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色
峨邊竹筍產於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峨邊竹筍作為地方特有的竹類資源,已有上百年種植歷史。峨邊竹筍呈圓錐形,頭尖底粗,筍肉呈淡黃色有光澤,粗細大致均勻;質柔,清脆,表面光滑呈層狀,聞之具清香氣味。具有無污染、肉厚、嫩脆、鮮美可口的特點,且富含大量粗纖維、優質的植物蛋白、胺基酸以及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等,品質優於其它產區。
產地環境
峨邊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該縣境內氣溫年平均為16.6℃,極端高溫為35.7℃,極端低溫為-3.2℃。7月最熱,月平均為25.3℃;1月最冷,月平均為6.5℃。年極變化微小,高低相差1℃。歷年日照平均總時數為1049.3時,日平均近6小時,實照時數占全年可照時數的24%。 峨邊竹筍取材于海拔1800-3000米的原始森林。
歷史溯源
“峨邊竹筍”,歷史源遠流長,民間廣為流傳彝族美神甘嫫阿妞化身竹林、竹筍的動人故事。據《峨邊彝族自治縣誌》載:1972年春節後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峨邊竹筍空運首都,成為總理招待外國元首的佳肴,總理還特意向外賓介紹是來自四川的“山珍”。因為未出土,是用鋤頭挖出來的,還特意取了個名字叫“夢筍”。就這樣,峨邊“夢筍”空運首都,成為國宴佳肴的訊息不脛而走,使峨邊竹筍名聲大振,從此被人們譽為“山珍”。1997年國家外貿、供銷部門指導生產,改變部分原炭白筍、煮筍生產工藝,搞鹽漬筍、清水筍,滿足了民眾生活需求,同時產品遠銷省內外和香港、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竹筍已成為峨邊傳統的大宗農副土特產品。
生產情況
該縣年可產三月竹筍3萬噸,八月.竹筍1.2萬噸,箭竹筍0.3萬噸,苦筍500噸,峨邊以此被譽為“竹筍之鄉”。采筍銷售是我縣彝族民眾的主要收入之一,被稱為彝族民眾的“鹽吧錢”。峨邊縣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彝族自治縣,彝族民眾多居住在海拔800你以上的中、高山,特別是原始林區的邊緣,采筍收入占其收入的60%以上。
截止到2013年12月30日,峨邊竹筍林地面積由原來的17.2萬平方米發展到19萬平方米。竹筍加工企業正開始申請使用峨邊竹筍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並加大規模化、規範化種植和竹筍產品深加工。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峨邊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峨邊竹筍的“叢林牌”清水罐頭曾被商業部評為部優產品,“竹海”牌美味珍筍、小竹筍獲得第十屆“四川名牌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峨邊竹筍產地範圍為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峨邊竹筍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適於本地生長的三月竹、八月竹等。
二、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600米至2300米的山區,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至2000毫米,坡度≤20,土層厚度≥50厘米,土壤類型為山地黃棕壤,有機質含量≥1.5%,pH值5.0至7.0。
三、栽培管理
⒈育苗:採用母竹移植,選擇產地範圍內竹齡1年以上、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竹為母竹,在出筍中期選筍留母竹。
⒉栽植:11月至翌年2月,每667平方米立竹株數≤40株。
⒊竹林管理:
⑴幼林管理:每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200千克;按照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疏、去弱留強的原則撫育間伐,新造竹林1年至3年內進行竹農間作。
⑵成林管理:立竹密度為每667平方米500株至700株;調整林分結構,砍伐7年生以上立竹。護筍養竹,保護林冠層。
⒋環境、安全要求:農藥、肥料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筍
竹子栽植後2到4年開始采筍。每年4月或9月,竹筍的筍尖露出土面5厘米至10厘米采筍。
五、質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頭尖底粗,筍長度在10厘米至30厘米,單筍重30克至100克,筍肉呈淡黃色、有光澤,粗細均勻;質柔,清脆,表面光滑呈層狀;清香氣味。
⒉理化指標:胺基酸總含量≥2.5%,粗纖維≤1.0%,蛋白質≥3.0%。
⒊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峨邊竹筍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峨邊彝族自治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峨邊竹筍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