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軍[曾任吉林建築大學教授、院長]

畢業於市政工程專業,曾任吉林建築大學教授、院長。在污泥處理以及臭氧處理學術研究頗有造詣,在市政環境工程學科和水污染物控制系統最佳化研究上,達國際先進水平。

基本信息

簡介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但人類在利用水的同時,也污染了水。有一群人默默地為防治水污染辛勤工作著,原吉林建築大學校長尹軍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尹軍1954年出生於吉林市。在國中課程還沒有學完的情況下,16歲的尹軍到長春市自來水公司工作。這個不經意的人生安排,卻開始了他與水打交道的生涯。

在自來水公司做團委幹事時,尹軍養成了看書的習慣。1974年,他被單位推薦上大學。“就是平常所說的工農兵學員”,尹軍自己解釋說。他這個工農兵學員沒像有的人那樣,混個學歷就算了。他一直在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沒有滿足於拿到學歷。

在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習期間,尹軍喜歡上了這個專業。從1978年起,他連續3年報考研究生,終於被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市政工程專業錄取,當年該校只招了2名研究生,尹軍就是其中之一。專業方向是水處理,師從當時全國水處理界有名的專家王寶貞。1980年12月,尹軍研究生畢業了。他畢業論文的題目是“臭氧和活性炭處理水中污染物的研究”,這個方向當時在國際上也是剛剛起步,“這篇論文為我後來整個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尹軍說。

研究生畢業了,他來到了吉林建築大學工作,創建了學院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雖然已經碩士研究生畢業了,可尹軍依然沒有滿足,他又想到外面去看一看,進一步提高自己。1984年,他考上了國家公派留學生。1985年7月,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建築專業城市環境研究室進修。由於他日語基礎較好,在此期間,他參與了研究室一些課題的研究。1986年12月回國後,他開展了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當時學院的條件不是很好,他就在一個由衛生間改造成的實驗室搞實驗,承擔的是長春市東部污水處理的項目。後來,他又帶領幾個老師相繼開展了其它項目,為學院帶起了一支科研隊伍。同時,也帶領老師們往日本的一些科技雜誌上投稿。1985年,他被評為副教授,任系主任。1988年,他被評為教授。這時,日本早稻田大學邀請他去讀博士。1991年1月,他再次來到日本,1992年3月他就拿到了工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1992年6月,他謝絕導師的挽留,放棄在日本高薪工作的機會,攜妻帶女歸國工作。為此,他受到我國駐日大使館的高度評價,大使館參贊還獎勵了他5萬元的科研啟動經費。

回國後,尹軍先後任吉林建築大學校長助理、副校長。1997年5月起,任校長。在行政職務不斷提升的同時,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也不斷提高。1992年到1994年,他又到哈爾濱建築大學做博士後。2000年,受聘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

尹軍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城市污水熱能回收技術、污水高級氧化技術、污水回用及中水道技術、污泥處理及資源化技術、污水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水污染流域綜合治理技術等是他的重要選題。在這些研究領域,近20年來,他曾參與主持完成20多項科研項目,發表180多篇學術論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特別是近5年來,在國內外20多種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和大型國際會議上,以中、英、日3種文字發表論文近70篇,其中8篇被ISTP、EI、SCI收錄,出版學術編著4部。作為第一主持人完成科研項目5項,其中1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成果獲國家專利。目前,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作為第一主持人主持省重大、重點科技項目3項,教育部科技研究重點項目1項,中外合作項目和亞洲開發銀行項目各1項,培養博士、碩士20餘人。

成就

他在如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矚目:在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鹵甲烷和硝基芳族化合物的效能和機理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獨具特色的理論和見解,首次建立了臭氧化去除硝基芳族化合物的反應動力學模型;首次提出了污水處理費用臨界點的概念,建立了適合中國特點的污水處理費用函式,並採用最最佳化理論,推導出二種污染物消減量最最佳化模型;對污泥好氧消化過程中的各種控制指標及相關性進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從分子生物學觀點提出了一系列理論和技術構想;首次建立了TTC—脫氧酶活性的測定方法和分析程式,研製出國內外第一台脫氧酶活性測定儀;對自行研製的新型生物膜載體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為提高污水生物處理的效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率先開展了我國城市污水熱能回收利用工作,首次提出污水回用、污泥利用及污水熱能利用三位一體的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新思路,並開展了相關最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目前,研究中取得的若干科研成果已開始在省內外套用,並受到日本等國同行的高度重視,有些研究課題已經開始與日本大學開展合作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