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三鮑鰳魚

岱山三鮑鰳魚

岱山三鮑鰳魚,已有500百餘年的歷史。醃製三鮑鰳魚,配套器具祖上遺留,要想新起爐灶難以成功,製作工序帶有神秘色彩。堪稱舟山鹽漬鹵漬醃製品中的當家名品之一,頗受百姓們青睞。

岱山三鮑鰳魚由來

梁橫的老漁民介紹,梁橫醃製三鮑鰳魚已有500百餘年的歷史。當時梁橫島附近的黃大洋盛產鰳魚,梁橫漁民對捕獲的大量鮮魚,食用不完就進行簡單醃製以防變質。
經過歷代漁民的不斷探索,醃製方法從一“鮑”到二“鮑”,最後到第三“鮑”,連續三次的鹽漬,一定時間的醃製,使三鮑鰳魚“醃而不鹹、色澤金黃、口味醇香、營養豐富、乾燥挺硬,久存不腐”,堪稱舟山鹽漬鹵漬醃製品中的當家名品之一,頗受百姓們青睞。

產品歷史

明初和明代後期,政府為加強海防,多次實行海禁,出海捕魚受到限制,但海禁放後,漁業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明代大宗捕撈的海魚仍是石首魚,生產規模比宋代更大。王士性《廣志繹》說,每年農曆五月,浙江寧波、台州、溫州的漁民,以大漁船往洋山捕石首魚,寧波港停泊的漁船長達十里。這時漁民已觀測到石首魚的生活習性和洄游路線,利用石首魚在生殖期發聲的特性,捕撈時先用竹筒探測魚群,然後下網截流張捕。明代中葉,沿海因倭寇侵擾,政府實行罟棚制度,以八九或十餘艘漁船為一 ,組織漁民下海捕魚。這時出現大對漁船,其中一艘稱網船,負責下網起網,另一艘稱煨船,供應漁需物資、食品及貯藏漁獲物。由於用兩艘船拖網,可使網日張開.獲魚較多,發展成浙江沿海的重要漁業。與此同時,東海出現餌延繩釣,釣捕海魚,漸次發展成這一海區的重要漁業。隨海洋漁業的發展,明代出現了記述海洋水產資源的專著。屠本 的《閩中海錯疏入》,記載了福建沿海的水產生物200餘種,成為中國最早的水產生物區系志。

三鮑鰳魚製作工序複雜

“三鮑鰳魚製作工序十分複雜,但過去梁橫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童昌隆說,“‘三鮑’時間各不相等,全憑經驗掌握,要三個月時間。對醃製桶、缸、護魚竹片、壓魚石頭,都有講究。桶、缸是要祖上傳下的,竹簾片是久用老竹片,石頭也要是用海中鹹水石頭,技藝都是言傳身教,口傳心授代代相傳。”
曾經普陀有名的海中洲飯店拜師梁橫老漁民,回來自己加工三鮑鰳魚,結果屢屢失敗。原因是一切器具都是新的。
“三鮑鰳魚燉蛋”在舊時是蘇、杭、滬等城市居民桌上之名菜。但據說,飯店裡吃到的三鮑鰳魚都不是真正的三鮑鰳魚,而是簡單的鮑醃鹹鰳魚。高檔飯店也很難進到“二鮑鰳魚”,因此,有些大飯店還專門到螺門訂購三鮑鰳魚。

醃製技術瀕臨失傳

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海水產品現代化加工技術的興起,再加梁橫小島居民的整體搬遷至螺門,醃製三鮑鰳魚的漁家逐年減少,截至2009年,漁業產品價格暴漲,更無人重視這一加工行業。幾百年世世相傳的加工技藝眼看陷入瀕臨滅絕的境地。凡在飯店裡吃到的三鮑鰳魚都不是真正的三鮑鰳魚,而是簡單的鮑醃鹹鰳魚。高檔飯店也很難進到二鮑鰳魚,因此,有些大飯店還專門到螺門訂購三鮑鰳魚。看到市場有需求,螺門社區近年又重新辦起了加工廠,聘請有經驗的陳禮台等老漁民為把持師傅。梁橫三鮑鰳魚這一流傳500年的古老的加工技藝,從此又在螺門相傳下去。

獨特的加工技藝

醃製三鮑鰳魚,原料講究,工序複雜,加工技藝代代相傳,配套器具祖上遺留,要想新起爐灶難以成功,製作工序帶有神秘色彩。
1、新鮮鰳魚選料講究
製作梁橫三鮑鰳魚,對新鮮鰳魚選料相當講究。一要選擇出產於黃大洋的四月半水鰳魚,二要魚貨新鮮,三要選用溜網作業捕到的鰳魚。70年代前,梁橫漁民在漁場捕到鰳魚,對活鮮魚貨就直接進行第一鮑加工,保證了魚貨的鮮度。
2、器具講究祖上遺留
梁橫三鮑鰳魚,對加工器具要求極高。醃製木桶、陶缸、壓魚竹簾要求祖上遺留,就連壓魚石塊也不是普通陸上石頭,而是要求出自海中鹹水石。據說普陀有名的海中洲飯店拜師梁橫老漁民,回來自己加工三鮑鰳魚,結果屢屢失敗。原因是一切器具都是新的。所以祖上上遺留確實帶有神秘色彩。
3、技藝精諶,工序複雜
加工三鮑鰳魚,工序複雜,技術要求高。製作技藝父教子學,代代相傳;關鍵手法,言傳身教,口傳心授,史書並無記載。
(一)一"鮑"
一"鮑"有三道工序,第一道由"通魚手"用通魚竹棒將鰳魚從其鰓孔刺入腹腔直通肛門,一為通氣,二為灌鹽。通魚時,謹防把鰳魚下巴骨弄斷,以防犯手。
第二道工序由醃魚手操作,①把魚攤平,用左手扳開魚腮板上骨,用中指從內部挖破魚眼,流出眼中液體,以防眼部醃不乾,但在挖又要防止挖破眼膜,影響魚體外觀。②右手四指放開,自魚尾部逆鱗向頭部抄鹽推擦至鰓部,擦鹽時既要把鹽均勻塞進鱗甲內,又不能損壞魚鱗。推擦力度完全憑感覺、憑經驗,掌握不好一會影響魚的鹹度,二會損壞魚鱗。另一面擦鹽待魚腹塞鹽完成後進行。③用大拇指把鹽塞進腹腔之內,用鹽根據魚體大小,雌雄魚用鹽很有講究。
第三道工序由擺魚手操作。①先在醃魚缸或桶內均勻散鹽,以防魚體受鹽不勻而生黑斑。②魚頭朝里,菊花形堆放,魚體半條壓半條互相側疊,擺放時魚體斜度要適當,厚薄要均勻,不留縫隙。③堆放後要受壓,先在第三道工序由擺魚手操作。①先在醃魚缸或桶內均勻散鹽,以防魚體受鹽不勻而生黑斑。②魚頭朝里,菊花形堆放,魚體半條壓半條互相側疊,擺放時魚體斜度要適當,厚薄要均勻,不留縫隙。③堆放一層應在魚堆上鋪上踏腳板,以防擺魚手直接踏在魚體上使魚受熱。④堆放完畢在魚堆上撒上封口鹽,蓋上竹簾片,壓上石頭。2-3天以後,滷水已淹滿魚體,即可進行二"鮑"。
(二)二"鮑"
1、取出頭鮑鰳魚,倒掉頭鮑血鹵。
2、其它工序與頭鮑相同。
3、二"鮑"後的滷水入缸保存即成高檔佐料。
(三)三"鮑"
1、約一周后二"鮑"鰳魚出桶,重複往魚腹腔內灌鹽,往魚身上擦鹽並再入桶醃漬,然後蓋竹片壓石。
2、三"鮑"時間為一個月以上,即為成品"三鮑"鰳魚。
3、三"鮑"後的鰳魚魚體乾燥平整,其魚肉是粉紅色的,質地細硬,食用時用筷子夾起即成絲條狀,其味香醇。

三鮑鰳魚主要特徵

三鮑鰳魚成品後魚體平整、肉質堅硬、呈淡紅色,味道香醇,即為優品。
1、鹽漬鹵浸 ,工序獨特
一般的鹹魚均以用鹽一次醃製,即而食之,而三鮑鰳魚則用鹽三次圍包鰳魚之體,即用手抓鹽"刨"魚身,透過魚鱗,融入魚肉之中,在醃製過程中,有幾道特殊工序。都是祖上傳下來的秘訣,看似簡單,實際難以掌控,完全憑手法憑感覺傳經驗。用鹽量根據魚體大小而定,完全憑經驗而論,鹽既要均勻摸進魚鱗之內,又不能損壞魚鱗完全憑手法。魚體進桶梅花型放之,互相側壘,不留縫隙,如均勻不等,則魚體壓制後軟硬不等,影響質量。時間控制,三道工序時間各不相等,全憑經驗掌握,最終成品需浸長達三月之久。對醃製桶、缸、護魚竹片、壓魚石頭,均有講究。桶、缸應是祖上傳下的,竹簾片是久用老竹片,連石頭也應是用鹹水石頭,每一環節,每一器材,一有疏忽,則前功盡棄。這些經驗,並無書面記載,是漁民們言傳身教,口傳心授而代代相傳。
2、色澤粉紅,肉質細硬
經過鹽漬三鮑工序,三鮑鰳魚外觀略帶金黃色澤,其魚肉呈現粉紅色,肉質細硬,蒸熟後食用筷夾起即有絲條狀,其味香醇,是下酒的好菜。另外,別看三鮑鰳魚是鹽漬鹵浸,經歷三月醃製,但正宗的三鮑鰳魚是出鹽堆而不鹹,口味鹹淡正好,老少皆宜。
3、二鮑滷水,天然佐料
三鮑鰳魚渾身是寶,頭鮑擠出的滷水稱"血鹵",理當棄之,而二鮑滷水則天然佐料,是魚中之寶,金黃色滷水油光閃閃,當你用手撈魚時,油鹵沾在手上,魚油立即滲進手中久洗不淨。這說明經過二鮑,鰳魚體內的魚油已被滲出,此時的滷水已含有鰳魚中的多種成份,營養豐富,醇香無比,滷水成了天然佐料。漁家當然捨不得倒掉,是海蜇下酒的上等佐料。目前,在一些高檔飯店裡還能嘗到二鮑滷水蘸海蜇的味道。
4、魚體乾燥,久存不腐
在所有的鹽漬鹵浸水產品中,要數三鮑鰳魚天然防腐性能最好。過去又無防腐劑和冷凍技術,全靠歷經三月醃製,又受重石擠壓,使魚體內的大部份水份已被擠出,魚體乾燥硬挺,達到天然防腐要求,,則"久而不聞其臭",能長期在自然環境中存放而不變質,不走味。

三鮑鰳魚加工技藝的重要價值

1、是舟山先民世代相傳遺存下來的漁水產品"深加工"技藝
水產品深加工技術,是現代社會出現的術語。而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舟山先民能在這種落後條件下對鰳魚進行鹽漬鹵浸三鮑醃製,整個過程工序複雜,技術難度大,而加工的產品色香味美,"久聞而不臭",是歷史遺存的一門海水產品深加工技藝,值得我們現代人思考和學習的。
2、是對漁產品進行精加工提升起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
古代漁民加工三鮑鰳魚是為了解決存儲問題,而現在用原始的方法醃製漁水產品,使漁水產品價格也能成倍提高,因此,從三鮑鰳魚的加技藝,啟發我們如何在科技發達的當今時代,對漁水產品進行純天然加工,在不添加任何保鮮防腐製品的情況下,又要提升其經濟價值,是擺在水產品加工業人士前的一門新課題。
3、是餐飲業重新興起的追求傳統名菜之中"當家"名品。
"三鮑鰳魚燉蛋"在舊時為蘇、杭、滬等城市居民桌上之名菜,當今社會,回歸自然追求傳統熱興起。因此,傳統的漁家菜、農家菜又成了休閒餐飲的熱門品種,舟山的漁家樂、農家樂的客人,當然要點一道遠古傳下來的當家名品三鮑鰳魚及魚鹵蘸海蜇,就連一些星級大飯店能嘗到三鮑鰳魚、魚鹵沾海蜇的也是上檔次客人。但現在真正的梁橫三鮑鰳魚是大飯店的定製產品,在市場上很難買到。因此,重新開發三鮑鰳魚產品在市場很有銷路。

三鮑鰳魚加工技藝的傳承發展

舟山漁區的海水產品傳統加工歷史悠久,古老的"一把刀,一撮鹽,趕著太陽曬幾天"的刀剖、鹽醃、曬乾傳統加工方法,沿襲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中期,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逐步走上了現代機械加工道路,傳統的水產品加工方法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
近年來,隨著漁業資源的衰退,漁水產品價格的暴漲,三鮑鰳魚加工已無利可圖,梁橫也不再大量地加工三鮑鰳魚,年青人也再無人學習這種古老的加工技藝,能熟練掌握三鮑鰳魚加工技藝的也只有幾位古稀老人,如再不對古傳的三鮑鰳魚加工技術進行保護和扶持,珍貴的三鮑鰳魚加工工藝就會在我們這一代失傳。
目前,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展茅街道螺門社區又重新組織梁橫老漁民進行季節性加工,通過以老帶新,培養青年漁民學習三鮑鰳魚加工技藝,使這古老的的漁水產品加工技藝後繼有人,世代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