,努力推進新技術、新知識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套用,提高村民科學種田、科學養殖水平,增強科技在增加農民收入中發揮的作用。工農兵村,購進17台微機,25套電腦桌椅,2台印表機,1套擴音器,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不少人家都有電腦,電腦也已成了當地農民婚嫁不可缺少的嫁妝,更是農民家庭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

二是務求實效,加快種植業內部及農業整體結構調整。在種植業方面,結合本村優勢,通過典型示範,效益對比,引導村民多種田、種好田。除種好個人承包田外,全村有73戶村民到外地包地種糧,包地面積達370餘公頃。在畜牧業發展方面,以農墾寶泉嶺二百萬頭生豬屠宰線為依託,建設一處占地45000平方米的萬頭生豬養殖小區,目前有3棟標準化豬舍建成並相繼投入使用;通過沼氣加豬舍配套工程建設飼養規模在50頭以上的環保豬舍18棟,有12棟投入使用;利用原磚廠廢棄地規劃建設了千頭奶牛養殖小區,現在980平方米圈舍已投入使用。通過政策引導,示範帶動,現在全村奶牛存欄120頭,生豬存欄1100餘頭,畜牧業成為村民增收的新亮點。為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村黨支部還教育村民中的富餘勞動力廣拓門路,向外開展勞務輸出,目前,全村共輸出勞務2000人次,增加收入6萬多元,農民們正在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描繪著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

第四,積極培育創業主體,夯實創業基礎。

村黨支部堅持以提升農民創業能力為切入點,深入實施“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創業主體。

一是以“雙培雙帶”為載體,在支委中組織開展了“比帶動民眾致富、比帶動致富能手入黨和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的“雙比一爭”活動;在黨員中組織開展了“讀懂一本科技書、記好一本民情日記、提供一條致富信息、幫扶一戶貧困戶、推廣一項農業新技術”的“五個一”活動,將10名黨員培養成致富帶頭人,將5名致富能手發展成黨員。

二是針對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觀念保守的實際,組織開展了以“學理論、學科技、學政策和比能力、比水平、比致富”為主要內容的“三學三比”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優勢和協會組織的技術優勢,採取聘請專家辦班、致富能手引帶等形式,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目前,全村掌握1項以上實用技術的新型農民達400多人,培育科技示範戶50多戶,村民創業能力明顯增強。

第五,努力打造創業平台,開展創業實踐。

村黨支部堅持把打造平台作為開展創業活動的關鍵環節,通過由支部牽頭、黨員帶頭,動員吸引民眾參與,聯合組建合作社、村辦股份制小工企等措施,圍繞產業鏈帶領民眾積極開展創業實踐。

一是優勢帶動,打造主導產業平台。工農兵村是鶴崗市的水稻種植專業村。針對過去全村水稻生產分戶經營、各自為戰、增收乏力的問題,村黨支部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和種糧大戶,聯合組建了水稻生產合作社,以打造“水稻產業村”為目標,全力發展稻經濟。總計吸收200多戶水稻種植戶入社,建成了12個標準化水稻種植示範區,全村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160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79 %。市級水稻高產大王、省科技星火帶頭人、共產黨員閆永臣還利用自己所長和實際經驗,帶領65戶農民成立了水稻種植協會,投資71萬元建設了40棟標準化水稻集中育秧大棚基地,統一育秧、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推廣科技種田,收到了可觀效益。

二是專業拉動,打造後繼產業平台。按照“一個產業創立一個品牌,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理念,依託水稻主產優勢,黨員村主任宗學華組織5名黨員和16戶村民,採取集資入股形式,聯合開辦了工農兵村大米加工廠,註冊了“工農兵”商標,並通過了國家QS食品安全認證。目前產品暢銷山東、浙江、甘肅、西安、昆明等地,並建立了長期銷售渠道,每年加工免淘米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利潤130萬元,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創收5萬餘元。同時,村黨支部積極鼓勵和引導黨員農機大戶,投資142萬元創辦了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為村民代耕代種代收,並積極進行土地流轉,擴大集約化經營,提高勞動效率,努力實現土地增產增效。

三是特色促動,打造新興產業平台。村黨支部積極轉變觀念,創新發展模式,跳出“圍繞農業抓農業”的條框束縛,由村黨支部書記吳寶庫牽頭,吸收56名黨員和民眾入股,集資435萬元組建了工農兵群力塑膠編織袋廠,年加工塑膠編織袋1,500萬條,除供應縣內石墨、水泥和糧食加工企業外,產品還遠銷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60餘人,年創產值近千萬元,實現利潤50餘萬元,開闢了一條促進農民創業增收的新路子。

第六,切實最佳化創業環境,提供創業保障。

村黨支部堅持把為民眾謀福祉、解難題、辦實事作為最佳化創業環境的切入點。

一是切實最佳化政治環境。圍繞村內民主管理體系建設,大力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把黨的領導機制、“兩委”協調機制、黨內民主機制和村民自治機制有機融合在一起,切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章程辦事”的良好工作格局。通過進一步深化“黨員服務區”和“黨員設崗定責”活動,設立“政策法規宣傳崗、民事糾紛調解崗、文明新風倡導崗、科學技術示範崗、信息諮詢服務崗、黨務公開監督崗、社會治安防控崗、公共設施維護崗、環境衛生巡護崗”等9個崗位,深入走訪民眾、調處化解矛盾、為困難農戶做好事。

二是切實最佳化村風民風環境。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通過抓觀念重防範,在村民中廣泛開展法律知識普及活動,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使村民在各項社會活動中能自覺遵守法律,抵制不良行為。採取群防群治、聯戶聯防的措施,發動黨員和民眾成立義務治安巡邏隊,劃分安全責任區,建立起牢固的社會治安防範體系,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創業環境。

三是切實最佳化人居環境。通過有效整合全村資源,實施安居工程和泥草房改造工程,全村住房磚瓦化率已達99%以上。在上級新農村建設相關政策的扶持下,累計投入各項基礎建設資金達1,675萬元,建設了7條總長達5.6公里的村內標準化硬質路面;累計栽樹12,000餘株、種花20,000餘棵,完成了4,000平方米村民文化廣場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了600平方米“六位一體”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集資新建了兩棟農民新居住宅樓,村里100戶“老少”喬遷入住;開辦了農民自助銀行,儲蓄存款餘額高達1,500餘萬元。

文化建設

蘿北縣團結鎮工農兵村:村裡有了文化教員

近日,記者來到蘿北縣團結鎮工農兵村採訪,在一農戶的院子裡,村裡的文化教員郭耕平正和幾位村民邊修農具、邊商討著今年的農業生產大計……村民們說:“有了文化教員,咱可借老力了。”

今年36歲的郭耕平,1990年高中畢業後,先是到鎮裡工作,後來回到村里務農,小郭憑著知識、文化的實力,經過幾年的努力,成了村里數得著的富裕戶、拔尖人物。今年初,小郭經過嚴格的考試、考評被縣裡選聘為文化教員。上任後,他不負眾望,幫助推廣農業新科技,建起圖書室;深入農戶調解矛盾,宣傳法律;組織村民座談討論新農村建設規劃;了解村情民意,並及時向縣裡有關部門作出匯報……小郭對記者說:“縣裡器重咱,村民認可咱,咱就要一門心思的把工作做好。”

談到文化教員的作用,村委會主任宗學華說,文化教員真是我們的“好幫手”,他整天和民眾在一起,民眾有些不願跟我們提的意見,都跟他說,他及時反饋給我們,便於我們改進工作,化解矛盾。同來的縣農委的同志告訴記者,村裡的文化教員並不單純教文化知識,他們的工作職責包括宣傳政策、普及法律知識,帶領村民開展業餘文化體育活動,組織村民參加科技培訓,收集和傳遞致富信息,依法調解和化解村民間矛盾以及輿情上報工作,等等。這位同志特彆強調說,文化教員還負有民主監督職責。他們有權對村委會的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對村委會不按有關法律和制度進行決策的事情,他們有權向縣、鄉有關部門匯報。這位同志還說,農村有很多事情需要村裡有一個明白人。這便是設立文化教員的初衷。文化教員在本村農民中公開選聘產生,候選人可以是民眾推薦,也可以本人自薦。要經過縣有關部門組織的考試、考核並經過嚴格培訓後才能上任。一年一選聘。由工作好壞決定去留。今年,全縣在11個村子進行試點,明年全面推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