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皮[山黃皮]

山黃皮[山黃皮]
山黃皮[山黃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屬芸香科植物,果實、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主要分布在廣西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 果實含有18種胺基酸及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營養,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味、入藥。果實經過醃製加工,可成為調味上品,有獨特香味。曬乾亦可做餅餡。主要藥用部分是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假黃皮的樹葉或樹皮。夏、秋季採集,鮮用,或切段,曬乾備用。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之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山黃皮[山黃皮] 山黃皮[山黃皮]

高1-2米的灌木。小枝及葉軸均密被向上彎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點。葉有小葉21-27片,幼齡植株的多達41片,花序鄰近的有時僅15片,小葉甚不對稱,斜卵形,斜披針形或斜四邊形,長2-9厘米,寬1-3厘米,很少較大或較小,邊緣波浪狀,兩面被毛或僅葉脈有毛,老葉幾無毛;小葉柄長2-5毫米.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苞片對生,細小;花瓣白或淡黃白色,卵形或倒卵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雄蕊8枚,長短相間,花蕾時貼附於花瓣內側,盛花時伸出於花瓣外,花絲中部以上線形,中部曲膝狀,下部寬,花葯在藥隔上方有1油點;子房上角四周各有1油點,密被灰白色長柔毛,花柱短而粗。果橢圓形,長12-18毫米,寬8-15毫米,初時被毛,成熟時由暗黃色轉為淡紅至朱紅色,毛盡脫落,有種子1-2顆。花期4-5及7-8月,稀至10月仍開花(海南)。盛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山黃皮生勢中庸,一年可抽生3~4 蓬葉。據觀測,在桂西南的龍州,山黃皮一年可抽生3~4次梢。第一次梢及花序在2月底至4月初;第二次梢在5月初至6月下旬;第三次梢在7月初至9月初;第四梢在10月初至11月中旬。幼齡樹(3齡以下)在冬初還可抽一次冬梢。開花多的年份,結果樹5 月至6 月下旬一般不抽梢,冬梢一般也不抽生。3月底初花,4月20日前後為盛花期,6月底至7月中旬果實成熟,晚熟的8月中下旬成熟。果實發育期80~110天。結果樹第一次梢為混合梢,梢頂部為花序,基部為葉蓬。

山黃皮[山黃皮] 山黃皮[山黃皮]

山黃皮的早結豐產性能好。嫁接苗植後第2年可放花試產,第3 年可正式投產;實生苗第5 年可開花結果。在植後第1年即放花試產的品比區,植後第4年優良山黃皮品種的產量可達6.8公斤/株;高產試區的產量達10.3公斤/株,最高單株產量達30公斤。如果植後第3年才正式放花投產,其產量表現還會更好。按盛產期鮮果產量40 公斤/株,市場售價3.0~4 . 0元/ 公斤計,產值可達9~12萬元/公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分布範圍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見於平地至海拔1000米山坡灌叢或疏林中。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印度等地也有。

主要價值

中藥藥性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溫。

功效主治: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截瘧。主治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濕水腫;尿路感染;濕疹;疥癬;瘡癤;蛇傷。

各家論述:《陸川本草》:接骨,散瘀,祛風濕。治跌打骨折,損傷腫痛,風濕骨痛;《雲南中草藥選》:疏風解表,行氣止痛,截瘧,殺蟲。治上感,流感,瘧疾,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

化學成分

山黃皮根中含有去甲齒葉黃皮素(nordentatin)。

來源考證

出自《陸川本草》。

栽培技術

園地選擇

選地時首先要考慮到氣候、土壤條件,應選擇小氣候環境中空氣流通、霜凍不嚴重、環境涼爽、土地較濕潤的丘陵、緩坡、山地或旱地作果園,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坡度小於 15°以下,富含有機質、中性偏鹼並有灌溉水源而無積水的土壤。

種植

種植密度及時期 山黃皮果適當密植,有利於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氣候環境,提高前期產量。種植的株行距為3~4m×4m, 即畝植40~55株。種植時期以春季2~3月成活率最高。

植溝(坑)的準備 種植前2 ~3 個月先挖種植溝或坑改土。平地按南北成行挖壤溝或大坑 ,山地則按等高線挖種植溝或坑,溝或坑的寬為 1m,深 0.6~ 0.8m。挖時將表土與底土分開,晾曬1~2個月後進行覆土回坑。回坑按每米填入雜草20~40kg,土雜肥50~100kg,石灰1kg,磷肥1kg 。將表土與土雜肥及磷肥混勻,先在坑中填入一層雜草,撒上一層石灰,然後填入一層表土與土雜肥混合肥泥,再填一層雜草,撒上一層石灰,上填一層混合肥泥。這樣填2~3層, 最後將底土填在表面。填土要高出地面30~40cm。改土工作應在種植前1個月完成。

種植辦法 選用根系發達,生長健壯,苗高 30~ 40cm的苗木,植前剪掉 2/3~ 1/2的葉片,在種植點處挖寬深各 40cm的定植穴,穴內施放腐熟的農家肥 10~ 15kg ,磷肥 0.5kg,與泥土充分混勻,然後將苗木按自然狀態放於穴中,分層蓋上細泥土稍壓實,苗木回土到平根頸部即可。要求覆好土後,土面比原畦面高 20~ 30cm,然後將植株周圍的泥土鋪築成內平邊高直徑為1m的樹盤,並淋足定根水,用雜草或薄膜覆蓋樹盤,保持樹盤壤濕潤。

肥水管理 幼樹施肥採用薄施勤施的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磷鉀和腐熟的有機質肥。當年種植春季第一次新梢長出後可追施第一次肥料,每株可用漚制腐熟的人畜糞尿水兌水5~10倍施下或每株施下尿素10g,每15~ 20天追肥一次,可施 4~ 5次,至10月停止追肥。第 2~ 3年每年的 2~ 3月可每株追施尿素 15~ 20g ,每半個月一次,可施 3~ 4 ,4~ 5月每株可施複合肥20g,施 2~ 3次。

合理整形修剪 山黃皮果樹幼樹生長較慢,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會形成半園形樹冠 ,故此一般幼樹整型修剪宜輕不宜重。在主桿嫁接口以上選留生長強壯,分布均勻合理的新梢 3~ 4條為主枝,其餘抹去, 使其迅速形成園頭形樹冠骨架。待新梢老熟後,留長20~ 25cm進行短截,促其分枝,以後每次新梢萌發,待梢長10cm時進行抹梢定梢 ,按生長的位置和角度,合理選留 2~ 3個充實健壯的新梢,其餘的疏去。

果園間作與樹盤覆蓋 山黃皮果樹是一種半蔭性果樹,幼樹期間可間種綠肥和一些生長快的高桿作物,可以起到一定的蔭蔽作用,有利於保持土壤濕潤和幼樹的生長。幼樹階段常年要求樹盤進行植物秸桿覆蓋。

擴穴改土 擴穴改土可在種植的第二、第三年進行。即在每年的11 ~12 月在緊挨原定植溝、坑(或第一次擴穴改土壕溝)的兩旁挖寬 60~ 80cm,深 50cm的壕溝,每株施入雜草或作物秸桿 30~ 50kg,農家肥20~ 30kg,餅肥 1~ 1.5kg,磷肥 1kg,石灰 1kg,並進行回土覆蓋。

土壤管理 在春、夏季雜草叢生季節,應進行中耕除草,減少水肥流失,使土壤疏鬆有利於果樹根系生長,冬季進行土壤翻耕,促進來年果樹新根生長。

促花穗肥 在 2月份抽花穗前施用,以促進花穗粗壯和花穗發育,提高抽穗率和花的質量。促穗肥以氮肥為主 ,配合磷鉀肥,每株施尿素 0.1~ 0.25kg,複合肥 0.1~ 0.2kg 。

花前肥 在 3月下旬至 4月初開花前施用。其作用是促進開花正常,提高座果率。每株施尿素 0.1kg,鉀肥 0.2kg。

壯果肥 施肥時間在5 ~6 月。此肥正值果實生長發育和夏梢抽出時期,施肥可促進幼果的生長發育和夏梢的生長粗壯,肥料不足會造成落果和影響夏梢的抽出生長,此期施肥量要適當增加。每株施尿素 0.1~ 0.2kg,鉀肥 0.1kg,餅肥 0.5~ 1kg,腐熟的豬牛糞20~ 30kg。

采果前後促梢肥 在 7月份采果前後施用,此肥的作用是促進采果後樹勢的恢復生長和秋梢萌發粗壯,為來年豐產打下基礎。每株可施尿素 0.1~ 0.2kg,複合肥 0.2~ 0.4kg,如遇乾旱天氣要注意淋水抗旱。

結果樹的修剪 結果樹修剪在采果前主要以短剪為主,采果後以疏剪為主。7 月中旬采果前對長度在 20cm以上的夏梢要進行打頂或截剪,促進抽生分枝。采果後長出的秋梢,在梢長約 5~ 8cm時進行疏芽定梢,粗壯的基枝上留 2~ 3條,一般的基枝上選留 1 ~2 條,其餘的剪掉。同時在花期、幼果期要疏剪掉過小、過少的花枝和果枝,在修剪時要注意剪除過密枝、細弱枝、內膛枝和病蟲枝。

病蟲防治

高良姜的病蟲害較少,主要害蟲是地下害蟲。在定植時和發現有地下害蟲時,用地蟲靈直接撒施於植株基部附近。在連續陰雨姜地過濕時,可用少許石灰劑, 粉撒施於植株基部附近,防止病菌感染根系。

發展前景

山黃皮作為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南亞熱帶果樹,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其優良品種的選育、加工技術的研究已經取得相應的成果。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經近10年努力,已從23個初選優良單株中初步選育出桂研6號及20號兩個可供生產性種植的山黃皮優良品種,各果品生產企業在山黃皮果品生產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開發利用山黃皮這一珍稀果品資源作了相應的技術準備。隨著宣傳推廣力度的加大及行銷網路的建立和完善,山黃皮產品市場將得到培育和擴大,其開發利用前景將會越來越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