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崔沆(972年—1024年),高麗王朝前期大臣。字 內融,慶州人,是高麗初期名臣崔彥撝之孫。淳化二年(991年)閏二月在科舉考試中甲科及第,年方二十。高麗成宗嘉獎其才,擢授右拾遺、知制誥。高麗穆宗時,獲任知貢舉,穆宗對他非常倚重,政事不分大小,都會與崔沆商議,他在穆宗朝歷任吏部侍郎、中樞院使。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月,穆宗病重,遺命傳位大良院君王詢,崔沆與蔡忠順參與定策。 二月西北面都巡檢使康兆領兵入京,廢黜穆宗,擁立王詢,是為高麗顯宗。崔沆面見康兆時說:“古有如此事乎?” 康兆不回答。後來崔沆被康兆從穆宗身邊召回,任命為翰林學士承旨、左散騎常侍。同年七月,顯宗下教稱:“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所以籍賢輔德也。朕少值閔凶,未聞義訓,仰遵古典,思得其人。具官崔沆,明識高才,諒絕儕等,可授政堂文學,以為寡人師傅。”崔沆遂負責教授顯宗學問,並在他的請求下恢復了成宗時廢除的八關會。
統和三十年(1012年)二月,崔沆升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翌年九月監修國史。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十一月,遷內史侍郎平章事。天禧四年(1020年)賜推忠盡節衛社功臣號,天禧五年(1021年)擢為檢校太傅守門下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清河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加守正功臣號。
崔沆不喜歡做官,當時高麗規定大臣年滿七十方可退休,但他很早就上表請求致仕,顯宗多次起復他,他都不赴任。太平四年(1024年)病重,顯宗親自探望,同年六月初五去世,顯宗聽說老師亡故的訊息後非常哀悼,賜諡號“ 節義”,賻絹三百匹,布五百匹,米、麥各一千石。崔沆之子崔有孚根據父親遺命,辭謝賻物。後獲得配享顯宗廟庭的禮遇,高麗德宗、高麗靖宗、高麗文宗都對他加以追贈。
軼事典故
•崔沆篤信佛教,他曾請求修理慶州皇龍寺,並親自監督,以致頗傷農務;又在自己私宅造佛像,置佛經,如同和尚居所,最後舍家為寺。
•高麗太祖王建所授十訓要因高麗契丹戰爭而失傳,但在崔沆家中保藏,後因崔承老之孫崔齊顏獲之於崔沆家而得以重新流傳於世。
歷史評價
•高麗朝廷:以清節直道,匡扶社稷。
•《高麗史》:沆聰悟沉訥,寡言善斷。世業儒,以清儉持家,久秉鈞,一介不取於人手,不接金玉,婦女不粉黛。計月請俸,家無甔石之儲。
•《東國通鑑》:崔沆以一代儒宗,佞佛太甚,為世所譏……是皆聖門之罪人也。後之文士背斯道、惑異端墨行者,滔滔皆是,沆……不得辭其責矣。
影視形象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劇),金河均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