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派別1994年從“尼共(團結中心)”中分出,從1996年開始使用現在的名稱。該派信仰毛澤東思想,從1996年2月13日開始發動了“人民戰爭”,試圖用“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尼泊爾實現“新民主主義”,之後在進一步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尼共(毛派)宣傳他們要打破種姓差別,男女平等,推翻尼泊爾現行的君主制。他們反對“尼泊爾封建專制、印度擴張主義、美國擴張主義、俄國社會帝國主義、中國修正主義及一切形式的反動主義!”
尼共(毛派)曾以武力控制了尼泊爾大部分地區,並從2004年底開始,對首都加德滿都圍城。2006年,尼泊爾國王賈南德拉的大部分權利由於尼共(毛派)支持的首都的示威而被剝奪。11月7日,尼共(毛派)和政府達成協定,放棄武裝鬥爭,加入政府。
尼共(毛主義)的興起
尼共(毛主義)的前身是尼泊爾共產黨(Mashal)。尼共(Mashal)是從尼泊爾共產黨(Masal)中分裂出來的。尼共(Masal)由前尼泊爾共產黨(1949年成立)領導人莫漢·比克拉穆·辛於1983年創立91986年,一群自稱毛澤東主義者的年輕人脫離尼共(Masal),成立了尼共(Mashal)。今日尼共(毛主義)的領袖普拉昌達當時就是其中的成員之一。1989年,不滿35歲的普拉昌達任尼共(Mashal)總書記。但該黨後來又分化出尼共(馬薩爾一CC)和尼共(Mashal-COC),普拉昌達領導尼共(Mashal-CC)。L991年,尼共(Mashal-CC)聯合其他3個毛主義改黨和團體,成立了尼泊爾共產黨(團結中心),普拉昌達任總書記。該黨主張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實行新民主主義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開展持久的人民戰爭,通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
1992年2月,尼共(團結中心)決定開展大規模的民眾運動,並成立了中央行動委員會,聯合其他民主黨派成功地領導了當年4月6日及5月3口發生的全國規模的大罷工。罷工遭到了政府軍的血腥鎮壓,16人死亡,幾十人受傷或致殘。在罷工中,共產黨組織開始分化,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公開支持政府的主張,反對尼共(團結中心)。而尼共(團結中心)也感到,單靠城市鬥爭而不發動農村的民眾運動,不開展持久的人民戰爭,就不能實現人民的願望,也不能將鬥爭引向正確的方向。
但是,尼共(團結中心)成立後不久,內部也開始分化,在革命道路的問題上形成了兩派!“四大”派傾向於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道路,而毛主義派則主張使用暴力來恢復民主。經過兩年半激烈的黨內鬥爭,1994年5月,“四大”派被毛主義派清除出黨,後急速衰落。1995年3月,尼共(團結中心)召開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大會,決定開展符合尼泊爾國情的人民戰爭,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鬥爭道路。其後經過一年的準備,以普拉昌達為首的主流派打出尼共(毛主義)的旗號,於1996年2月13日宣布開展“人民戰爭”,即以秘魯的“光輝道路”游擊隊為榜樣,先奪取全國政權,推翻君主立憲制,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接著,他們進人山地和叢林,開始軍事訓練。
尼共(毛主義)在形成過程中,還有一支力量,即尼泊爾聯合人民陣線(United People’s Front,簡稱UPF)。該黨在1991年曾是尼泊爾國內的第三大政黨,但在90年代也經歷了多次分裂。1994年,巴布拉穆•巴特拉伊(Baburam Bhattarai)博士帶領UPF中的少數人,參加了當年舉行的議會選舉,結果慘敗,未能贏得一個席位。1996年2月4日,巴特拉伊以聯合人民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向當時的謝爾•巴哈杜爾•德烏帕首相提出了有關“民族主義、民主與民生”的40點要求,要求首相在兩月內給予答覆。首相辦公室同意39條要求,但拒絕接受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體的要求。巴特拉伊沒等兩個星期的期限結束,就決定加入已開展地下活動的尼共(毛主義)。2月13日,他和普拉昌達共舉義旗,聯合宣布發動持久的“人民戰爭”,尼泊爾內戰從此爆發。目前,巴特拉伊博士是尼共(毛主義)黨內的二號人物,任尼共(毛主義)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委、聯合人民革命委員會召集人。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下文簡稱尼共(毛)在2008年4月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席捲了601個代表席位中的將近一半議席,鐵定成為第一大黨並獲權組閣。雖然在財政支持和選舉經驗方面占盡優勢,尼泊爾大會黨以及尼共(聯合馬列)等主流政黨仍潰不成軍。儘管目前美國和印度尚未摘掉安在尼共(毛)頭上的“恐怖主義組織”的帽子,但是由於尼共(毛)是通過和平合法的民主選舉程式上台,因此一直標榜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政體”的美印兩國也沒有任何正當理由拒絕承認尼共(毛)成為合法政治力量、主導尼泊爾政局的現實。
過去:從議會遁入山林
1989-1990年,尼泊爾全境爆發大規模的人民運動,時任國王的比蘭德拉被迫於1990年11月9日頒布新憲法,引入多黨議會制基礎上的君主立憲制政體,1962年以來的無黨派評議會體制就此終結。在開放黨禁的背景下,昔日的共產黨勢力逐步分化成尼共(聯合馬列)、尼共(馬列)和尼共(毛)等若干派系,並開始參加議會選舉。但是,尼共(毛)對新政體仍心存不滿,堅持主張廢除國王並實行共和制,稱要走武裝鬥爭的道路,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國家。1996年2月,尼共(毛)宣布退出議會,在普拉昌德(Prachand)和學者兼政治家巴普蘭·巴塔拉伊(BaburamBhattarai)的領導下離開首都和大城市,到農村開展武裝鬥爭,成立自己的中央政府、法院和銀行等機構,開始武裝對抗政府的活動。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無國界,尼共(毛)的“毛派”命名完全是其自身行為,其也完全有權根據尼泊爾的實際國情使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理論、完善自己的政治綱領,並提出了“普拉昌達道路”。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通過鬥爭取得平等的發言權,然後通過議會民主道路參政,進而逐步推進必要的社會改革。此次,尼共(毛)席捲了制憲會議的半數議席,也證明了尼泊爾人民並不介意他們的名字。某些西方媒體和勢力試圖在尼共(毛)的名字大做文章和浮想聯翩,是其陰暗心理和反華思維的自然流露,也是其干擾尼泊爾和平進程的慣用伎倆。
1990年尼泊爾開始實行多黨民主制後,並沒有帶來人們預期中的和諧民主與經濟發展,國家長期處在世界最貧窮國家的前列。走馬燈似的政黨輪替與越來越嚴重的貪腐現象,令越來越多的尼泊爾人對政治失去了信心。在政治生活中,黨派往往將一黨之私凌駕於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之上。在遁入山林的十餘年中,尼共(毛)準確地抓住民眾對現政府腐敗無能的不滿,逐漸擴大根據地,並迅速地紮根在邊遠山區和廣大農村,繼而控制了尼泊爾全境一半以上的面積,也經受住了尼泊爾政府軍與國際勢力對其展開的聯合剿殺。
現在:走出山林回歸政治主流
2005年2月1日,尼泊爾政局出現重大變化。賈南德拉國王以首相德烏帕(S.B.Deuba)內閣沒能推動與尼共(毛)的和談為由,解散了執政的四黨聯合政府而親理政事,並承諾“三年徹底解決國家的安全穩定問題,而後還政於民”。然而,國王犯了致命的戰略錯誤,在尼共(毛)和“七黨聯盟”這兩大勢力中,未與其中任何一支形成戰略聯盟和統一戰線。其結果是,在國王親政15個月後,在黨派聯盟和尼共(毛)共同組織領導下,普通百姓開始走上街頭,形成反國王統治的民眾浪潮,國王的倒台已是在所難免。2006年4月,國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恢複議會,交出政權。
賈南德拉國王從全面親政到全部放權,既是尼共(毛)與主流政黨首次成功合作的結果,也激發了尼共(毛)重出江湖的信心和鬥志。短短10年內,尼共(毛)從一股由出走的散兵游勇組成的落魄政治勢力,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紀律嚴密、能量巨大的反政府組織。國王被推翻的過程在客觀上放大和宣傳了尼共(毛)對尼泊爾政局的影響力,也為部分尼泊爾民眾提供了一種新的政治選擇。2001年尼泊爾一家報紙進行的民調錶明,僅有9%的尼泊爾人認為“毛主義者是解決該國問題的最佳人選”,僅1.8%的人願投票選舉他們當政。但是,僅僅過了5年之後,尼共(毛)已經與大會黨和尼共(聯合馬列)平均瓜分300個過渡立法機構中的席位,並在2008年4月的制憲會議選舉中大獲全勝。
經過2005年2月到2006年4月的國王親政政治風波的洗禮後,毛派獲得合法化的身份,能與主流政黨平起平坐,其勢力正有逐漸滲透到全國的勢頭。2006年4月以來,七黨聯盟基本上履行其先前對尼共(毛)的承諾,即摘掉了戴在其頭上的“恐怖主義組織”的帽子,取消了針對其領導人的紅色通緝令,雙方進行了幾輪和平政治談判,臨時政府也釋放了所有在押的其成員並對其大赦,並歡迎尼共(毛)武裝加入國家的政治主流。尼共(毛)方面也基本上遵守並數度延長停火期限,針對政府的基礎設施的襲擊也明顯減少。此時的尼共(毛)實質上已經成功地由“綠林好漢”轉型為在地方執政的全國性合法政黨。
未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型
經過此次制憲會議選舉,尼共(毛)已經成為制憲大會中第一大黨,開始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型階段。
此次選舉大勝,主要是因為尼共(毛)準確抓住老百姓的求變心理。儘管尼泊爾多黨政治得到美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支持,但是眾多政黨的貪腐和內斗使得尼泊爾民眾對其失去信心,大部分政黨領導人被老百姓視為“不願變革和不可靠的”,有的評論形容他們只是“大王(賈南德拉)之下的眾小王”。政黨之間爭權奪利,導致對議會政治失望的人們越來越感到不滿,最終轉向支持尼共(毛)。可以說,儘管有時其政治口號顯得過於激進,但是尼共(毛)無疑是尼泊爾各種政治勢力中最愛國的一支,敢於挺直腰桿與印度人和美國人打交道,對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毫不含糊。
尼共(毛)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民族平等、男女平等、免除貧苦農民的一切債務、保證人人都有工作和失業期間應給予補助等主張,都是極易引起共鳴的政治綱領。比如,尼泊爾的經濟狀況以農業為主,但全國的土地占有高度集中,占全國人口65%的貧苦農民僅擁有全國10%的可耕土地,而占全國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則擁有全國65%的可耕土地。因此,尼共(毛)提出的土地革命就直接代表了廣大貧窮農民的要求和利益。此外,尼泊爾婦女遭受的經濟壓迫、政治壓迫和社會壓迫最深,尼共(毛)明確地提出、並身體力行“反對種姓和民族歧視,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等主張,這也是其獲勝的重要因素。當被問及為何能夠贏得選舉時,尼共(毛)二號人物巴塔拉伊總結為,“我們將貧困人口、包括婦女在內的邊緣化群體作為重點工作對象,爭取到各種民間團體的支持,所以獲得了成功”。
在未來的執政期間,尼共(毛)如何兌現承諾、改善民生就成為其執政業績的最重要指標,比如要解決落後的基礎設施、斷斷續續的石油供應、電力短缺、就業、醫療、教育、社會公正以及安全問題等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由反政府武裝轉變為執政黨,這一角色的轉變將可能迫使尼共(毛)修正過去的一些極左政策。人們應該注意到,尼共(毛)領導層是由不同民族、不同種姓和相對貧苦家庭出身的一群優秀知識分子組成的,他們當中有的在印度和前蘇聯留學過,均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外部世界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也有能力改變自身、融入國際社會的政治現實。尼共(毛)的領袖普拉昌達要將尼泊爾經營成為“亞洲的瑞士”,不排斥全球化,歡迎八方遊客到尼泊爾觀光旅遊。二號人物巴塔拉伊選後則稱,尼共(毛)將會把推動公私合營作為經濟政策的一部分,並推動建立友好的勞資關係。這暗示尼共(毛)領導下的新政府將採取較為開放的經濟政策,尊重商業、私人企業和在尼外商,也歡迎外資的流入。
尼泊爾新憲法的制定和君主制的存廢等重大問題不久也將水落石出。尼泊爾王室去留問題已非重要議題,延續了230多年的尼泊爾王朝退出歷史舞台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尼共(毛)能否帶領其他黨派、順利制定出一部能夠把四分五裂的尼泊爾整合起來的新憲法,卻值得進一步關注。
關於尼共(毛主義)頭號人物普拉昌達
隨著尼泊爾走向共和,賈南德拉國王將成為歷史,而從幕後走向前台的,是“普拉昌達同志”。作為尼泊爾第一大黨尼共(毛主義)的黨主席,沒有人會懷疑他將成為這個國家新的領導人。
“普拉昌達”其實只是一個化名,意思是“兇猛的人”,他的本名叫普施帕·卡馬爾·達哈爾。對尼泊爾人而言,現年54歲的普拉昌達是個傳奇人物,對於更多的人而言,由於10多年鑽在深山老林里打游擊,他也很神秘。
沒有人確切知道,普拉昌達什麼時候開始形成他的政治理念。也許朦朧的想法從孩童時代就孕育了。當他還是個貧窮的農村男孩時,尼泊爾是個封閉的王國,封建領主們乘坐著豪華車巡視他們的領地。普拉昌達自己也說,“在童年時代,我就開始忍受貧困和野蠻剝削。”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這個出生在貧窮家庭的男孩要以國家進步和現代化為目標。
上世紀70年代初期,進入農業學院學習的普拉昌達閱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書籍,並時常對夥伴們說,唯有武裝活動才能為社會底層帶來正義。為了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1996年2月,普拉昌達從城市出發,進入最偏遠的農村開始了“人民戰爭”。此後的10年,普拉昌達以農村為基地、以社會底層作為基本支持力量,從最初的十幾個人和幾桿槍,到漸漸建立起了自己的天地。到了2006年與政府和談前夕,除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南部平原與谷地還在政府手上,“毛派武裝”實際上已經控制了尼泊爾80%的地區,成功實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鬥爭理論。
2006年又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草鞋革命”的勝利者普拉昌達重返加德滿都,這也是時隔10年後他的首次公開亮相。當年11月,普拉昌達與尼泊爾首相柯依拉臘在和平協定上籤字,尼泊爾11年的內戰終結。此後,脫下軍裝的普拉昌達不但帶領他的政黨邁向尼政治生活主流,現在還見證了共和理想的實現。
走向共和後,普拉昌達與其他尼泊爾政黨領袖之間仍有著諸多分歧,而誓言不會再回到武裝鬥爭中去的普拉昌達也還保持著游擊隊員般的警覺———據悉,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發生的襲擊,他現在每隔一兩周就要換一家旅館住,而且住處周圍保全嚴密。但是,作為一個來自底層並有民意支持的領導人,普拉昌達也深知尼泊爾需要什麼。據悉,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著重表示,會盡力發展由於多年內戰而千瘡百孔的尼泊爾經濟。尼泊爾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而對於普拉昌達而言,能否順利實現從革命到執政的轉變則是對其及其所在黨派的重大考驗。
相關詞條
-
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也稱為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派),是尼泊爾的一個主要政黨,其全稱是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澤東主義),亦有時簡稱毛派,是現在尼泊爾...
【概述】 【過去:從議會遁入山林】 【現在:走出山林回歸政治主流】 -
尼泊爾毛主義
尼泊爾人民革命事業的領導核心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4月尼泊爾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獲得了601個代表席位中的近一半議席,成為制憲...
發展 毛派游擊隊 -
毛主義
毛澤東思想,在中國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義”。中國共產黨則一直使用“毛澤東思想”,或使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提法。毛澤東思想一語最早由王稼祥於194...
-
尼泊爾毛派
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一個組織借中國領袖毛澤東的名字,自稱是“毛派”(Maoist)。中國之外的信仰毛澤東思想的人通常自稱「列寧主義-毛主義者」簡稱...
簡介 大事記 其主張 其綱領 領袖和派別 -
毛派
中國之外的信仰毛澤東思想的人通常自稱「列寧主義-毛主義者」簡稱毛派。 在歐洲,一些在1960年和1970年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成立的左派政黨至今仍堅持毛...
簡介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 印共毛派 秘魯共產黨 俄羅斯毛主義黨 -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澤東主義)
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澤東主義),簡稱“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主義)”、“尼泊爾聯合共產黨(毛派)”、“毛派”,是尼泊爾的一個主要政黨,是現在尼泊爾共產黨中...
簡介 鬥爭 選舉 主張 口號 -
尼泊爾共產黨[新火炬]
(毛主義中心)領導人簽署協定,兩黨將統一為新的“尼泊爾共產黨”。據悉,尼共(聯)和尼共(毛)的領導人經過多輪談判,最終於19日晚間簽署協定,確定將...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宣布正式合併,成立尼泊爾...
兩黨統一 早期歷史 組織機構 發展歷史 意識形態 -
尼泊爾共產黨
,另一種是右傾思潮。尼共(毛)是極左思潮的代表,其他組織則代表右傾思潮。右傾...早期活動尼泊爾共產黨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簡稱尼共(聯)或尼共(聯合馬列)。作為尼共(聯)成立之前的組成成分之一的尼共(馬列)在1978年...
早期活動 組織機構 發展歷史 意識形態 路線調整 -
印共毛派
印共毛派誕生於1967年,以西孟加拉邦的下層階級為獲得土地而暴動襲擊地主為發端,事發村莊“納薩爾巴里”遂成為毛派的別名。 毛派的綱領是解放沒有土地的貧農...
簡介 崛起過程 發展壯大 崛起深層原因 崛起複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