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中華寺
是中國回響由聯合國開發署、教科文組織、尼泊爾王國政府組建的藍毗尼開發委員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的邀請而建立的,是中國有史以來在國外的第一座正式寺院,藍毗尼為佛祖降生聖地。中國在尼泊爾藍毗尼佛祖降生聖地建造的寺廟被命名為“中華寺”。
中華寺興建緣起
尼泊爾藍毗尼是本師釋迦文佛降誕聖地,也是人類文化文明史的一大發祥聖地。佛降誕後,由加毗羅衛城的曙光、出家雪山苦行、尼連河畔證悟、舍衛國的初轉法輪、恆河流域的弘法利生到娑羅雙樹下的涅盤。八十餘年應跡,四十九年說法乃至三藏十二部法寶的傳世,啟迪了無數眾生得以解脫。無數學人得以修行的成就,無數文化從此得以開拓源流!
眾所周知,佛在世時即有提婆達多和琉璃王與佛法相鬥,到公元前一八四年間(約為中國呂后四年)中印的補砂密多羅國王滅佛,直至公元六世紀的北方匈奴王密希拉古拉摧殘佛教到十二世紀的回教入印度,十六世紀印度被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印度的版塊上即不存在了佛教,僅餘克什米爾、東孟加拉、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地有佛教存在。及至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才由甘地的呼籲,首先由斯里蘭卡的佛教界在菩提加雅成立佛教機構 ──大菩提學會。到此時佛教在印度己消亡了七、八個世紀。
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多極世界的形成,高科技的日益進步,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人與大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顯得突出。這個時侯,佛法的光彩亦被人們所領納,藍毗尼佛的曙光逐漸被人們重新體會和確認。1896年,尼泊爾西部城鎮的官員克哈德卡和德國著名考古學家費約赫爾發現了阿育王石柱,並根據《大唐西域記》的所載反覆多次進行考察核實和發掘,證實了藍毗尼的地點。1899年又經印度考古學家木克赫約基對藍毗尼作了進一步的考古和發掘,又發現了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王朝時期的遺物。在藍毗尼園內有摩耶夫人廟,內有釋迦太子誕生浮雕,人物輪廓尚可辨認。1932至1939年間再度仔細對藍毗尼進行考核。之後被聯合國教文組織定為世界重要歷史文化遺產。1956年,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在紀念佛陀涅盤2500周年時提出要開發藍毗尼,並對己倒的阿育王石柱重新豎了起來。1967年聯合國秘書長吳丹先生考察藍毗尼並向尼國王提出開發藍毗尼的建議,使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發展、進行國際文化交流之中心。196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藍毗尼進行了考察,並表示全力支持對藍毗尼的開發。1970年聯合國開發署對藍毗尼進了考察並和尼國政府一起成立了藍毗尼開發委員會,其總部設在聯合國,分部設在加德滿都。其會員國以亞洲國家為主。世佛聯亦號召其所屬七十餘分會(中國佛協為其中之一)向藍開委捐獻資金。
1984年在中國代表團出席科倫坡舉行的世佛聯會議其間,尼泊爾前國王秘書、世佛聯副主席、尼國佛教復興會會長洛克達山先生向我趙朴初團長提請中國幫助復興藍毗尼聖地。同年12月聯合國開發署駐華代表孔雷薩先生專程訪問中國佛教協會,請求中國參加開發藍毗尼國際委員會。中國是佛教大國,尼泊爾是我國友好鄰邦。報答佛恩,弘揚佛法,振興佛祖降誕聖地,中國佛教界當仁不讓,義不容辭。1986年,在出席加德滿都召開的世佛聯十五屆大會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班禪大師代表中國承諾在藍毗尼建立一座中國寺院。其後趙朴初會長定名為“中華寺”。
中華寺於1996年12月1日奠基。緣何在此時奠基?因為這天是發現阿育王石柱一百周年紀念日,藍開委將在這天邀請世界佛教界舉行重大法會。阿育王石柱籍中國古時西行求法高僧的記載而發現。藍開委的誠心提請中華寺在這天奠基,這對中國佛教界有特殊紀念含意。中華寺於1997年3月動工興建,歷時20個月,於1998年10月建竣第一期工程,用資3600萬。
中華寺建竣之後,於1999年住僧人,2000年5月隆重舉行寺院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坐法會。
主持-懷善大和尚
懷善法師俗姓唐,廣西全州人,六十年代就學大專學校,所學為水利工程專業,70年代為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工程師,1985年5月,因緣匯聚,在湖南南嶽上封寺禮寶曇法師披剃出家,並於同年受具足戒,後又事從本煥大師和一誠大師及佛源和尚。懷善法師深研經藏,解行並重,個人修為日趨深厚。
由於遍讀經書,善於思考,加上廣泛接觸社會,懷善法師在佛法研究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參禪學法首先要對“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基礎知識有深刻地認識,這是學佛的基礎,是恆特“出離心”的策動力,如築建大樓一樣,無基礎大樓就無從建立,他認為,作為一個佛弟子,要深入經藏,亦需從“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入手,因為佛教三藏十二部及所有經典都是由此拓殖。他認為,隨著時空的延伸,科學的昌明,今天的佛弟子“廣習五明”更顯得重要,否則無從應對來自社會各文化階層之士(如醫學、哲學、工程學、數學、文學、光學、電學、物理、分子結構、曲藝、戲劇、音樂、舞蹈等)對佛教的問難亦無從度己度人,他還認為,佛弟子應按佛陀教導“心不外求”去躬行踐學,學佛關鍵在於自己,不能指望活佛或者什麼大德給你加持,吃點什麼就得以成就,不能把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外力上,遇到大德開示,應以佛法檢擇,符合的就接受,不對的地方,可以保留著。人的智慧有兩種,先天與後天的佛陀又分為“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及“生得慧”。只要從任何一法獲得覺悟都是大智慧。先天不足,後天可通過努力精進來得到,先天優厚,更應將其視為無量劫以來自身所造,此生更應精進努力。因此,有的人修禪,急功近利,恨不能立馬見性成佛,立見彌陀,沒有踏踏實實的精進心如何能有成就。學禪的除了喜歡禪的精神外,多半錯認自我智力,覺得能理解“禪”,想來個頓悟成佛,卻缺少苦行的精神與勇氣,便以為即心即佛,即身即佛,這是古人早就批評過的“慕寵希榮閒舒嘯”和“虛解雖多實履虧”,實際上還不如念佛的文化不高的老爺爺、老奶奶們。這樣下去,如何能擔當傳承佛法的大任?
在精研佛法的同時,曾經目睹過很多寺院破敗景象、並精於水電工程的懷善法師亦非常推崇福登、倓虛、虛雲等歷史上著名的建築僧,為此他刻苦鑽研佛教建築知識,並成為中國佛教界第一個建築設計師。
1990年,遠在南嶽山修行的懷善法師應江西省萍鄉市邀請,出任萍鄉市佛教協會會長,並任寶積寺住持。寶積寺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著名寺院,曾為十方僧俗掛錫必以之地,然而滄海桑田,昔日興盛景象早已面目全非。寺院自50年代便無僧人居住,留下的幾棟殿堂寮舍已成危房,雨不遮漏,冬不禦寒,佛像法器,蕩然無存。為了儘快修復寶積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懷善法師親自設計該寺的建築規劃,親自掌管施工,全部重新修建了大雄寶殿、天王殿、伽藍殿、玉佛殿、接引殿、客堂、東西寮房等。占地7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近8000多平方米,耗資達 800多萬元。
該寺建築風格取明清時代宮殿仿古模式,兩層飛檐翹角,殿頂虬龍盤旋,欲騰還待,橘黃琉璃瓦明光烘約,褐紅色牆體恢弘凝重。趙朴初親自為之撰寫了對聯並題額,懷善法師手書的楹聯“每晨昏眾衲著衣奉誦諸經秘典永祝國基鞏治道遐昌盡環區黎庶共戴堯天日舜日;凡節臘群生敷席稱禮萬德洪名惟期佛曜恆輝琺輪長轉俾色界迷流鹹沾露慈風”豎懸於中門兩柱,文字清秀,端莊灑脫。這座歷史悠久、換了新顏的叢林梵宇,以其古樸的風韻,現代化的資質,重現了昔日的輝煌。而寶積寺今日之一殿一堂,無不凝聚著懷善法師的汗水與智慧。
懷善法師在寺院設計、建築方面顯露的卓越才能,引起了佛教協會有關領導的重視,1995年,懷善法師被調往中國佛教協會,對佛牙塔地宮及塔院作改造設計。次年即被派往尼泊爾,參與中華寺的設計、籌建工作。中華寺是應尼泊爾國佛教界邀請、以中國佛教協會名義在國外建造的第一個佛教寺院。該寺所在的藍毗尼開發區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已有17個國家先後在這裡建造了30多座寺院,這裡不僅是宗教文化的集中地,也是各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的視窗。為了把中華寺建成既能代表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又能體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佛家道場,懷善法師遍查典籍,多方參研,力使方案趨於完善,經過數年的緊張施工,占地面積25600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積19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988平方米,既體現皇家宮殿的富麗堂皇、又能展現中國梵剎清淨道場風貌的中華寺一期工程,終於於2000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