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村里現在國小一所,診所4家。村內領導班子由5人組成,政務公開每月一次。種植以糧食、蔬菜、果樹為主;蔬菜種植700畝,已發展4個大棚,種植西葫蘆、白菜等。果樹1500畝,本村是趙王鮮果起源地,大部是種植桃樹,品種齊全,從五月份到10月份鮮桃不斷上市,新發展桃樹苗20畝。養殖方面:養羊200隻,3戶養牛有10頭奶牛。去年建立30畝苗木基地,本村有一個會雲寺,始建於南北朝,現正在新建。
企業方面:2002年建立了大型麵粉廠。塑鋼廠(辰翔集團分廠)勞務輸出:500人左右,在市里從事各種行業,人均收藏2800左右,率先進入小康村的行列。去年新建10個沼氣池,現正在擴建中。向生態村發展。
本村為增加本村經濟收入,帶領民眾實地考查,大力發展林果業、蔬菜大棚,新發展1萬多棵黃貫梨,準備建立一個果品的市場。為完善本村教育事業,準備新修建一所二層教學樓。在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三個代表的實踐,三農的落實,我村決定在保持農業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招商引資辦廠,從而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共同致富奔小康。
書記馬明芳\村長馬國興,以“民眾利益無小事”為指導思想,積極帶領兩委班子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謀發展。在改變我村容貌的歷程中,真正做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第一年整改電力設施,架電線,投資2萬3千多元。第二年新增變壓器,經過整改村里電力設施基本完善,解決澆地問題。修了通向桃市場的水泥路,長一公里。田間路面也得到硬化。
崔曲戰役是邯鄲戰役重要組成,在崔曲有邯鄲戰役紀念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5.73畝(其中:田56.8畝,地217.93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1畝,主要種植蘋果、桃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55畝,草地102畝;其他面積82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24戶通電,有2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戶。
本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本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有1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本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31.6%;畜牧業收入18.86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頭,肉牛18頭);漁業收入2.39萬元,占總收入的2.9%;林業收入3.86萬元,占總收入的4.7%;第二、三產業收入7.37萬元,占總收入的9%;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2.7%,其中外出務工收入1.21萬元;其它收入21.6萬元,占總收入的26.3%。農民人均總收入7155元,人均純收入31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到省內務工1人。
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6%。本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蔬菜產業。
人口衛生
本村現有農戶24戶,鄉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農業人口112人,勞動力63人。本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鄉(鎮)衛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2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本村小學生就讀到崔曲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邯鄲縣第十三中學或邯鄲縣第七中學。本村國小在本村中,距離中學約6-7公里。目前本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00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本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