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滲量(Osm/kgH2O)=測得溶液冰點下降度(℃)/1.86
1.86為水的摩爾冰點下降常數。
方法步驟
①禁飲尿滲量測定:用於尿量基本正常的病人。令晚飯後禁飲8小時,清晨一次送尿檢查;同時靜脈取血後分離血清,必要時離心沉澱兩次再分離血清或肝素抗凝血分離血漿作檢查。②少尿時的一次性尿滲量檢測:若在少尿(<400ml/24h)情況下,只需取臨時一次尿樣檢測就有意義。
參考值
正常人禁飲後尿滲量為600~1000mOsm/kgH2O,平均800mOsm/kgH2O;血漿滲量為275~305mOsm/kgH2O,平均300mOsm/kgH2O。尿/血漿滲量比值為3~4.5∶1。
臨床意義
①判斷腎濃縮功能:禁飲尿滲量在300mOsm/kgH2O左右時,即與正常血漿滲量相等,稱為等滲尿;若<300mOsm/kgH2O,稱低滲尿;正常人禁水8小時後尿滲量<600mOsm/kgH2O,再加尿/血漿滲量比值等於或小於1,均表明腎濃縮功能障礙。見於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尿酸性腎病等慢性間質性病變時,也可見於慢性腎炎後期,以及急、慢性腎衰竭累及腎小管和間質;②一次性尿滲量檢測用於鑑別腎前性、腎性少尿。腎前性少尿時,腎小管濃縮功能完好,故尿滲量較高,常大於450mOsm/kgH2O;腎小管壞死致腎性少尿時,尿滲量降低,常<350mOsm/kg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