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夔
傳說中的山中獨腳怪獸。 晉 葛洪 《抱朴子·釋滯》:“枯權化形,山夔前跟,石脩九首,畢方人面。” 唐 柳宗元 《祭萬年裴令文》:“塊守窮荒,山夔與居。”集注引 孫如聽 曰:“山夔,獸名,如龍而一足。” 宋 劉筠 《大酺賦》:“效山夔之躑躅,恃一足而有餘。”相關史料記載
《神魔誌異·靈獸篇》記載:上古奇獸,狀如青牛,三足無角,吼聲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則風雨起,雷電作,世謂之雷神坐騎。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採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