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寺

山川寺

山東省淄博山川禪寺,位於淄川區查王村。原名白衣大士庵,據縣誌載,始建於明末,歷代皆有法師在此住錫修行,佛教信徒眾多。直到解放後,仍有香火。文革浩劫中,毀於一旦,蕩然無存。改革開放以來,國運昌盛,四海清平。特別是建設和諧社會以來,經濟繁榮興旺,社會全面發展,人民安居樂業,黨和國家的英明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為保證眾多佛教信眾有進行正常佛教活動的場所,經申請有關部門批准(有宗教活動臨時場所登記證),信眾自發決定修復建設白衣大士庵,依路名重新命名為山川禪寺。

簡介

山川禪寺坐落在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城南的文峰山上。文峰山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山下的查王村文運昌盛,人傑地靈。查王村民自古就有信仰佛教的傳統,據尚存的碑文記載,明朝末年在文峰山上就建有文昌閣、白衣大士祠、大雄寶殿、大聖廟、山神廟等古建築,供奉著文昌帝君、觀音菩薩、釋迦牟尼、齊天大聖等佛像。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大地震,直省州縣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死傷人民數千萬矣。震後康熙九年歲次庚戌年恢復重建。當時本村和附近村莊佛教信眾很多,佛教活動十分頻繁,香火旺盛,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解放初期,由於常年風雨侵蝕,部分廟宇損壞,“文革”期間徹底被毀,但至今“白衣大士”青石橫匾尚存,部分碑刻猶在。

改革開放,滄桑巨變,文峰鄉土日新月異,以車獻梁書記為首的山川集團經濟騰飛,人民安居樂業,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97年山川集團董事長車獻梁先生審時度勢,為改造生態環境,造福子孫後代,決定興建文峰山公園,遂進行植樹造林,建湖蓄水,修建景點等大規模開發建設。2005年,為弘揚佛法,滿四眾切願,車獻梁先生髮起在文峰山恢復重建山川寺觀音殿,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廣大村民、居士、善男信女的一致護持,8月開工建設。2006年車獻梁先生率先垂範,慷慨解囊,帶頭捐款60萬元。機緣隨順,四海同心,廣大村民和周圍信眾積極布施,自願捐款,短短數月,捐款達600多萬元。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2007年6月山川寺第一期工程——觀音殿勝利竣工。該工程占地14724.2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453.62平方米。其中主觀音殿分上下兩層,下層長43.36米,寬33.16米,建築面積1437.81平方米。大殿中央楊柳觀音銅像,高16.9米,重36噸,端坐在蓮花寶座上,衣著金碧輝煌,背依斑斕佛光,面目慈祥威嚴,左手托淨瓶,右手持楊柳枝,仿佛要把甘露灑滿人間。兩面排列著用香樟木雕刻的觀音32化身,像高7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主殿上層,建築面積543.24平方米,兩面有藏密六觀音,全是按照藏密的形式布局,六觀音身後懸掛唐卡、畫像。後面建有佛龕,供人們請佛供奉之用。檐下高懸著由全國佛教協會釋一誠會長題寫的觀音殿金匾,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殿前高大的紅立柱上懸掛著一副5米高的楹聯,上聯是:慈航普渡三千界無一不渡;下聯是:三十二化救群迷有求必應。整個大殿高29米,建築面積1981平方米,飛檐翹角,氣勢恢宏。從大殿的高度、規模、設計式樣,殿內觀音像的造型、數量、排列等方面看,在全國殿內坐姿觀音中實屬罕見,堪稱全國之最,眾人觀後皆讚不絕口。

建築布局

正殿前面是天王殿,殿高8.9米,建築面積104.6平方米。四大天王分坐兩旁,身高4.5米,手中各持一寶器,威武雄壯。他們分別是增長天王,手持青雲劍;持國天王,手抱琵琶;多聞天王,手持寶傘;廣目天王,手持一龍,號稱風調雨順,暗示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殿中央是彌勒佛,他袒胸露腹,大肚滾圓而突出,手掐著成串捻珠,咧嘴而笑,正如一副對聯所描繪的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彌勒佛的背面是站立的韋馱菩薩,威嚴端莊,稱為觀世音的護法神。天王殿的兩旁建有配房各6間,高5.6米,長31.5米,寬4.8米,建築面積151.2平方米。天王殿門兩旁的對聯是,上聯:四大天王護正法,下聯是:韋馱寶杵鎮魔軍。正殿與天王殿之間相距66米,依地勢高低修建三個平台,第一個月台長42.6米,寬29.34米,面積1249.88平方米;第二個平台長60米,寬11.4米,面積684平方米;第三個平台長60米,寬25米,面積1500平方米。三個平台全部用優質花崗岩鋪地,地面光滑平整,周圍是漢白玉欄桿。院內共建有12個花壇,總面積達1019.88平方米,種植銀杏、白皮松、黑松、金葉女貞等花草樹木。寺院兩邊建鐘鼓樓,南面是鐘樓,三層,高12.38米,長、寬各9米,建築面積162平方米,造型奇特美觀,彩繪鮮艷精緻;二層懸掛銅鐘,高2.48米,直徑2.19米,重5.18噸。樓門兩邊的對聯是,上聯:晨鐘聲聲超三界,下聯:四眾弟子拱佛門。北面的鼓樓與鐘樓相同,二層懸掛的大鼓,直徑2.8米,水牛皮蒙面。一副對聯懸掛兩邊,上聯:暮鼓咚咚法輪轉,下聯:風調雨順萬民歡。晨鐘暮鼓南北呼應,警示後人積德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為了給捐款者昭示功德,萬古流芳,在主殿兩旁建兩排功德碑廊,每排長63.6米,寬5.2米,高4.05米,建築面積為661.66平方米,碑廊內為捐款萬元以上者單獨立碑,萬元以下、五百元以上者立集體碑,10萬元以上者另立龜馱碑,功碑林立,十分壯觀。天王殿前,下行有39層台階,台階中央順勢鑲嵌著漢白玉九龍壁,長14.2米,寬3.2米,台階兩邊用千層石砌成的瀑布,落差6米,水流凌空跌落,如珍珠壁簾,晶瑩奪目。瀑布前面是月亮形狀的放生池,長136米,寬36.5米,水面積3723平方米,水深8米,池水清澈碧藍,上面飛架一座金水橋,橋面長37.9米,寬3.9米,花崗岩石鋪面,花崗岩欄桿鑲邊。金水橋兩側各造假山一座,南邊還有滴水觀音佛像,高6米,左手握寶瓶,瓶中裝有甘露,灑向放生池,祛病消災。山川寺觀音殿拔地凌空,巍然聳立在五光十色的文峰山景區。景區占地面積3000畝,區內奇石林立,蒼松翠柏,鬱鬱蔥蔥,樹木成蔭,草坪綠地,繁花似錦,三季見花,四季常青。高大的石牌坊,宏偉的九龍壁,依山傍水的百龍亭,造型各異,錯落有致。以文峰湖為中心,建造亭、台、樓、閣錯落山中,主次分明,動態連續,美麗壯觀。主要景點有:文峰湖、文峰山莊、將帥園、文昌閣、碧蓮池、山川湖、奇石屏風,靈峰塔等。1999年被評為市級名勝風景區,2000年確定為市級旅遊定點單位,2003年被評審為省級名勝風景區。2007年由法師主持,隆重舉行山川寺觀音殿開光慶典,此時佛光普照,社會各界仁人志士,成千上萬善男信女,前來觀光祝賀,共圖善舉,廣結善緣,舉香朝拜,規模宏大,盛況空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