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街道

山坡街道

山坡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在江夏區南部,東與舒安鄉隔湖相望,南抵賀站與鹹寧市鹹安區為界,西南與嘉魚縣煙墩鄉和鹹寧阜隔水相望,西北與安山街道、烏龍泉銜接壤。政府駐地是山坡新街49號。

歷史沿革

山坡原名山陂,據傳南宋時前從江西吉水縣遷入有江、馬、彭、嚴、王、程等6姓到此落戶,集居山崗地,因地勢不平坦似背形而始名山陂。 1936年粵漢鐵路建成通車後,地此設站,取地理環 境改山坡為山坡沿用至今。解放初屬武昌縣山坡區(即第四區),1952年劃出 6鄉隸屬土地堂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山坡、賀站、新建、六合、安山、大咀等七個鄉屬山坡指導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東風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區政建制為山坡區, 1971年撤區並社劃出福、新窯、黃塔、安山、曾安、新建、大咀後,改山坡區為山坡公社。1981年改為鄉,1982年賀站從山坡鄉劃出。

2001年鄉鎮體制後,山坡鄉、賀站鎮、河惱鄉、保具鄉整體合併為山坡鄉,政府所在地山坡集鎮。轄5個居委會、46個村委會:山坡、周李家、保福、河垴、賀站、光明、光華、山新、幸福、五星、光星、星明、群星、群力、豐收、紅星、元豐、紅專、躍進、和尚橋、向陽一、向陽二、先鋒、大咀、漁業一、光輝、曙光、鄧家洲、東方紅、新生、湖嶺、梁湖、官南、五里山、勝豐、遠景、保福、保福祠、高豐、綠化、漁業二、陳六、南莊、賀站、建國、聯盟、紅旗、建設、前途、新華、和平。

2011年6月24日,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2011]46號《省民政廳關於武漢市江夏區撤銷山坡鄉的批覆》同意撤銷江夏區山坡鄉。8月1日,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1]109號《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山坡鄉設立江夏區山坡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同意設立山坡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山坡新街49號。

行政區劃

山坡街道下轄:山坡社區、周李家社區、賀站社區、保福社區、河堖社區、光明村、光華村、山新村、幸福村、五星村、光星村、星明村、群星村、群力村、豐收村、紅星村、元豐村、躍進村、和尚橋村、紅專村、陳六村、新華村、南莊村、和平村、賀站村、建國村、紅旗村、聯盟村、建設村、前途村、綠化村、新生村、湖嶺村、勝豐村、官南村、高峰村、五里山村、向陽一村、向陽二村、先鋒村、鄧家洲村、大咀村、光輝村、曙光村、東方紅村、大咀漁業村、保福漁業村。

地理環境

地理概況

山坡街道屬於江夏區,江夏區位於武漢市南部,北與洪山區相連,南與鹹寧市鹹安區、嘉魚縣接壤,東臨鄂州市、大冶市,西與蔡甸區、漢南區隔江相望。區境東西最大橫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3.2千米。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江夏郡,郡內設沙羡縣,縣治塗口(今金口)。晉太元蘭年(公元378年)改稱汝南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更名為江夏縣,遷治鄂州城(今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元年(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初隸江漢道,1930年隸屬湖北省第一專署。1949年6月10日,武昌縣人民民主政府在武昌成立,隸屬於大冶專署。1952年1月,大冶專 署撤銷,武昌縣改屬孝感專署。1960年1月,撤銷孝感專署,劃歸武漢市轄。1960年,縣治移於紙坊鎮。1961年4月,復歸孝感專署。1965年7月,武昌縣改屬鹹寧專署。1975年11月,劃歸武漢市轄。1995年3月,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1996年3月,成立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政府。

地質地貌

山坡街道屬於江夏區,江夏區屬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區境地形特徵是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源,地面高程約2非-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

氣候特徵

2014年,江夏區年平均氣溫17.5'C,年極端最高氣溫37.6 'C (7月31日)。年極端最低氣溫5.1 'C (2月11日)。全年總降水量1175.6毫米。全年日l照總時數1635.6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