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主要從事穀子、玉米、小麥、大豆新品種選育與高產優質高效栽培和植物病蟲害防治研究、套用基礎研究、旱作農業研究、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推廣、農業科技諮詢、開發服務等。立足山西、面向全國。近年來年承擔國家、省、院(市)各級研究與開發課題 50 多項。先後完成重大及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150 多項。累計推廣面積 2 億多萬畝,創社會效益 74 億元,為山西乃至全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科研團隊
全所下設行政科室 8 個,研究課題組 13 個,開發實體 1 個,在職職工 141 人,退休職工 97 人,在職人員中,有專業技術人員 68 人,碩士生 17 人,博士生 2 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 59 人,副研以上高級研究人員 17 人,中級研究人員 28 人,初級技術人員 18 人。有 6 人在國外進修和開展合作研究。
科研項目
在栽培技術研究方面,研究出了“晉莊旱地穀子高產栽培技術”、“王公莊旱作高產穩產配套技術”、“旱地玉米秸稈覆蓋技術”等一批在全國影響較大研究成果、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套用。最新研製的穀子化控間苗技術省工節本操作簡便,是穀子栽培上的一大發明創造,對需要間苗的其它小粒作物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研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旱地玉米“113”生化調控節水簡耕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創造了山西旱地玉米的高產紀錄;“長6878旱地小麥高產技術”創造了山西乃至全國北部冬麥區旱地單產最高紀錄。
基礎理論研究通過模擬穀子的長、短光照處理,對穀子的光反應特性和溫反應特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確了穀子的生態適應特點,主持完成了全國穀子生態區劃和山西省穀子生態區劃。
植物病蟲害防治研究對影響穀子生長的谷瘟病、白髮病、黑穗病、鑽心蟲等多種病蟲害的發生、流行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種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
生物技術研究,通過近幾年的研究,已經建立了穀子無性系變異繁殖體系,初步掌握了穀子的轉基因方法和鑑別方法,創製了抗真菌病的穀子種質;分子標記研究,進行了穀子種質的DNA多態性分析,為選育優質高產新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農產品深加工研究,研究出了小米系列餅乾和神農牌優質小米,正有待於大力開發。
研究成果
在新品種選育方面,根據生產要求,選育出了一大批適應不同生態條件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經省級以上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穀子品種有:晉谷1號、2號、3號、13號、14號、15號、16號、19號、22號、27號、30號、32號、35號、鳥谷870、長谷2號、4號、長生04、06、07、長0301、長農0302、長農35號、36、38號、39號、長雜谷2號等26個品種,其中晉谷16、22、27、35號、長農35、長0301,長生07為國審品種,晉谷1號、2號、14號、16號、長農35號等年推廣面積都超過了百萬畝,分別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和省科技進二等獎。近年選育的晉谷35號、長農35號、36號、長谷4號等新品種獲全國一級優質米,長雜谷2號穀子雜交種的成功選育實現了我國中晚熟區穀子雜交種的零突破,該研究成果達到了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
經省級以上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玉米品種是:晉單1號、4號、20號、23號、25號、26號、29號、30號和長早3號、6號、7號、長單33號、43號、46號、48號、長玉16、18、19、潞玉5號、13號等20個新品種。晉單29號推廣面積100多萬畝,潞玉13號通過八省市審認定,為我國西南地區骨幹推廣品種,是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玉米新品種。
小麥新品種的選育也取得明顯成效,經省級以上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品種為:晉麥6號、15號、24號、27號、42號、53號、62號、63號、長5212、6878、6154、4640、5383、6359、6452、4738、長治5608、5079、長麥6686、6135等20個品種,其中晉麥42號、63號、長6878、6154、4640、6359、4738同時通過國家審定;晉麥15號、53號、63號、長6878年推廣面積超過300萬畝,晉麥63號、長6878分別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經省審定大豆新品種晉豆001、003、006增產顯著,深受農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