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正常範圍
比色法、離子選擇電極法:2.7~7.5mmol/24h。
檢查介紹
正常值
甲基百里香酚藍比色法(MTB)。
尿鈣排泄量隨飲食不同而有較大幅度的變化。
(1)低鈣飲食時<3.75mmol/24h;
(2)一般鈣飲食時<6.25mmol/24h;
(3)高鈣飲食時可達<10mmol/24h。
臨床意義
尿鈣的變化可反映血鈣的變化,但尿鈣值變化很大,鈣、蛋白質的攝入和磷的排出可影響鈣的排出,尿磷高則尿鈣低。
增高:見於在陽光下過多暴露、高鈣血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亢進、維生素D中毒、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惡性腫瘤骨轉移、腎小管酸中毒,以及攝入氯化鉸、降鈣素、皮質類固醇、生長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等藥物。
減低:見於妊娠晚期、低鈣血症、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維生素D缺乏、腎病綜合徵、急性胰腺炎、骨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減低,以及攝入利尿劑、雌激素、新黴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
高鈣尿症
疾病介紹
高鈣尿症是指尿中鈣的排出超出了正常範圍,是一種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隨著人們對此病的認識,越來越多的病例被診斷。高鈣尿症一般分為原發性即特發性高鈣尿症及繼發性高鈣尿症。國內高鈣尿症的診斷標準通常是指尿鈣>4mg/d.kg,及尿Ca/Cr>0.21。但尿鈣排出量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如飲食中的鈣、鈉、磷及蛋白質的含量,維生素D的攝入量等,有學者提出可按以下公式計算尿鈣排出量:尿Ca(mg/d)=攝入Ca(mg)×0.056+2.19×體重(kg),如測定尿鈣值高於計算值的15%以上可考慮為高鈣尿症。
病理病因
腎臟和鈣代謝關係非常密切,從腎小球濾過的鈣50%~70%在近端腎小管被重吸收,30%~40%在遠端腎小管重吸收,尿中排出的鈣,離子鈣占20%,複合鈣占80%,以枸櫞酸鈣為主。
特發性高鈣尿症1978年在兒童首先報告,兒童的發生率約2.9~6.2%,其中2%~5%可出現腎結石,病因不清,有學者認為此病有家族性,可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也有人認為和家族有同一飲食因素及環境因素有關。
具體分類
臨床將特發性高鈣尿症分為二型:
①腎性高鈣尿為濾過鈣重吸收障礙;
②吸收型高鈣尿由於對鈣選擇性吸收過多,使血鈣暫時升高致腎小球濾過鈣增加;血鈣升高也使PTH分泌下降,促使腎小管重吸收鈣減低,尿鈣增多。但有一些病例二種紊亂常同時存在。高鈣尿症的臨床表現最多見的是非腎小球性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其次以尿道刺激症狀最多見,還可有腹痛、腰痛及遺尿,部分病人表現為反覆泌尿道感染,特別多見於女孩。高鈣尿症引起血尿的機制有人認為系X線不能發現的細微鈣結晶引起尿路損傷所致,亦有人提出和腎間質炎症有關。在高鈣尿症的病例中,部分病人做了腎活檢,可伴有多種病理表現如IgA腎病,膜增生性腎炎等,因此當血尿合併高鈣尿時,可能同時有腎實質病變,對這些病人應進行仔細分析觀察,必要時行腎臟活檢,同時也要警惕病程中發展為腎結石。
注意事項
保證當天正常飲食,正常活動,不要刻意喝太多的水,既不能臥床不動也不能過於劇烈的運動。
檢查過程
收集受檢測者的尿液,用化學法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