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2014年7月下旬,一個名為NIKO EDWARDS的6人新青年藝術團隊,開始計畫將氣球放飛進太空,並利用GPS進行追蹤,拍攝地球。
2014年年9月3日,他們成功藉助一個追回的氣球拍攝到了地球的圖像,成功後,NIKO團隊將其寫成《追氣球的熊孩子》,並於2014年9月8日刊登於網路。
2014年10月,NIKO EDWARDS拍攝地球的事情,引起了包括優酷編輯於某以及創意製片王某的關注,稱其創意很好,希望進一步聯繫,在Niko將團隊資料傳送給對方後,2014年10月10日,優酷製片人王某回復了郵件。王某稱優酷正在與陌陌進行品牌合作,計畫拍攝5支表現年輕人敢想敢為的創意短片,而NIKO的“瘋狂行為”無疑極為契合這個主題。王某稱現已在組建製作團隊,承諾會給NIKO團隊6000元勞務費,並由他們本人出演。
經過郵件協商,NIKO EDWARDS同意與和優酷以及陌陌進行拍攝合作,將“追氣球的熊孩子”這一故事製作成創意短片在優酷網以及一線衛視播放,並就拍攝勞務費等細節達成協定。
在後續的郵件聯繫中,王某以拍攝的名義問及了NIKO團隊的設備內容以及製作過程,Niko情況將全部告之,但王某卻不斷以各種藉口,包括資金的批准、拍攝的準備、腳本修改甚至是出國等,來拖延具體的拍攝。其間,NIKO團隊曾多次打電話給他,但王某或是不接或是關機。
2014年11月4日,王某發來郵件稱,因為資金不足,恐無法去廣州(NIKO主團隊所在地)執行拍攝,Niko團隊表示理解,並結束了合作。
2014年11月底,王某在沒有取得團隊任何許可的情況下,私自拍攝了名稱為《追氣球的熊孩子》的陌陌商業廣告短片,並通過優酷平台進行了發布。該視頻不僅完整抄襲了Niko的文章標題,文案撰寫以及故事情節也模仿了前者,甚至還盜用了NIKO團隊用氣球拍攝的地球照片。這引起NIKO EDWARDS極大不滿。Niko的文章當時只得到了5萬的閱讀量,可這樣一支抄襲的視頻卻在短短72小時獲得超百萬的點擊率。
2014年11月29日,NIKO EDWARDS在其微信公眾賬號上,通過《少年不可欺》一文,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進行了講述,並將優酷和陌陌兩家公司盜取創意一事進行了曝光,同時提供了一份與優酷王某的通話錄音。在提供的通話錄音中,優酷王某並不認為其存在盜取創意問題。
NIKO EDWARDS表示,其個人及團隊的的利益受到損害,希望青年人能少受到此類的侵害,希望創意能得到尊重與保護,並針對此次事件會尋求法律援助。
緊急處置
2014年11月30日,優酷土豆集團發出官方回應,稱支持原創、保護PGC(專業合作內容)權益是其一貫主張,集團在2014年11月29日夜獲知此事後已展開專項調查,如所述全部屬實將嚴肅處理。
2014年11月30日,陌陌科技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陌陌已在第一時間在全平台停止對該視頻的推廣,並安排專人推動優酷與Niko聯繫調查,直到事件獲得妥善解決。
最新進展
優酷回應
在“氣球少年”要求優酷撤下視頻的聲明發布3個小時後,優酷網在官微作出回應表示,已經撤下《追氣球的熊孩子》視頻,公司將承擔所有責任,並對涉事年輕員工批評。
優酷在官方微博中簡述了與客戶陌陌合作的經過,其中證實曾找NIKO合作,但2014年10月18日,導演從實際執行角度評估後選擇放棄與NIKO合作,並於2014年11月4日通知對方不合作的決定。
優酷在追查後承認,視頻存在標題與NIKO文章重名、故事脈絡與NIKO經歷類似、地球圖片與NIKO發布照片重合度高的問題。
對於網友關注的侵權的問題,優酷用“在法律範疇內尚不能認定為侵權行為”措辭,並稱出於原創的保護和尊重方面公開道歉,認為項目負責人在與NIKO溝通中存在草率、拖延,欠缺專業和敬業。
某記者搜尋發現,在優酷網上已經無法找到該視頻,而其他視頻網站上,這段短片仍可點播。
優酷稱聯繫少年未獲回復
繼優酷網再發聲“呼喚少年”,稱專項負責調查“少年不可欺”維權一事的副總給“氣球少年”Niko打電話、發簡訊未得到回覆後,2014年12月1日13時,NIKO 發布簡短聲明,表示因信箱私信過多,無法及時查閱,非故意消極處理不接優酷方聯繫。
對於網上有關航拍地球非該團隊原創的質疑,NIKO在聲明中回應,他們從未聲稱首創,認為被剽竊的是他們的故事經過、文案和圖片。
少年聲明
要求回應
NIKO團隊再次要求優酷儘快將事情調查清楚、公開結果,並要求“優酷刪掉所有涉及侵權的視頻”,優酷、陌陌官方及創意製片人王某公開道歉。NIKO明確表示:“我們不接受私下解決”。
對此,優酷網公關部門人員表示,也剛剛看到NIKO的聲明,事情有進展將隨時對外公布。
訴諸法律
2014年12月3日,針對優酷致歉但不承認侵權的聲明,少年不可欺”作者發布微博回應稱,優酷的“道歉”無法令其信服,再多聲明已無意義,已經決定訴諸法律。
事件影響
2014年11月29日-30日,《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瘋狂傳播,並在新浪微博上產生廣泛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