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蟲主要鑑別特徵:個體5.0-15.0 mm,一般在同一地點採集到的所有蜉蝣種類中屬中等大小;身體的背腹厚度略小於體寬,不特別扁,也不呈圓柱型,常為較暗的紅色、綠色或黑褐色;體背常具各種瘤突或刺狀突起;腹部第1節上的鰓很小,不易看見;第2節無鰓,第3-5或3-6或3-7或4-7腹節上的鰓一般分背腹兩枚,背方的膜質片狀,腹方的鰓常分為兩叉狀,每叉又分為若干小葉;第3或第4腹節上鰓有時擴大而蓋住後面的鰓;鰓背位;3根尾絲,具刺。
成蟲主要鑑別特徵:體色一般為紅色或褐色,複眼上半部紅色,下半部黑色;前翅翅脈較弱,MP1脈與MP2脈之間具2-3根長閏脈;MP2脈與CuA脈之間具閏脈,CuA脈與CuP脈之間具3根或3根以上的閏脈,CuP脈與A1脈向翅後緣強烈彎曲;翅緣縱脈間具單根緣閏脈;尾鋏第1節長度不及寬度的兩倍,第2節長度是第1節長度的4倍以上,第3節較第2節短或極短。三根尾絲。
主要生活習性:生活於流水中的枯枝落葉、青苔、石塊或腐殖質中,體色大多為黑褐色或紅褐色,體壁堅硬,尾絲一般具刺和較稀的細毛,游泳能力和活動能力都不強,行動較緩慢;撕食性和括食性種類居多。游泳時具典型的"小蜉科"游泳姿態,即腹部不停地曲伸,以腹部後半部和尾絲擊水,上下遊動。
對本科的研究,首推Allen & Edmunds的系列工作。本科目前已知16屬200種左右,是蜉蝣目的第四大科,廣泛分布於全北區和東洋區。在野外採集過程中,稚蟲與成蟲很難對應,而稚蟲相對容易採集到,故對本科稚蟲的研究要好於對成蟲的研究。
我國已知7屬15種。本科所有種類的體色及翅脈極其一致,分類特徵主要是運用雄成蟲外生殖器的形狀和稚蟲外部特徵。故本文對本科種類的描述主要集中在這方面。
圖: 彎握蜉屬一種Drunella sp. nov. 稚蟲形態
相關詞條
-
澳洲小蜉科
澳洲小蜉科(Austremerellidae)是蜉蝣目的一個科。
-
小蜉
小蜉,小蜉科 Ephemerellidae昆蟲的總稱,小型到中型的種類,小蜉的許多種類顏色斑紋都不一樣,多數為褐色;雄性複眼分上下兩部分,下部通常比上部...
-
蜉蚴目細蜉科
蜉蚴目細蜉科分成兩亞科,即細蜉亞科和短尾蜉亞科,前一亞科包含10屬約150種,後者包含4屬約30種。多生活於靜水水體的表層基質中。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細蜉科
細蜉科(Caenidae)是蜉蝣目的一個科,本科稚蟲俗稱small squaregills(小方鰓蜉)。細蜉科Caenidae是蜉蝣目個體最小的一類。由...
-
蜉金龜科
蜉金龜科,屬於昆蟲綱, 鞘翅目,金龜總科,蜉金龜科,形態描述 體型小到中等,以小型者居多,體常略呈半圓筒形。為糞食、腐食性類群,多生息在家畜、野獸糞堆中...
分類地位 形態描述 生物學描述 分類及分布 -
晚蜉科
晚蜉科,是蜉蝣目的一個科,將當時的小蜉科分為3亞科,其中的晚蜉亞科,包括2屬,將其提升為科,並於2000年對其進行了重新定義。現包括7屬,分布在非洲和東...
-
新蜉科
新蜉科,動物界、昆蟲綱、蜉蝣目,拉丁學名是Neoephemeridae,分布於全北區和東洋區。
-
鱟蜉科
鱟蜉科是蜉蝣目中最特化的類群,僅知Prosopistoma 屬19種。稚蟲生活於石塊底質的急流中。分布在澳大利亞 (1種)、東洋區 (9種)、古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