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生活[專業素養]

小資生活[專業素養]
小資生活[專業素養]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所謂的小資首先要有個硬體水準,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稱之為小資的。 首先大部分小資是有文化有修養的人,他們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受過一些歐美文化的薰染,英文未必很棒,但口頭禪里一定時常夾帶幾句。 其次,小資的經濟基礎在中產階級邊緣,高於普通民眾,一般工薪階層。但也沒超過中產階級的上限,在這個邊緣的人最多。小資最重要的軟體就是小資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調,也就是被稱之為小資情調的東西。

簡介

小資情調 小資情調

小資,全稱小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階級,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知識階層的習慣用語,原是資產階級的一個分支,如今指代一些嚮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人,尤指年輕人群體,這些人擁有一定卻又有限的經濟基礎、生活品味、思想水準和藝術鑑賞力,他們衣著整潔,收入可觀,有著良好的素質和修養,他們可以是穿梭在都市中的知識精英,也可以是寫字樓里的白領麗人,可以是月光下憂鬱的詩人,也可以是酒吧里狂野的歌手,他們有著相當的生活水準,但又與財大氣粗、金碧輝煌的富豪有所區別。

特徵

小資風尚 小資風尚

小資群體有著乾淨,優雅,博學,講究等特徵,從衣衫穿著到生活用度,從家居裝潢到床頭擺設,從書刊閱讀到音樂欣賞,從環球旅遊到商場購物都堅持自己的獨有風格,他們鍾情藝術,融合流行與經典,在時尚潮流湧來的前夜傾力追捧,又在這股潮流淪為大眾文化之前及時遠離,他們喜歡用咖啡、紅酒、朱古力、茶、玫瑰、百合等元素點綴生活,喜歡古典、爵士、輕搖滾等音樂,喜歡海明威、福克納、馬爾克斯、村上春樹、徐志摩等人的文學作品,嚮往麗江、西藏、馬爾地夫、澳大利亞等旅遊勝地,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一門或多門外語,懂得利用網際網路作為生活的工具,筆記本、上網本、平板、智慧型機使用信手捏來。小資情調其實就是一種固執與狂熱,邊緣與非主流,憂鬱與含蓄的微妙平衡,並以此來標榜他們的與眾不同。

符號

金錢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足夠的金錢作為強大的後盾支撐,之後的所謂符號都是廢話。但值得注意的是,“小資”的金錢後盾也分兩種,一種是亦舒說的“自己賺錢買花戴”,一種則是有他人在背後提供長期飯票。無論怎樣,有錢才是“小資”的大前提。

孤獨

雨巷式的憂傷 雨巷式的憂傷

“小資”之所以讓人覺得神秘,讓人有那種意猶未盡的探索欲求,並不是因為他們擁有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式的猖狂,也不是她們發出的“世上本沒有路”式的哲學式的自我拷問,而是一種“獨自徘徊,寂寥又悠長”的“雨巷”式的孤獨。

這種孤獨跟寂寞有本質的區別,這是一種來源與靈魂的感受,這是一種源於希望遇上一個同樣徘徊寂寥的異性的渴望,這是一種隨著跟年齡、跟魅力成正比增長的孤獨。

這種孤獨感,更多來源於本身的地位與生活環境的限制,是自我悲憫感。

裝扮

清新整潔是小資穿著的王道 清新整潔是小資穿著的王道

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男人剪小辮穿洋裝、女人短髮放腳都是很時髦的,但並不是所有剪小辮穿洋裝的男人和短髮放腳的女人都是時尚和小資的。區別在於富有者梳著油亮小分頭,穿皮鞋西裝戴領結,歐派十足,胡適徐志摩早期的相片是典型;有的團花馬褂緞面長袍,一派莊重雍容。而貧者在亭子間裡等郵差送稿費買麵包,留長髮,四季一件夾袍,晝伏夜出佯作名士狂態。至於那時的女人們,老照片裡占多數的燙髮旗袍可謂經典裝扮,但也不乏穿中國式長統紗襪、中西結合式七分百褶裙,戴分不清哪一路的頭帕或法式貝雷帽的奇異另類。

五六十年代,樸素是時尚,大家都是中山裝、人民裝,區別是經典的類型面料高檔,毛料或雙面卡其,且注重整理,規格合身。而另類往往走極端,比如刻意在新衣上打補丁將樸素進行到底,或將尺寸搞到緊身,將合身進行到底。

將這些關係換算到今天,就是說“小資女人”絕對不可能把自己往另類的路上打扮自己。你沒有看到過一個所謂的“小資女人”穿著五顏六色的吊帶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吧?

戀愛

玫瑰裝點小資生活 玫瑰裝點小資生活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小資”都要談點小戀愛,有那種“不戀愛寧可死”的觀點。但這種戀愛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精神高於肉體——不一定要有結局,更享受過程,最好常常分離,留下文字交流思想的空間。經典的做法過去是書信集,現在是Email,另類的方式過去是激情洋溢的詩:“喔喔,我的女郎,我的愛”,電子時代是自己設計的電腦卡通。

理想高於現實,個性高於共性——過去是“我是我自己的,我們要走自己的路”,今天的小資更實際一些,“讓我們AA制”。

外語

外文書刊閱讀是小資的另一特色 外文書刊閱讀是小資的另一特色

“小資”都要會講外語,這一點上,過去與現在有驚人的一致,“小資男人”和“小資女人”也有著共識。就像《蛋白質女孩》里的張寶那樣,關鍵時刻只講外語不講中文,比如寫情書或與愛人吵架時,以顯曾在國外留學的實力。另類的做法是中西合璧,在說中文的時候,將一些人人都知道的時髦詞換說成英文或法文,不過大多數時候還是英文。也有一些“小資女人”的領軍人物開始不屑於說英文了,偶爾來句日文或法文才能彰顯自己的不同。至少精通英語,通曉日語、法語、德語等更好。要有TOEFL,GRE,雅思等有效分數。

讀物

“小資女人”都有閱讀習慣,鍾愛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或者陰雨纏綿的雨天拿著本小說坐在咖啡吧細細品茗。不同時期的“小資女人”有著她們不同的代表讀物。比如上個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玩偶之家》,五六十年代的《牛虻》,七八十年代的《飄》,八九十年代的《廊橋遺夢》,當然“三毛”“張愛玲”更是“小資女人”一直的偏愛。

詳情分析

穿著

小資們是喜歡穿休閒服的,在非工作狀態和非正式場合,而且是品牌服裝,但很少有人會穿Adidas和NIKE那樣招搖的大眾名牌,正像《格調》那本書里所說的,小資們認為,只有貧民才喜歡那樣標榜自己,小資們是有格調的,小資不是城市貧民,所以小資不選大眾名牌,他們選擇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線產品,這不僅是他們的服飾標準,也是他們選擇一切生活用品的通用標準。既要躍升於大眾之上,又儼然與暴富分子劃清界限,限於經濟基礎,又無力追逐超一流品牌。這正是典型的小資情調之一。

喜好

小資們一般都會有些固定的喜好與習慣,有些人喜歡咖啡,有些人喜歡雞尾酒。無論是哪一種,他們的喜好通常固執而與眾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塊的苦咖啡”,“這種Pizza我只在一家店裡才吃”,這是小資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資要么對星巴克、三里屯酒吧街喜愛到依戀與沉溺,要么厭惡到不屑與不齒。都是固執與狂熱的心態,不過是兩個極端而已。

藝術

小資們是比較鍾情於藝術的。他們喜歡珍藏經典的DVD,喜歡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聲的,絕不看中文配音的。資深的小資則只願意談談黑澤明,說說《紅》《藍》《黑》三部曲,討論一下法國義大利的藝術片,而不屑談好萊塢。對暢銷書和大眾藝術他們是不屑一顧的,他們只談村上春樹,懷舊的會翻出梅里美和瑪雅文化。他們未必懂歌劇,但他們總愛說起《公主徹夜無眠》,他們總是站在主流與大眾的邊緣和角落裡。

流行

小資不屑與流行為伍,在流行到來的前夜,他們是著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巔峰到來之時,他們又成為流行的唾棄者。小資們也要為生計奔波的,但絕不會把這些掛在嘴邊,所以小資們大多是憂鬱和含蓄的,他們本質上嚮往穩定的生活,但又經常把自己裝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

生活方式

包括消費主義、品味主義、梵谷主義、內斂主義、勤勞主義、冒險主義、家用主義、貴族主義、完美主義與實用主義,分別代表了擁有不一樣生活態度的中產階級人群。

消費

未婚,參加工作1~2年,月收入在8000~10000元之間的消費主義者,暫時和父母一起住,每月要向家裡上繳一半的工資。

每個月都要用工資的1/3買衣服。大牌子買不起,ONLY、艾格這樣的準小資牌子是必選;外貿店、打折款、換季促銷再加上返券還要再出點血;吃的方面也不能虧了自己,經常呼朋喚友,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肯德基、麥當勞是經常事,啤酒、烤串也不能斷;朋友過生日、結婚,和男(女)朋友相識紀念日、聖誕節、情人節……都要買份漂亮的禮物,決不能讓人覺得自己小氣。除此以外,趕上再有點個人小愛好,比如喜歡模型、喜歡軍品、喜歡遊戲……每個月花光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品味

穿梭在城市中的精英,狂熱地追求生活品質,追逐時尚,享受生活。 “品味主義”者們有著高學歷,做著高強度的腦力工作,受外來文化和國外生活方式的影響特別深,於是便有更多的條條框框制約著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格外地嚴格。 他們稱自己為白領或金領,享受高薪待遇;他們不能忍受每天擠公車或和別人合租房子,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房貸或是車貸。價格無所謂,重要的是品質。 穿衣服更是要講牌子,ESPRIT太小兒科,Dior和蘭蔻才是正點;數碼產品絕不能少,手機、iPOD、筆記本電腦的樣式一定要最新款;手機彩鈴、個人主頁、個性簽名、Blog也不能遜色;早餐要講究營養,午餐要講究環境,晚餐要講究質量,有時間還要來個下午茶,星巴克是不錯的選擇;信用卡、借貸卡、健身卡、會員卡全部在手;工作壓力太大,每年還要自助出國游,給自己放放假。 看雜誌要看《時尚》,聽音樂要聽“LINKENPARK”,看書要看《全球中產階級報告》,看電影要看《紅》、《白》、《藍》……時尚資訊外還要有內涵和層次。

梵谷

有著不羈的個性,崇尚不受束縛,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受不了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忍受不了打卡機的死板,看不慣老闆的頤指氣使,更沒法容忍辦公室里的緊張氣氛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就是梵谷主義者。 他們多有藝術家的氣質,SOHO一族、設計、策劃、自由撰稿人或者有自己的小店。時間是自己的,喜好是自己的,賺的錢也是自己的;他們喜歡自我掌控的感覺,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 喜歡遠離都市,走進大自然;喜歡不經雕琢、純樸的東西。旅遊是他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隔一段時間,一定要出去轉一圈。美麗的雲南、西藏、帕米爾高原……這些都是他們始終嚮往的地方。可能這一趟旅遊就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但是那又怎么樣呢。 尊重自己的理想是他們一生都在堅持的事,決不可能背離自己的意願,人活著就要活出自我。有點小脾氣,情緒化,感性,外加衝動,時而激情似火,時而平靜如水,看電影會流淚,看書也會被感動,大喜大悲的生活多有意思。他們總說,生活需要波瀾的。

內斂

他們誕生於平凡的家庭。不張揚的中庸之道是內斂主義者們的信條。他們表面如一汪死水,而內心卻波濤洶湧;在人前沉默寡言,人後卻活潑可愛。 他們喜歡過一個人的生活,不願與過多的人交往;出門不愛唱主角,但又離不開朋友;人多的時候感覺只有跟好友在一起才踏實。這樣的人平時並不引人注目,他們屬於那種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能讓你刮目相看的主兒。 他們是務實的人,不願讓人僅僅注重自己的外表,而認為自己的氣質和內涵更重要。他們崇尚小資的生活方式,酷愛音樂是他們的共性。他們的內心深處嚮往著柏拉圖式的愛情;在這個熱鬧的世界上,他們是低調的一群人;在生活中,他們的激情埋藏在心底深處。 總之,內斂的人給人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感往往讓人看不透他們,猜不透他們的想法。其實,他們的內心世界廣闊無邊。

勤勞

勤勞主義者是一群螞蟻般的人,熱愛勞動、銳意進取、勤奮工作,甘願為了事業付出自己的一切。 他們是一群可敬的人。工作上,他們是業務上的骨幹;回到家裡,他們搖身一變,是修理工和發明家。他們用天才般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為自己的家人排憂解難。他們堅信人定勝天,所以凡事都身體力行,親自動手。 螞蟻般的生活方式使他們喜歡那些有改造價值的東西,比如車、電腦。在DIY逐漸時髦的今天,有這樣一位聰明的老公是太太們的幸福,因為可以省下一大筆出去修理的銀子。 勤勞的人喜歡主動出擊,他們做的很多事敢於突破傳統的限制,喜歡把車零件拆得到處都是,喜歡把電腦拼來拼去。總之,一切都要重新研究,一切都要進行改進。他們不是生活的人質,即使是再小的東西,經過他們的手也會閃出智慧的光芒。 因此,改裝車運動的興起與他們的存在不無關係。他們相信自己,相信憑著自己的雙手就能創造出燦爛的明天。

冒險

冒險主義者們的年齡在25~45歲之間,其冒險行為體現在挑戰身體的極限或挑戰事業困境。在現代都市裡,有相當一部分成功人士極具冒險主義。 對於未知,冒險主義的人有一種期待的心和一股想去參加的欲望,他們勇於挑戰、征服、不斷尋求刺激,喜愛追求多采多姿和富於變化的生活。他們大膽,勇於冒險,敢於追求自己理想,具有很好的領導和管理能力,不懼困難不怕吃苦。 冒險主義者平時比較低調,卻具清醒的頭腦和犀利的眼光。具冒險主義的人對產品的品質要求高,不奢華但品味不低。

家用

都說任何事情都難以兩全其美,家用主義者卻柔韌有餘地周旋於工作、家庭之間,總能找到其間的平衡點。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家庭對於他們來說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對於家庭充滿了責任感與愛意。他們認為愛自己的家人,就是使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人帶來的歡樂,使他們感覺到人生存在的更多價值與樂趣。 閒暇時,他們會帶著家人去看望父母;會休年假帶著全家人去美麗的西雙版納;有時也會開著愛車與家人去進行一趟採摘自助游,盡享四輪帶給家人的天倫之樂! 他們是一群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人。

貴族

擁有著成功的事業,從容、淡定的處事態度,沒有什麼可以將貴族主義追求成功的信念擊倒。用“運籌於股掌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來形容他們最合適不過。事業的成功,滲透在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作之餘,他們會約上生意夥伴或摯友打幾場高爾夫球,喜歡看高爾夫球在天空緩緩划過一道完美曲線後,穩穩地落在心中指定的標地。他們說:“喜歡這種在自然中操控一切的感覺。”那或許不僅代表一個小小的高爾夫球,抑或整個世界? 他們是一群以“匿名”的方式表現自己品味與奢華的人。 住BigHouse,聽巴赫,看特律弗電影,遠離城市喧囂,追求心靈的寧靜與和諧。 站在高處看世界,他們的目光永遠高瞻遠矚。

完美

完美主義的故事是一場精緻的“生活秀”,故事全過程都完美得無以復加,讓人挑不出任何瑕疵。 “無愧我心”是他們的座右銘。他們做的每件事情都追求內心的和諧與滿足,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他們關注過程,更看重結果。和許多有品位的人一樣,他們喜愛芬迪(Fendi)和朗塞的至精至美、無可挑剔。扣子上的圖案也可以成為購買一件衣服的決定性因素,因為那是代表他們心底的個性聲音。 他們購買物品雖說不上“深思熟慮”,卻也考慮得面面俱到,不留一絲“死角”,絕對是個理智的消費者。他們更願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事物,購物追求高性價比,他們堅信“沒有什麼伎倆是可以逃過我的眼睛”,他們對自己的眼光充滿信心。 一個人的時候比較內斂,對細節的追求幾近苛刻,對藝術的敏感可謂登峰造極,一個普通的包隨手一放就是絕配。 他們將人生用心完美演繹。

實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他們做任何事情最根本的出發點,務實的作風貫穿他們生活的始終,他們的生活平實、溫暖、愜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他們也毫不例外。對於任何事情,他們總是以最實際的眼光看待,並以實用為基準找到其中的黃金分割點,所以在別人眼中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是那么踏實、有的放矢。 他們是一群理性大於感性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華美的外表,他們的生活是本色演出。在決定購買某樣東西之前,他們一定在網路上搜羅到關於此物品縱向及橫向的最詳盡信息,找到物美價廉的目標後,會直奔主題馬上行動。 他們看問題直指核心,為我所用! 不盲目、不奢望、不衝動、不幻想是他們的人生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