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寓意
川至中學名字本身就寓意著它是一所由閻建立的私人學校,“川”取閻錫山字百川之名,“至”意味著來臨,表示如同百川的到來。1919 年建成一部分後,便取消了五台中學和定襄中學,並將河邊村兩等國小[7]併入川至中學,稱為附屬國小,徐向前元帥曾在此執教。
學校沿革
川至中學建成後,閻錫山又出資10萬元在太原“德生厚”銀號建立了基金,以其利息為該校經費,1923年,又籌集資金10萬元,增設商業速成科,設立科學獎,另外,除免收學費外,還另發制服皮鞋給學生,使這所中學也成為當時設施最完備,質量極高的免費中學校。1924年之後開始收學費,但費用較低。學校招收來自全省和全國各地的學生,學校的校旗、校訓、校歌都由閻錫山親自確定和創作。其校訓:“公毅敏潔”,告諭:“苦學救國”。設施優越,有教室宿舍140餘間,有大禮堂、會議室、生化研究室、標本陳列室、體育場、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還裝有鞦韆、浪橋等娛樂設定。學校既講語文、數學、物理、化學、也講“四書”,這可以看出其現代和傳統有機結合的教育宗旨。同時還有對學生的政治教育,閻經常到學校講話,要求應“思想端正了,才能克制住欲望”,1920年在一次以《大學》中“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為題,要求學生“做甚務甚,說甚算甚”。當時學校學科學、學外語的風氣甚濃,學生對歐美許多著名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十分了解。學校信息靈通,訂購了各種報刊雜誌,教師教學風氣開明而健康,許多教學儀器都是直接從日本進口。但隨著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辦學方針大幅度地倒向復古守舊,禁止新思想的傳入。
抗戰爆發前,該校共畢業1000多名學生,不少人成為閻的親信。七七事變後,校舍被占領河邊村的日軍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