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還未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戶飲用井水,有1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6.6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小水窖6口。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 總收入的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頭,肉牛13頭),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20%。農民人均純收入1351元,農民收入以外出打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14.29%),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6戶,共有鄉村人口32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14人。其中農業人口32人,勞動力20人。該村以瑤族為主(是瑤族、苗族混居地),其中瑤族21人,苗族1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木早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黑支果中學。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7人,中學生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缺水、自然條件惡劣。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著力解決交通不便問題,解決飲水問題,發展養殖業、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