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曹操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帝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賞析
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 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 活著,想到這裡令人極度哀傷。
漢末大亂時期,曹操南征北討,他身為封建政治集團的統治者接觸的社會面非常廣大,親歷了時代的戰亂,感受了征戰之苦,目賭了戰爭所造成的土地荒蕪,人民流離失所。這種感情在他的詩中亦有反映,像《嵩里行》就描寫了征戰之苦。如《嵩里行》中描寫漢末戰亂的慘象,見百姓悲慘之餘又見詩人傷時憫亂的感情,詩句“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如實描寫了義軍由聚到散的情形,對袁紹等人各懷私心進行了揭露和批評,並對長期的戰亂給社會和百姓造成的災難、痛苦,深表關懷和同情。其中 “鎧甲生飢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真實地反映了戰亂所造成的苦難,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鍾惺《古詩歸》卷七)。另外,“天地間,人為貴。(《度關山》)”也表現了他對百姓的愛護,和以人為本的觀念。
譯文
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最初約會各路將領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匯合以後,因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齊一,互相觀望,誰也不肯率先前進。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袁紹的堂弟袁術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由於戰爭連續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 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亂而大批死亡。屍骨曝露於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不過剩下一個還 活著,想到這裡令人極度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