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至

尹至,見於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簡稱戰國簡)。

《尚書》簡介

2010年1月5日,清華大學公布了清華簡的首批研究成果,九篇清華簡中的先秦文獻經過2000多年的輾轉流傳後終於得以面世,這些文獻也證明了目前有一些流傳的《尚書》中的篇章是後人的偽作。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戰國竹簡。經過兩年的努力,清華大學研究團隊共整理出60餘篇文獻,計畫出版十五輯整理報告。

此次面世的九篇文獻中,前八篇都屬於《尚書》或類似《尚書》的文獻。孔子刪減《尚書》之後《書》仍有百篇之多,但經孔子刪減的篇章,大多失傳。清華簡是首次發現《尚書》以及類似的典籍。

現存的有一些《尚書》篇章,經過宋代許多學者研究已定論為後人偽作,這次清華簡的出現,證明了其中一些為偽作。

《(上夕下錄)》,整理者李學勤先生讀為“逯”,認為意為“行也”。單育辰先生屬上與“亳”連讀為“亳麓”。郭永秉先生將“(上夕下錄)”字屬下讀。他指出,“(上夕下錄)”見於甲骨,合集20964+21310“乙巳(上夕下錄)雨”,黃天樹先生疑“(上夕下錄)”即甲骨文夜間時稱“中(上夕下錄)”之省,應當是正確的(《殷墟甲骨文所見夜間時稱考》,見《黃天樹古文字論集》185-188頁)。頗疑“(上夕下錄)至在湯”之“(上夕下錄)”,就是這個夜間時稱。宋華強先生讀為“從”。

關於“(上夕下錄)”字的解釋,筆者目前比較傾向於郭先生的說法。才,整理者讀為“在”,認為意為“存問”。郭先生認為“(上夕下錄)至在湯”猶古書“夜至於楚軍”(《左》宣十二年),可見他認為“在”相當於“於”。廖名春先生、宋華強先生也有相同的意見。

筆者贊成郭先生等人的意見,“至在湯”即“至於湯”,指的是至於湯的處所。“至”、“至於”後面加人名的句式,目前還沒有找到完全相同的例證,不過文獻中的幾個例子可以作為間接的證明。首先,《詩·衛風·氓》:“自我徂爾,三歲食貧。”鄭玄箋云:“徂,往也。我自是往之女(汝)家。”“自……徂……”的句式古書習見,此處是用人稱代詞“我”、“爾”來指稱“我家”、“汝家”。這與簡文用“湯”指代湯的處所是有相似之處的。其次,《史記·殷本紀》“伊尹去湯適夏”、《尚書大傳·湯誓》(輯本)“是以伊尹遂去夏適湯”,“去”、“適”的後面可以加人名“湯”。這說明“至”的後面接“湯”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清華簡《尹誥》簡1“惟尹既及湯鹹有一德”,郭店簡和上博簡《緇衣》作“惟尹允及湯鹹有一德”。“及”,學者一般認為是並列連詞,相當於“與”,比如季旭升先生就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伊尹與湯並列‘鹹有一德’”。廖名春先生認為《尹誥》的“既”當讀為“暨”,連詞,是與、及、和之義。“惟尹既及湯”,即“惟尹暨及湯”,也就是“惟尹與湯”。“暨”、“及”複詞同義。

筆者認為,《尹誥》此句應該斷句並標點為:“惟尹既及湯,鹹有一德。”“及湯”與《尹至》的“至於湯”含義相同,“及”的意思也是“至”。《孟子·告子下》曾言及伊尹五就湯、五就桀,“就”的意思是“歸於”,與“至”、“及”含義近似。“既”如字讀,意思是“已經”。簡文是說伊尹歸湯之後,君臣同心同德,不互相懷疑。正因為如此,所以《禮記·緇衣》中孔子引用這句話和《詩》“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尚書》中的《尹至》和《尹誥》是有關伊尹和商湯的重要文獻,涉及商湯滅夏的史實,極為重要。其中的《尹誥》又稱為《鹹有一德》。把清華簡《尹誥》與傳世的偽《古文尚書·鹹有一德》相比較,可以判斷現存的偽古文系後人偽作。清華的專家解釋,偽作和真作在價值觀和歷史觀上大不相同,偽作受到之後儒家文化的影響,講了很多大道理,但是真作更具有神話色彩。

簡體字轉換

惟尹自夏徂白(亳),逯至在湯。湯曰:“格!汝其有吉志。”尹曰:“後!我來越今旬日。余美其有夏眾不吉,好其有後厥志其倉,寵二玉,弗虞其有眾。民沇曰:‘余及汝偕亡。’惟災虐德、暴[身童]、亡典。夏有祥,在西在東,見章於天。其有民率曰:‘惟我速禍。’鹹曰:‘曷今東祥不章?’今其如台?”湯曰:“汝告我夏隱,率若詩?”尹曰:“若詩。”湯盟質﨤尹,茲乃柔大縈。湯往征弗附。摯度,摯德不僭。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夏料民,入於水,曰戰。帝曰:“一勿遺。”

白話譯文

伊尹從夏邑往亳,偷偷地趕回到湯那裡。湯說:“來,你莫非有好訊息?”伊尹說:“君主,我回來,到今天一共走了十天。我探察到夏朝的民眾都懷有美好願望,而其君主卻心志不合,寵幸琬、琰二女,不憂恤他的百姓。百姓眾口一詞地說:‘我和你都死!’他仍然賊害有德,暴厲自用。夏邑天空出現了異常徵兆,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其民眾傳說:‘這是我們自己招的禍。’都說:‘為什麼如今東兆不彰?我們怎么辦?’”湯問:“你所告我的夏朝隱情,確實都是這樣嗎?”尹曰:“是這樣。”於是湯和伊尹盟誓滅夏。這是柔大縈(?)。湯前往征夏,夏人不服。伊尹自度其德不差,遂定計從西邊進攻夏邑,戰勝夏人。夏朝逃散的人進入水域頑抗。湯下令說:“一個都不要留!”

試論

清華簡《尹至》簡1首句作:

惟尹自夏徂亳,(上夕下錄)至才(在)湯。

”來佐證“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的言論。

鹹有一德,整理者已經指出:

《禮記·緇衣》鄭註:“鹹,皆也。君臣皆有壹德不貳,則無疑惑也,”《書·鹹有一德》孔傳:“言君臣皆有純一之德”,解釋略有不同。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鄭注更為準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