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吳村鎮

吳村鎮位於輝縣市境西南部三十五公里處,西與修武縣交界,南隔大沙河與獲嘉縣相望,東與峪河鎮相接,北與王敬屯鄉相鄰。紙坊溝河自西北向東南穿越全境。鎮政府駐吳村東1公里處,全鎮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輝縣市西南部的商貿、文化、物資、金融、交通中心。吳村鎮是輝縣市主要糧棉產區之一,有“輝縣市糧倉”之稱。還有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吳村鎮、山西臨汾市堯都區吳村鎮、山東省曲阜市吳村鎮。

吳村鎮-行政區劃

吳村鎮轄3個街區,28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行政村分別為張屯、潘村、王展、團相、張村、魯莊、山陽、五沖河、官店、協店、鄧城、楊起營、王范、張寨、東常務、西常務、南常務、延和、尚廠、荒里、落安營、小莊、三王莊、王放營、新落營。總人口41586人,土地總面積為6719.5公頃。

吳村鎮-自然資源

吳村鎮氣候條件

吳村鎮為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春季多風少雨,夏季多雨炎熱,秋季氣候涼爽,冬季氣候乾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4℃,1月最冷,7月最熱,雨熱同期,夏季氣溫高時,雨水最豐,雨熱同季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災害性天氣頻繁,旱澇危害最大,大風、冰雹常見。

日照:年平均日照2231.4小時,日照率50%,五月份最多,年平均為238.9小時,2月份最少,年平均150.1小時。

霜期:年平均無霜期209天,平均初霜10月29日,平均終霜3月10日。

降水:年平均降水619.7毫米。年際變化較大。降水量四季分布不均,雨量多集中於夏季,冬季很少。科季年平均降水量為116.6毫米。風向風速:東北風最多,東風次之,西北風最少。年均風速2.2米/秒,4月份最大,8月份最小。

地形地貌

吳村鎮為平原地區,其所在區域屬於第二級地貌,其北部為山地。本區為同前傾斜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80—120米之間。

吳村鎮河流

吳村鎮屬海河流域,境內有紙坊溝河自西北向東南從境內穿過。紙坊溝河源於修武縣黑龍廟,由赤莊入境,向東南注入大沙河,境內長17公里,流域面積225平方公里,縱坡1/500至1/1000。河寬60—100米,平均泄洪量百餘立方米/秒,為排水河道。

水文地質

吳村鎮屬山前傾斜平原中部富水區。由於上部地質屬於礫石、沙礫石及粗細粉砂覆蓋層,透水性好,該富水區又受南部窪地亞黏土、淤泥土沉降層相截,形成一天然地下水庫,單井出水量80—120噸/小時,有的從地面滲出形成泉水。

土壤

吳村鎮境內主要分布砂礓黑土、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其母質為湖相沉積物,由洪積物經旱耕熟化而成旱作土壤,含有腐泥狀土層及潛育砂礓層,有草甸沼澤過積,其表層質地中壤至重壤,較粘重,呈暗灰色,塊狀或棱塊狀結構,有機質含量高。褐土土體中碳酸鈣和粘料均有不同程度淋淋溶和澱積,有典型熟化層,較深厚,耕性良好。潮土土質疏鬆,地下水豐富,且有夜潮現象,宜種多種農作物。

吳村鎮-資源優勢

無煙煤土地資源

吳村鎮土地總面積6719.5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026.1公頃,占總土地面積74.8%;園林地211.1公頃,占總土地面積3.1%;水面49.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0.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749.8公頃,占總土地面積11.2%;交通用地310.5公頃,占總土地面積4.6%;水利設施用地104.2公頃,占總土地面積15.5%;未利用土地面積268.4公頃,占總土地面積4%。總體看來全鎮呈現出土地利用率較高,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特徵。

水資源

山前平原的地貌決定了本區地下水較為豐富的特徵,因此在水資源方面本鎮較有優勢,地下水以及水資源總量較豐富,有利於農業生產及城鎮建設。但受降水季節分配不均的影響,鎮河流地面水及地下季節分配都不均衡,夏季豐盈,秋冬春較缺。

礦產資源

吳村地下煤較豐富。山西組為主要含煤建造為,灰--深灰色頁岩,礫質頁岩,煤層組成,厚0—112.3米。石盒子組本區不全,厚0—187.52米,煤系地層沿走向由西向東遞減,沿傾斜由北向南遞增,井田基本為緩傾單體構造,斷層發育,皆為高角度正斷層,呈階梯狀出現,外圍局部深陷,形成地塹,地壘構造。山西組含煤一層,平均煤厚5.18米含煤係數4.6%。大煤層沉積穩定,結構簡單,為中灰分低硫無煙煤。太原組含煤8層,總厚2.85米,含煤係數3.52%。可采者一層即第10層小煤,平均厚度1.28米,比較穩定,結構複雜,儲量2.657億噸。

吳村鎮-農業生產

吳村鎮

以科技為先導,以小麥良種示範繁育基地為龍頭,實行區域規模種植,發庭院經濟,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落實土地延包。

糧食總產5440.2萬公斤,畝產388公斤,油料總產11.6萬公斤,畝產151公斤,全年種植業產值7206萬元,占農業部產值61.3%。年植樹10.05萬株,果品產量276萬公斤,畜牧業趨於規模化,集約化。

全鎮養豬2.08萬頭,雞40萬隻,牛5750萬頭。同時引進小麥良種豫展1號,偃展1號,周麥11,內鄉184等20餘個高產新品種。

吳村鎮-城鎮建設

鎮區商業街向東、南擴建延伸,人行道硬化,路燈架設,綠化工作基本完成,城鎮規劃已步入正常軌道。潘村,張村新農村模式已具雛形。

吳村鎮-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吳村鎮

吳村鎮概述

吳村鎮位於縣境東北部丘陵地帶,北連大南,南鄰排山,西靠下溪,北界玉山縣群力、仙岩鄉,西南接永豐鎮。總面積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總面積15.5%,水域占6.2%,道路村莊和其他占22.3%。鎮駐地吳村,距縣城12公里。

行政區劃

全鎮設路亭山、塘邊、峽源、施村、官山、吳村、前村、東塘、傅家棚、玉田、河源、仁湖、普塘13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子167個,總戶數8006戶、29674人。2002年10月,仁湖併入東塘村,普塘併入吳村,現有11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497戶,總人口30053人。

吳村鎮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富城鄉四十四都、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河源屬周安鄉卅五都。解放前夕稱吳村鄉,轄14保、153甲。解放初期屬第五區。1950年4月,劃分為施村鄉,屬大南區;吳村、玉田鄉屬天桂區。1951年冬,劃分為東塘、普塘、玉田、河源、吳村五鄉屬天桂區,施村、前村、張源、塘邊四鄉屬大南區。1956年7月,屬天桂區的5鄉合併為東塘(後稱玉田)鄉,為縣直屬大鄉;前村、施村、塘邊、張源4鄉仍歸大南區。1958年11月成立鋼鐵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玉田人民公社,屬排山區。1961年9月至於1964年5月分設為玉田、塘邊兩個人民公社。1968年10月兩社合併稱塘邊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社,設立吳村鄉。2000年7月,撤鄉設鎮。

基礎設施

鎮駐地已建成縱橫2條水泥路面的街道,直街寬14米、長270米;橫街寬8米、長100米。澆築水泥路面5萬平方米,鋪設下水道4000米。街道兩旁建有各類商店和基層服務單位,有各類商店50家,年營業額500萬元。吳村早在清道光前就設有墟場,是廣豐與玉山縣邊境農副產品集散地,為縣邊貿易市場之一。新建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農貿市場1個,年交易額約1000萬元。有客運班車直達縣城。設有自動電話端局,裝機容量1600門,已安裝程控電話1141部。

鎮設有文化站、電視差轉台、廣播站、有線電視站,有線電視終端用戶7778戶。有中學1所,教職工86人,在校學生2273人;中心國小1所,完小12所,教職工202人,在校學生1950人;學前班12所,教職工25人;玉田村境內設有私立“新實中學”1所。有鎮衛生院1所,病床20張,醫務人員28人;村衛生所12所,個休診所16所,鄉醫34人。

吳村鎮農業發展

2000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076公頃,其中水田面積969公頃,糧食總產量11685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子,蔬菜(羊角椒)、甘蔗等,其中羊角椒種植面積135公頃,年產值210多萬元。農業總產值2061萬元,工業總產值4363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5134萬元。全鎮財政收入2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3元。

2002年,糧食總產量13500噸,全鎮農業總產值2648萬元,工業總產值6298萬元,其中民營企業22個,總產值5143萬元,年產值500萬元的有滑石開發中心、興旺活性炭廠。全鎮財政收入37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2元。

吳村鎮-山西臨汾市堯都區吳村鎮

吳村鎮概述

吳村鎮位於堯都區北部,距城12公里。東臨汾河,西接魏村鎮、土門鎮,南部與汾河辦事處相連,北部與洪洞縣接壤。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總面積3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萬畝。全鎮共有16個行政村,23個自然村,截止2002年底,全鎮共有5889戶,24052人,全鎮從業人員12125人,其中女勞力5609人,農業從業人員9007人,工業從業人員1056人,農村經濟總收入11625萬元。總費用47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76元。

行政區劃

洪堡村、吳南村、孫曲村、王曲村、南太澗村、北太澗村、吳北村、邰村、東太明村、南王村、屯裡村、喬化村、東郭村、徐村、上太明村、永勝村

奶牛農業發展

因地制宜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突出蔬菜林果、畜禽、水產等優勢產業。在原有700畝大棚蔬菜的基礎上新增大棚蔬菜500畝,新增小拱棚蔬菜600畝,蔬菜的品種、品質、種植管理技術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益逐步遞增。通過連續三年的冬春兩季植樹造林,全鎮通道綠化林木達38萬株,規劃並完成純楊樹林基地1萬畝,總植樹量達到86萬株,經濟效益可觀。在保持傳統家禽,畜產養殖業的基礎上,以奶牛為主的畜產養殖業獲得較快發展,以回歸乳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模式,形成百頭以上奶牛養殖專業村兩個,千頭奶牛養殖基地初具規模。宣傳引導,示範、推廣優質小麥品種和技術,全鎮形成1.2萬畝的優質小麥基地,使小麥品質和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投資300餘萬元,建成集培訓示範,生態觀光,經濟效益於一體的洪堡高科技農業示範園,組培、繁育等一批高科技生物技術得到套用和發展,為發展高產、高效、優質農業的路子進行有益的探索。

雙龍冶煉有限公司工業發展

對原有的不多的高消耗、低效益、污染重的幾家企業進行全面改造。投資3000餘萬元改建雙龍冶煉有限公司158立方米煉鐵高爐,改造後的158立方米煉鐵高爐每年產量達30萬噸,年創利稅2800餘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500餘人,同時,帶動運輸加工,飲食行業發展,實現工業,農業雙贏的目的,紅春焦化廠推倒焦爐尋求科技發展之路,脫胎於煤焦鐵又服務於煤焦鐵,引進高科技智慧型型礦燈瓦斯報警器,為安全生產提供高性能監測設備。同時,還成立可欣化工有限公司,生產含磷洗滌用品的替代產品“五水偏矽酸納”等系列產品,使環保企業又添新軍。新型企業蓬勃發展,投資1200餘萬元的回歸乳業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日加工鮮牛奶80餘噸,並開發出高端系列乳製品,該項目將有力拉動吳村鎮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產業發展。年產量達6萬張高檔細木工板的秋清木業有限公司,使本地的林木產量得到有效轉化,為農民拓寬增收渠道。

基礎設施

2002年底,歷經3年,全長5公里的汾河石壩工程全面完工。拉填土方28萬平方,動用石方5.6萬立方,築鉛絲籠石壩37條,內隔堤土壩42條,土壩加高培厚22萬立方,砌石壩護坡1萬米,沙石硬化壩面4000米,河壩兩旁綠化林帶植樹3.6萬株。汾河壩建成的同時,開發灘涂農田3500畝。

實施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將現有水利設備設施全面推向民營,通過拍賣、承包、股份契約合作制等形式使原有85%的水利設備得到改造,產權制度改革有利推動全鎮水利事業的發展。全鎮在原有水利設施基礎上新增機井173眼,渠道防滲1.4萬米,完成中低產田面積9000餘畝,拓寬硬化田間道路48條,共長70餘公里。全鎮16個行政村的電路電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電力損耗和農民電費支出明顯下降,用電供需矛盾得到緩解。

吳村鎮社會事業發展

對教育教學設施進行大力投入,先後新建四所,改造三所中國小。投資300餘萬元,新建5900餘平方米的鎮中學教學大樓;投資80餘萬元,新建吳南村中心國小;投資70餘萬元,新建徐村國小;投資150餘萬元,新建孫曲國中教學大樓。先後對吳北國小,北太澗國小、永勝國小的校舍進行改造,為全鎮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投資70餘萬元,新建吳村鎮衛生院大樓。同時,完善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服務網路,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工醫療等服務。

投資28萬元,修復王曲元代戲曲舞台。組建、恢復民眾文化表演團體,恢復屯裡村民間道腔劇團,使瀕臨消亡的民間文化劇種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劇目不斷豐富。恢復孫曲高蹺表演隊、舞獅表演、恢復王曲村龍燈表演。組建吳南、孫曲、王曲、屯裡、洪堡等村的百人威風鑼鼓表演隊。這些鑼鼓表演隊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正全面走向社會,尋求經濟效益和發展空間,孫曲威風鑼鼓表演在第二屆堯廟文化旅遊月文藝表演中榮獲三等獎。

吳村鎮-山東省曲阜市吳村鎮

吳村鎮概述

吳村鎮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曲阜的西北部10餘公里。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總人口3.8萬人。區位優越,交通便利,104國道、京滬鐵路穿境而過,京福高速公路、京滬高鐵傍東而行。境內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的九仙山為國家級農業觀光示範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濟寧市森林公園。全鎮林果面積4萬畝,享有“林果之鄉”的美譽;以果品蔬菜加工、農畜產品加工、密集型加工業為主的民營經濟及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現有規模企業10餘家。

吳村鎮旅遊發展

九仙山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2008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依山建有紅門宮、仙人橋、南天門、十八盤、玉皇頂等文物古蹟可與泰山的建築相媲美,故九仙山就有了“小泰山”的美譽。

孔子石、孟子石、摩天柱、石景畫廊等奇石,如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文物古蹟有“小泰山建築群”、望府亭、宋朝呼延慶西山寨、觀音閣、長勺之戰遺址等。

吳村鎮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製作了九仙山風景名勝區整體發展規劃,按照規劃,修通並拓寬了所有旅遊環山公路,連線起了九仙山風景區內的所有景點,已有20餘家客商在此投資2000多萬元,初步形成了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旅遊、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旅遊開發園區。

九仙山地區所在的吳村鎮,素有“蘋果之鄉”的美譽。早在上世紀60年代,白塔、李窪、大河崖等村,盛產青香焦、紅香焦、國光、金帥等品種蘋果,果質優、耐貯存,福建客商常年包銷。80年代起,發展了大量紅富士、喬納金、皇家嘎啦、萌、珊夏、紅將軍等名優新品種近萬畝,年產蘋果1.5萬噸。由於山區光照好,土壤沙性,因此在這裡栽植的蘋果,具有含糖多、甜度大、沙脆可口的優點。採用套袋技術管理的紅富士蘋果,色澤粉紅,皮薄汁多,含糖量大,口感爽脆,在曲阜、濟寧的果品評定仲,多次獲獎,名揚附近各縣市。

為保護九仙山各類乾鮮果品的聲譽和市場利益,鎮政府指導林果協會以蘋果為龍頭,進行了品牌註冊。當地所有乾鮮果品,統一使用“聖城九仙山”和“聖佳”果品商標,提高了九仙山果品的知名度。同時,建起了4處果品冷藏庫,總庫容達到5萬噸,實行反季節銷售,提高了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