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顧縣
行政沿革
顧縣鎮轄區面積57.88平方公里,人口41261人,城鎮面積1.5平方公里。顧縣鎮從設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岳池縣誌》記載,唐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分渠州(今南充高坪區)、相如(今蓬安縣)二縣的一部分設定岳池縣,縣址設在顧縣鎮,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縣城遷址伏江里,原縣城降為場鎮,稱“故縣場”,民國時期更名為“顧縣”,即回顧之意。故顧縣有俗話“現(縣)管現(縣)(即兌現的意思),岳池到顧縣。顧縣人更有一種對於這個“縣”詼諧的說法:“三寺為一縣”---指舊時的顧縣大體可由三個大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代表一個大方位。廣佛寺---現為顧縣中學新校區。
田壩寺---現為高橋國小舊校區。豐谷寺---現大地方名指一個大型水庫,鎮區飲水有小部分取自此。
古鎮現存舊街,老衙門,跨街彎拱老石橋,以縱穿南北的一條長街為主體,大部分保存完好。古時街頭巷尾有柵門,以保居民安全,獨具特色。古屋沿街而建,多則三層樓,少則兩層樓,格局一致,前樓有走廊,以作觀景之用,三層的木樓,屋頂中央高聳四方涼亭。故建築中有的畫樓雕閣,紋飾精美,鬼斧神工,讓人嘆為觀止。鎮內多存老木樓(即川斗樓),木樓製作精巧,不用一顆釘。顯示出顧縣木匠的水平之高。
地理人文
岳池縣顧縣鎮位於南充市與廣安市的交界處,廣南高速穿鎮而過,因而交通十分便利,距兩市區不到一小時車程,距岳池縣城僅半小時車程
顧縣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是護國軍總指揮姚布六的故鄉。顧縣人民保持著許多傳統,如婚嫁“坐堂”等。人民多以姓氏而居(既一個“大隊”“小隊”“鄉”多為一姓氏),以自然村落而成“場”(集市),以自定日而“逢場”(各場10日之內有三次逢場,如1.4.7為一個場,2.5.8為一個場,3.6.9為另一個場,互不相擾。既保證了各地居民的互相交流,又保證了各場之內的人氣)以進行市場流通,貨物採購,物品交流,信息傳遞。
顧縣茶館
顧縣茶館文化盛行,因而茶館也很多,閒逸的顧縣人“逢場”必做的事就是“泡茶館”。茶館多臨河而建,泡一杯茶,或談天,或打“長牌”(水滸圖畫的紙 牌,是一般牌的兩倍長,一半寬),或一碟花生米半斤白灑與幾暢飲,好不自在。在明清時期,顧縣鎮宗教盛行,原有禹王宮、聚聖宮(當地人原稱:川祖廟,新擴建後稱聚聖宮,內供禹王漆金像。也作顧縣誌(散存)的存放,保留有許多復原的大禹制水畫圖,碑等。又每年初一時的顧縣本地戲戲台)、關帝廟等廟宇。舊時每逢廟會特別是農曆2月19、6月19、9月19的觀音會,人山人海。顧縣古鎮和顧縣茶館文化現已成為廣安市旅遊產業中獨樹一幟的風景線。
顧縣牛皮豆腐乾
顧縣飲食文化發達,尤以豆腐名揚天下。顧縣豆腐質嫩爽口,滑潤細膩,味道純正,百吃不厭。獨具特色的豆腐宴席,菜式達180種。五香牛皮豆腐乾,是顧 縣最具特色的小吃,遠銷海內外,深得青睞。因千年古方的神奇,顧縣水質的玄妙,加上製作工藝的歷史錘鍊,顧縣豆腐乾綿軟柔韌,純香可口,回味悠長,其味無窮,讓食客過口不忘,佐酒三杯,其樂賽神仙,乃請客、送禮之上乘珍品。在四川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產品在省內及省外非常暢銷,備受好評。
獨特的顧縣口音
因顧縣水質的玄妙,養育了顧縣人不同於本縣其它鎮(鄉)的口音,僅一地之隔的苟角鎮說話明顯不同。這種口音區別相當明顯,以至於成為顧縣人最明顯的特色。既有明顯的四川聲母發音,又略有些湖北味道。口音略帶武漢口音,語調與四川口音或本縣其它口音不同,略顯低沉平和。聲音高亢略顯深沉老氣。說話速度明顯快於其它四川人說話。典型說法:錢(qian)讀作jian(二聲),吃(chi)讀作qi(與七同音,但也讀二聲),豬(zhu)讀作JU(與居同音)......此口音輻射範疇不大,僅顧縣鎮所屬轄區(原鄉,村,原屬的獨立鄉--雙鄢鄉,魚鋒鄉,現為縣屬獨立鄉)及南充(97的前屬南充)的高坪黃龍,焉家鄉,勝觀,金城山部分地區。
文化教育
顧縣中學位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顧縣鎮常德街34號,於1945年由原國民黨師長在兩座古廟的基礎上創辦的。名為“私立岳東中學”,解放後更名為“岳池第二初級中學”,後又更名為“顧縣初級中學”。七十年代初,開辦高中。1982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普通高完中,更名為“四川省岳池顧縣中學”,一直沿用至今。系岳池縣四所高中之一,素有“岳二中”之美稱,現為廣安市示範中學(市重),正積極創建四川省示範中學(省重)。學校校園面積110畝,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清幽,實為莘莘學子求學聖所,修業天堂,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狠抓管理,質量上乘,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現有學生3000人,學校建有標準的400米運動場、教學樓、科技樓、後勤服務樓、男女生公寓等。布置合理,設施完備,閉路電視和校園網路系統等現代教育設備功能齊全,堪稱讀書治學的美好園地
主要職責及服務範圍:實施高中、國中學歷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承擔高中、國中學歷教育(相關社會服務)
自然氣候
顧縣鎮屬於典型的平原地帶氣候,鎮區內山多但不高,屬平原中的丘陵(山高不超過200米,也稱壩子)。鎮轄區內山清水秀,工業較少,因而空氣較好,水源較好,雨水充沛。“北橋河”--鎮區主要飲水來源,該河主要發自鎮轄區邊緣天然山泉,涓涓細流匯聚而成,自下流入嘉陵江。鎮內農業澆灌主要靠人工修造的小型水庫,“堰塘”,小型河流。水源主要來山泉水和天然降水。該地主產大米(一季),因其水質的不同,米質亦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