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地方社科院人口學專門研究機構之一。1981年籌建,1984年3月正式成立。1983-1988年和1989-1994年連續作為聯合國人口基金第2周期和第3周期援助項目調研基地。2000年定為山東省人口理論研究基地。現建有人口管理學、老年人口學兩個研究室和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口老齡化研究中心兩個開放式研究單位。

一、 簡介

人口學研究所建立以來,主持重大科研課題3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8項,中美交流福特基金課題1項,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國家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課題8項。多次參與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區域協作研究,如聯合國人口基金CPR/85/P50項目“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研究”、CPR/90/P06項目“家庭經濟與生育研究”、CPR/90/P06項目“當代中國婦女地位研究”。多人次應邀出國講學、作訪問者、參加境外國際學術會議和合作研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山東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已在國內人口學界形成自己注重前瞻性套用研究的鮮明特色,在人口和計畫生育管理、生育文化、農村老年社會保障、生殖健康、人口和計畫生育社團組織、人口史等研究領域形成自己的亮點。其研究成果曾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共中央宣部、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等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有的被納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或提供給中央高層決策參考。5項成果獲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14項成果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成果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項有具有正高職稱研究人員5名,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名,山東省“十佳”理論工作者2名。有的被聘為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人口學學科組評審委員,有的成為國際人口科學聯盟會員。
山東社科院人口學研究所經過多年學術討論和實證研究的歷練,在人口學學科建設和大規模抽樣調查、典型調查等多種方式調研方面具有豐富的知識積累、資料積累、經驗積累、地方協作關係積累,同時又與多個國內外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協作關係,企盼在此基礎上與國內外更多的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及各類企業開展合作,為人口學學科建設及其在更廣泛領域發揮作用做更多的探索。

二、 學科建設及研究方向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現建有人口管理學、老年人口學兩個研究室和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人口老齡化研究中心兩個開放式研究單位。現有研究員5人,助理研究員4人(碩士學位),在讀博士生1人,資料員兼行政秘書1人。
人口管理學作為院重點學科近些年在計畫生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口遷移和流動人口管理、城鎮化與城鎮人口規模、女性人口等人口管理的多個側面進行學科建設和研究。其代表作有:專著《現代人口管理學》、《人口控制比較研究》、《人口遷移研究》、《山東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研究》、《誰抗再就業大旗》、《再就業主體行為研究》、《社團組織與人口控制》、《濟南市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等;論文《人口現代化研究》、《論先進生育文化》、《山東省人口控制效益研究》、《省會城市適度人口規模研究》、《山東農村女性教育實證研究》、《村級計畫生育管理機制研究》、《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的途徑分析》等。老年人口學再農村老年學、農村老年社會保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亮點。其代表作有:專著《農村老年學》、《老年教育學》、《農村老年協會工作指南》;論文《論變革中的農村養老事業》、《論社會養老保險的社會性質》、《建立完備的養老保障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要標本兼治》、《人口控制與老齡問題統一性試析》、《山東省社會保障水平研究》等。另外,人口所在中國人口史、人口志研究方面亦有自己的建樹。其代表作有:《中國人口通史》、《新中國人口五十年》、《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民國年間山東移民東北三省初探》、《山東省人口志》、《人口志編纂學》。

三 、 主要成果介紹

《中國人口通史》(專著),路遇,滕澤之著,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成果,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獲山東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曾被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調閱,並指示中共中央常委人手1冊。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之作為人口立法背景材料。在全國社科研究“十五”規劃工作會議上的報告中三次表揚《中國人口通史》。認為“山東社科院的《中國人口通史》對中國人口歷代人口發展狀況機器經驗教訓的深入研究,被作為國家計生委制定有關政策的重要依據”;“山東社科院的《中國人口通史》,進一步推動了人口學學科的發展”;“江總書記對山東社科院的《中國人口通史》項目非常關心,指示要加緊出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將《中國人口通史》以《成果要報》形式報中共中央、國務院。
《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專著),路遇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該書系統地考察了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的全過程,第一次推算出山東移民東北的人數,考察移民遷出的路線、經過、特點以及留駐移民的具體生活,揭示了山東移民東北的歷史意義。該書在海內外亦有一定的影響。
《中國生育文化發展研究》(研究報告),路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成果,2001年。獲山東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該項目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等單位的著名專家教授組成的國家級鑑定組進行了鑑定,鑑定等級為一等。鑑定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成果對構築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育文化體系和基本理論框架做了精心設計,提出拉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的六大特徵,建設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的六項任務,以及社會主義生育文化建設的十大運作機制,大大豐富了生育文化理論,通史對於引導廣大幹部、民眾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人口控制比較研究》(專著),王秀銀等著,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成果,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年。獲山東省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該書在對90年代初山東千戶農民人口和經濟狀況第一手調查資料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揭示初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人口學因素及其中介變數,並分析其人口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的作用形式及其隱蔽性、長期性、難以量化的特點。
《對一個貧困山村計畫生育協會的調查與思考》(研究報告),中國計畫生育協會課題成果,王秀銀,《人口與經濟》,1997年,獲山東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作者在赴山東省沂南縣和村莊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對和莊計畫生育協會的成功之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探討,指出了以民眾廣泛參與為基本特徵的人口-社區發展一體化,是中國農村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社會基礎。該報告曾提交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工作會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宋平在會議報告中指名引用了文章的觀點並高度評價:“這篇文章寫的很好,為計畫生育拓寬了眼界,指出了一條很好的路子”。
《山東人口控制效益研究》(研究報告),王秀銀、鹿立等,山東省軟科學,課題成果,2001年通過鑑定。獲山東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該成果被專家鑑定委員會鑑定為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也予以充分肯定,認為課題研究如實生動的反映了山東黨政軍民長期貫徹基本國策,實行計畫生育的偉大成果,說明了按計畫優生優育也是先進生產力,符合人類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
《中國生殖健康產業發展研究》(研究報告),鹿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最終成果,2002年結項。該成果在比較全面系統的分析國內外生殖健康領域的研究成果、觀點和實踐狀況基礎上,以及特別指出生殖健康這以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的必然性與時代緊迫性的國際大背景下,對中國生殖健康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主要制約因素等,首次做出較深入的研究,並根據第一手調查資料提出一些有獨到見解的建議。該課題成果被專家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屬性在空白領域的開拓性研究”,“不但為中國的生殖健康產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同時,也為國際社會的生殖健康產業研究和發展提供了借鑑之處,實屬是一項非常出色的研究”。
《社團組織與人口控制》(專著),崔樹義,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第二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0.7-2001.6)三等獎。該書首次採用社會學對社團組織分析的路徑,吸收利用社會學對一般社會組織和社團組織的研究成果,運用當前社會學界流行的個案研究方法,通過對計畫生育協會這一龐大社團組織的全景式分析,揭示社團組織在轉型社會時期的結構與功能及其對傳統社會管理體制的衝擊和改造,從而得出中國的人口控制系統應該改變以往由行政體系獨打天下的局面,二配之以民眾性的社團組織,調動、疏導和發揮民間力量的結論。

四、 課題簡況

主持承擔的國家課題有: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調整社會經濟政策,最佳化計畫生育大環境研究”,立項號:92BSH020(負責人路遇);“中國歷代人口發展研究”,立項號:96BSH018(負責人路遇);“中國生育文化發展研究”,立項號:99BRK005(負責人路遇);“新中國人口五十年”,立項號:01azH012(負責人路遇);“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與發展比較研究”,1989年立項(負責人王秀銀);“計畫生育產業化運作的經濟學研究”,立項號:00BRK002(負責人鹿立);“社區在人口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立項號:02BRK003(負責人王秀銀);“標本兼治-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戰略決策和政策選擇研究”,立項號:01BRK005(負責人劉書鶴)。
主持承擔的國家部委課題有:
國家計生委課題“中國農村計畫生育綜合治理研究”,1992年立項(負責人路遇);國家計生委課題“人口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研究”,1994年立項(負責人路遇);國家計生委課題“計畫生育工作三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1996年立項(負責人路遇);國家計生委課題“社會主義生育文化研究”,1998年立項(負責人路遇);中國計畫生育協會課題“計畫生育協會發展研究”,1997年立項(負責人王秀銀);中國計畫生育協會課題“農村計畫生育協會與村民自治研究”,1998年立項(負責人王秀銀)國家留學基金委課題“村級計畫生育管理機制研究”,1999年立項(負責人崔樹義);國家留學基金委課題“人口與社區發展”,1997年立項(負責人崔樹義);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課題“國家職能變化與社會保障”,2002年立項(負責人崔樹義)。
主持承擔的聯合國人口基金及國外其他基金項目有:
聯合國人口基金子課題“山東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研究”,項目號:CPR/85/P50(負責人路遇);“山東省家庭經濟與生育研究”,項目號:CPR/90/P06(負責人路遇);聯合國人口基金CPR/90/P06項目“當代中國婦女地位研究”山東域課題,立項號:CPR/90/P06(負責人鹿立、王秀銀);中美交流福特基金社會學項目“山東農村婦女教育收益率實證研究”,1997年立項(負責人鹿立)。
主持承擔的山東省社科規劃辦項目及省軟科學課題主要有:
山東省政府交辦項目“編纂山東省人口志”,魯字編字(86)號文(負責人路遇);“山東省流動人口及其生育行為研究”,魯社規辦(1994)5號文(負責人路遇);“山東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魯社規辦(1996)13-119號文(負責人路遇);“山東人口控制效益研究”,1999年立項(負責人王秀銀、鹿立);“山東人口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立項號:01AFJ02(負責人王秀銀);“社團組織在新世紀人口控制與社區發展中的功能研究”,2000年立項(負責人崔樹義);《村級計畫生育協會發展研究》,1998年立項(負責人崔樹義);“人才戰略的人口經濟學研究”,立項號:02BFJ09(負責人鹿立)。

五、 獲獎情況

省級一等獎5項:
專著《清代和民國山東移民東北史略》(路遇),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85.7-1987.6)一等獎。
專著《中國人口通史》(路遇、滕澤之)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0.1-2000.12)一等獎
研究報告“對一個貧困山村計畫生育協會的調查與思考”(王秀銀),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7.1-1997.12)一等獎
研究報告“中國生育文化發展研究報告”(路遇),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1.1-2001.12)一等獎。
研究報告“山東省人口控制效益研究”(王秀銀、鹿立),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001.1-2001.12)一等獎省部級二等獎14項:
專著《山東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研究》(路遇主編),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88.7-1989.6)二等獎。
專著《人口遷移研究》(王秀銀、杜福),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1.7-1992.6)二等獎。
專著《人口志編纂學》(路遇),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4)。
專著《人口控制比較研究》(王秀銀等),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3.71994.6)二等獎。
《人口與計畫生育賬對比50問》(劉書鶴),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
研究報告《對文登市、單縣人口控制的比較研究》(王秀銀),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89.7-1990.6)二等獎。
論文《山東省第三產業的發展與勞動力轉移》(路遇),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2.7-1993.6)二等獎。
論文《論中國城市化戰略與經濟發展》(路遇),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4-.7-1995.6)二等獎。
論文“山東省出生缺陷發生率下降的幾點啟示”(王秀銀),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5.7-1996.6)二等獎。
論文《山東人口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路遇),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6.7-1997.6)二等獎
研究報告《論兗州市基層計畫生育工作機制》(路遇)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
論文《穩定低生育水平要標本兼治》(劉書鶴),獲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999.1-1999.12)二等獎
論文《生育文化概念研究》(路遇)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第三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2)
論文《關於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的幾個問題》(王秀銀)獲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學會第三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精品工程獎2項:
論文《論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路遇),獲1995年度山東省“精品工程優秀理論文章獎”。
論文《鄧小平人口思想在山東的成功實踐》(鹿立),獲1999年度山東省“精品工程優秀理論文章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