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淑君

尤淑君

尤淑君,台灣宜蘭人。台灣地區優秀青年學者。 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 現任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省第三期之江青年社科學者 浙江大學仲英青年學者 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政治文化史、禮制史、對外關係史。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2005年-2009年,國務院直轄,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督撫年表》修撰

2006年,國家清史纂修工程《1945-2005年台灣地區清史論著目錄》協修

2004年-2010年,台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指定科目考試歷史科閱卷行政幹事

2011年,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因受聘浙江大學,未赴任

2011年,浙江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所講師

2013年,獲碩士生導師資格

2014年,台灣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2014年12月,升等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15年6月,獲博士生導師資格

2016年2月,入選浙江省第三期“之江青年社科學者”

2016年9月-2017年8月,東京大學外國人研究員

榮譽獎勵

2002年,政治大學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研究生論文組第三名

2003年4月,政治大學九十一屆全校史學論文獎,研究生心得組第二名

2007年7月-9月,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獎助研究生赴大陸地區研究。

2008年7月-9月,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系短期出國獎助,赴日本東京。

2009年10月-2002年4月,台灣教育部獎勵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2011年5月,獲台灣廖風德先生學術資助獎

2012年5月,獲台灣廖風德先生學術研究出版獎

2012年10月,獲浙江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二等獎第一名

2012年11月,獲浙江省高等學校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優秀獎

2013年6月,獲浙江大學碩士生導師資格

2014年1月,獲浙江大學青年崗位能手榮譽

2014年5月,獲首屆浙江大學董氏著作獎二等獎(一等獎從缺)

2014年6月,獲2014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學特別貢獻獎

2014年10月,獲2013-2014年浙江大學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2014年8月,獲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5年6月,獲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資格

2015年11月,浙江省第十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16年1月,浙江省第三期之江青年社科學者

2016年4月,國家公費留學獎助

2016年5月,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獎助國際學者

2016年12月,浙江大學仲英青年學者

主持項目

2011年主持浙江歷史文獻整理與利用項目,杭州城市研究中心

2012年5月主持浙江大學人文學部青年資助項目《清代賓禮與華夷觀》

2013年浙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資助紫金計畫《清代華夷觀與天下秩序的重構研究》

2013年3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清代華夷觀與天下秩序原理的重構研究》

2013年10月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清代華夷觀與天下秩序原理的重構研究》

2014年1月紹興商會檔案校點項目(1947年)

2015年省社聯2015年第一批文化研究工程課題:紹興商會檔案整理18冊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第二批),蔣介石資料資料庫建設

2016年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行動計畫”兼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朝鮮華夷觀與清代中朝宗藩關係研究

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琉球歸屬與近現代東亞國際秩序的重構》

主要作品

學術專書

1.《名分禮秩與皇權重塑:大禮議與嘉靖政治文化》,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6年。(22萬字)

2.《賓禮到禮賓—外使覲見與晚清涉外體制的變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42.6萬字)

期刊論文

《簡介吳智和教授編《明史研究專刊》第十四期》,《明史研究通訊(台北)》,2003年12月第6期,第 165-169頁。

《大禮議的名分意義》,《明代研究(台北)》,2005年12月第8期,第67-98頁。

《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康熙朝的圈地問題》,《政大史粹(台北)》,2005年12月第9期,第37-87頁。

《從楊廷和到嚴嵩:嘉靖朝內閣首輔的權力交替》,《政大史粹(台北)》,2006年6月第10期,第29-88頁。

《《定陵注略》校讀》,《明代研究(台北)》,2006年12月第9期,第141-188頁。

《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之始末及其影響》,《政大史粹(台北)》,2007年6月第12期,第1-41頁。

《德國與日本對二戰戰爭責任認知的比較》,《政大史粹(台北)》,2008年6月第14期,第117-168頁。

《書評: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東林黨と復社》》,《明代研究(台北)》,2008年12月第11期,第175-183頁。

《北平行都司的設定、內徙及其影響》,《政大史粹(台北)》,2011年6月第20期,第1-50頁。

《書評:城地孝,《長城と北京の朝政》》,《新史學(台北)》,2012年12月第23卷第4期,第247-256頁。

《客禮概念與同治朝的覲禮之爭》,《東華人文學報(台灣)》,2013年1月第22期,第71-105頁。

《《出使條規》與蒲安臣使節團》,《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5月),第143-151頁。

《“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綜述》,《民國檔案》,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第142-143頁。

《戰後台灣當局對琉球歸屬的外交策略》,《江海學刊》,2013年第4期(2013年7月),第155-164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D424《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2013年10月)全文轉載,第33-44頁。又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4《中國現代史》2013年第11期(2013年11月)全文轉載,第126-137頁。2014年8月本篇文章獲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清總理衙門刊印《聘盟日記》考》,《歷史檔案》,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第102-109頁。2014年8月本篇文章獲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接待俄使之異:論清朝對俄政策的變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2013年9月),第55-67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24《明清史》2013年第12期(2013年12月)全文轉載。獲《新華文摘》2014年第2期(2014月1月),論點摘編第165頁。

《台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台灣研究》,2013年第4期,第58-64頁。

《甲午戰後的中朝關係》,《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第26-35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3《中國現代史》2014年第7期(2014年7月)全文轉載。

《書評:陳維新,《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屬歸屬交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2014年9月),第249-253頁。(台灣期刊)

《論1927年蔣介石的訪日問題》,《民國檔案》,2014年第3期(2014年8月),第108-116頁。

《晚清中外官員的往來儀節問題》,《齊魯學刊》,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第46-54頁。

《從《申報》覲事報導論同治、光緒年間對“與國”定義的轉變》,《史林》,2014年第5期,第69-80頁。

《從趙太妃之薨論清政府對朝鮮的名分控制》,《清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39-49頁。

《從汗國到帝國:金至清初的賓禮更定》,《故宮學術集刊》,第(2014年12月),第1-35頁。(台灣期刊)

《蔣介石與1945-1952年的外蒙古獨立問題》,《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3月),第124-141+160頁。

《“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2015年4月),第92-104頁。

《明末清初琉球的朝貢貿易與其多重認同觀的形成》,《世界歷史》,2015年第3期(2015年6月),第4-19頁。

駐台美軍與台美《在華美軍地位協定》》,《軍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6期,第91-101頁。

1.

《簡介吳智和教授編《明史研究專刊》第十四期》,《明史研究通訊(台北)》,2003年12月第6期,第 165-169頁。

2.

《大禮議的名分意義》,《明代研究(台北)》,2005年12月第8期,第67-98頁。

3.

《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康熙朝的圈地問題》,《政大史粹(台北)》,2005年12月第9期,第37-87頁。

4.

《從楊廷和到嚴嵩:嘉靖朝內閣首輔的權力交替》,《政大史粹(台北)》,2006年6月第10期,第29-88頁。

5.

《《定陵注略》校讀》,《明代研究(台北)》,2006年12月第9期,第141-188頁。

6.

《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之始末及其影響》,《政大史粹(台北)》,2007年6月第12期,第1-41頁。

7.

《德國與日本對二戰戰爭責任認知的比較》,《政大史粹(台北)》,2008年6月第14期,第117-168頁。

8.

《書評: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東林黨と復社》》,《明代研究(台北)》,2008年12月第11期,第175-183頁。

9.

《北平行都司的設定、內徙及其影響》,《政大史粹(台北)》,2011年6月第20期,第1-50頁。

10.

《書評:城地孝,《長城と北京の朝政》》,《新史學(台北)》,2012年12月第23卷第4期,第247-256頁。

11.

《客禮概念與同治朝的覲禮之爭》,《東華人文學報(台灣)》,2013年1月第22期,第71-105頁。

12.

《《出使條規》與蒲安臣使節團》,《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2013年5月),第143-151頁。

13.

《“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綜述》,《民國檔案》,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第142-143頁。

14.

《戰後台灣當局對琉球歸屬的外交策略》,《江海學刊》,2013年第4期(2013年7月),第155-164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D424《台、港、澳研究》2013年第5期(2013年10月)全文轉載,第33-44頁。又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4《中國現代史》2013年第11期(2013年11月)全文轉載,第126-137頁。2014年8月本篇文章獲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5.

《清總理衙門刊印《聘盟日記》考》,《歷史檔案》,2013年第3期(2013年8月),第102-109頁。2014年8月本篇文章獲浙江省社科聯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6.

《接待俄使之異:論清朝對俄政策的變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3年第3期(2013年9月),第55-67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24《明清史》2013年第12期(2013年12月)全文轉載。獲《新華文摘》2014年第2期(2014月1月),論點摘編第165頁。

17.

《台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台灣研究》,2013年第4期,第58-64頁。

18.

《甲午戰後的中朝關係》,《山東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2014年5月),第26-35頁。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K3《中國現代史》2014年第7期(2014年7月)全文轉載。

19.

《書評:陳維新,《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屬歸屬交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2014年9月),第249-253頁。(台灣期刊)

20.

《論1927年蔣介石的訪日問題》,《民國檔案》,2014年第3期(2014年8月),第108-116頁。

21.

《晚清中外官員的往來儀節問題》,《齊魯學刊》,2014年第4期(2014年7月),第46-54頁。

22.

《從《申報》覲事報導論同治、光緒年間對“與國”定義的轉變》,《史林》,2014年第5期,第69-80頁。

23.

《從趙太妃之薨論清政府對朝鮮的名分控制》,《清史研究》,2014年第4期,第39-49頁。

24.

《從汗國到帝國:金至清初的賓禮更定》,《故宮學術集刊》,第(2014年12月),第1-35頁。(台灣期刊)

25.

《蔣介石與1945-1952年的外蒙古獨立問題》,《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1期(2015年3月),第124-141+160頁。

26.

《“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4期(2015年4月),第92-104頁。

27.

《明末清初琉球的朝貢貿易與其多重認同觀的形成》,《世界歷史》,2015年第3期(2015年6月),第4-19頁。

28.

駐台美軍與台美《在華美軍地位協定》》,《軍事歷史研究》,2015年第6期,第91-101頁。

29.《從《傅秉常日記》論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1945)》,《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5輯,2015年11月,第159-177頁。

30.《1894-1949年大陸民眾對台灣認識的變化》,《史學集刊》,2016年第5期,第118-126頁。

31.《朝俄聯盟與袁世凱的廢王之計》,《社會科學戰線》,2016年第7期,第101-108頁。

32.《從〈中朝商民水陸通商章程〉論晚清宗藩體制之爭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6第4期,第68-79頁。

33. 《清代天下秩序的建立、解構及其轉化》,《文化縱橫》,2016年第6期,第72-81頁。

34. 《朴定陽違制事件與朝鮮的自主訴求》,《史林》2017年第2期,第102-112+152頁

35. 《朝鮮半島與東北亞秩序》,《文化縱橫》,2017年第4期,第32-41頁。

36. 《從“不法兇徒”到“通賊逆匪”:18世紀中緬邊界的漢奸現象》,《昆明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第42-50頁。

37.39. 《《傅秉常日記》里的民國外交》,《中華讀書報》,2017年09月20日09 版

專書論文

《試論二戰前蘇聯外交政策之雙重性》,《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四)》,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2003年,第63-96頁。

《較場口事件》,《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變遷—第三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3年。

《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胡春惠、薛化元編《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台北:政治大學出版,2005年,第283-308頁。

《《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唐啟華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政治大學出版,2008年,第311-333頁。

《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及其影響》,陳紅民主編《浙大史學精粹》,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71-93頁。

《論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浙大哈佛燕京學社西湖論壇論文集》,2014.1通過審核,待出版。

《從《台灣通史·經營紀》論清王朝對台灣的治理》,《《台灣通史》與連氏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3-62頁。

《從《傅秉常日記》論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1945)》,《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5輯,2015年11月,第159-177頁。

《從迎立之爭論南明弘光政權的失敗》,《南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待出版。

《清代的覲禮之爭與賓禮變革》(上海師大湯勤福主持的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禮制變遷及其現代價值(項目號12&ZD134),2016.5.10),待出版。

《從清末中朝邊界糾紛看朝鮮越境民的歸化問題》,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6輯

1.

《試論二戰前蘇聯外交政策之雙重性》,《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四)》,台北:政治大學文學院,2003年,第63-96頁。

2.

《較場口事件》,《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變遷—第三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3年。

3.

《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胡春惠、薛化元編《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社會變遷》,台北:政治大學出版,2005年,第283-308頁。

4.

《《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唐啟華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選集》,台北:政治大學出版,2008年,第311-333頁。

5.

《從剿拳到撫拳:淶水教案及其影響》,陳紅民主編《浙大史學精粹》,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71-93頁。

6.

《論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浙大哈佛燕京學社西湖論壇論文集》,2014.1通過審核,待出版。

7.

《從《台灣通史·經營紀》論清王朝對台灣的治理》,《《台灣通史》與連氏家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53-62頁。

8.

《從《傅秉常日記》論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1945)》,《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5輯,2015年11月,第159-177頁。

9.

《從迎立之爭論南明弘光政權的失敗》,《南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待出版。

10.

《清代的覲禮之爭與賓禮變革》(上海師大湯勤福主持的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禮制變遷及其現代價值(項目號12&ZD134),2016.5.10),待出版。

11.

《從清末中朝邊界糾紛看朝鮮越境民的歸化問題》,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第6輯

會議論文

《較場口事件》,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2002。

《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發表於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4.9。

《嘉靖朝禮制改革的政治文化意義》,發表於台北:中國歷史學會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5.7。

《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初圈地問題》,發表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2005.12。

《《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第八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杭州:浙江大學邵逸夫會議廳,2007.9。

《《中朝水陸通商章程》的宗藩體制爭議》,《東亞近代國際史研討會—日台青年學者論壇》,發表於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9.7

《明初的北平行都司》,《第十三屆明史國際研討會》,發表於湖南湘潭:湖南湘潭社會科學聯合會。

《從《蔣介石日記》論1927年的訪日問題》,《第二屆蔣介石國際研討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浙江大學歷史系,2012.6。

《華夷觀與清代前期的賓禮》,《第四屆近代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2.11。

《蔣介石與琉球歸屬問題》,《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浙江大學,2013.4。

《從《台灣通史·經營紀》論連橫的史家筆法》,《杭州地方志會議》,發表於浙江杭州,2013.9。

《台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第三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兩岸四地方志文獻學術研討會》,發表廣東東莞,2013.10。

《從汗國到帝國:後金清初賓禮制度的更定》,《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台灣台北,2013.12。

《蔣介石與抗戰前後的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抗日戰爭工作坊》,發表於杭州三台山莊,2014.5.9

《蔣介石與1945年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抗日戰爭第三屆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發表於浙江大學,2014.6

《戰後中國對外蒙獨立的處置及其變化(1945-1961)》,《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發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8。

《從傅秉常日記看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1945)》,《第五屆近代中外關係史》,發表於北京,2014.11。

《“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近代中國外交的大歷史與小歷史學術會議》,發表於台北,2015.1。

《從迎立之爭論南明弘光政權的失敗》,《南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於貴州安龍縣,2015年7月上旬。

《從〈中朝商民水陸通商章程〉論晚清宗藩體制之爭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6通過審核,待刊登。

《天有二日:明清琉球的華夷觀與多重歸屬》,《第二屆“東亞秩序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於長春,2014.8.23-24。

《象山縣誌稿(重修至2008)》評審稿四份,2014.1.19-22。

1.

《較場口事件》,發表於上海:復旦大學,2002。

2.

《明倫大典的政治文化意義》,發表於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4.9。

3.

《嘉靖朝禮制改革的政治文化意義》,發表於台北:中國歷史學會研究生論文發表會,2005.7。

4.

《從朱昌祚之死看清初圈地問題》,發表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2005.12。

5.

《《革命評論》的政治主張》,《第八屆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杭州:浙江大學邵逸夫會議廳,2007.9。

6.

《《中朝水陸通商章程》的宗藩體制爭議》,《東亞近代國際史研討會—日台青年學者論壇》,發表於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9.7

7.

《明初的北平行都司》,《第十三屆明史國際研討會》,發表於湖南湘潭:湖南湘潭社會科學聯合會。

8.

《從《蔣介石日記》論1927年的訪日問題》,《第二屆蔣介石國際研討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浙江大學歷史系,2012.6。

9.

《華夷觀與清代前期的賓禮》,《第四屆近代中外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2.11。

10.

《蔣介石與琉球歸屬問題》,《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發表於浙江杭州:浙江大學,2013.4。

11.

《從《台灣通史·經營紀》論連橫的史家筆法》,《杭州地方志會議》,發表於浙江杭州,2013.9。

12.

《台灣鄉鎮志的發展、運作及其實務問題》,《第三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兩岸四地方志文獻學術研討會》,發表廣東東莞,2013.10。

13.

《從汗國到帝國:後金清初賓禮制度的更定》,《2013年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台灣台北,2013.12。

14.

《蔣介石與抗戰前後的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抗日戰爭工作坊》,發表於杭州三台山莊,2014.5.9

15.

《蔣介石與1945年外蒙古問題》,《蔣介石與抗日戰爭第三屆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討會》,發表於浙江大學,2014.6

16.

《戰後中國對外蒙獨立的處置及其變化(1945-1961)》,《2014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發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8。

17.

《從傅秉常日記看中蘇關係的變化(1943-1945)》,《第五屆近代中外關係史》,發表於北京,2014.11。

18.

《“華夷之辨”與清代朝鮮的事大政策》,《近代中國外交的大歷史與小歷史學術會議》,發表於台北,2015.1。

19.

《從迎立之爭論南明弘光政權的失敗》,《南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於貴州安龍縣,2015年7月上旬。

20.

《從〈中朝商民水陸通商章程〉論晚清宗藩體制之爭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4.6通過審核,待刊登。

21.

《天有二日:明清琉球的華夷觀與多重歸屬》,《第二屆“東亞秩序與近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於長春,2014.8.23-24。

22.

《象山縣誌稿(重修至2008)》評審稿四份,2014.1.19-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