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愛與死:聖埃克蘇佩里傳

小王子的愛與死:聖埃克蘇佩里傳

本書是聖埃克蘇佩里最好的一本傳記、英國《衛報》長駐巴黎的記者保羅·韋伯斯特為了寫就這本書,遍訪聖埃克蘇佩里生前的親朋好友,用優美而精彩的文筆,使我們認識了這個在里昂鄉下貴族城堡中長大、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想像的小男孩,這個酷愛飛行與寫作、並執著追尋愛情真諦的法國人。就像《小王子》,聖埃克蘇佩里畢生的傳奇經歷也是令人好奇、纏綿而神秘的恆久主題。

內容簡介

該書被喻為聖埃克蘇佩里最好的一本傳記。英國《衛報》長駐巴黎的記者保羅·韋伯斯特(PaulWebster)為寫成這本書,遍訪聖埃克蘇佩里生前的親朋好友,介紹一個在里昂鄉下城堡長大、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想像力的小孩,長大後如何成為第一代飛行員以及享譽世界的作家

作者簡介

保羅·韋伯斯特,英國《衛報》長駐巴黎的記者

媒體推薦

楔子
沒有回程的旅途
1944年7月最後一天的正午,法國南部蔚藍海岸艷陽高照,無垠的蒼穹與科西嘉島南邊湛藍、平靜的大海交織成海天一色的景致。這寧靜祥和的氣氛只是假象。同盟國軍隊正準備跨越地中海,解放被德軍占領的普羅旺斯。在戰火燃起前,燦爛的陽光仿佛是上天賜予人類的最後恩典。對大多數人來說,遇上晴朗無雲的好天氣是一種福氣,但對於一名隻身穿越羅訥河(Rhone)河谷、經歷長途偵察任務的飛行員而言,卻是悲劇的前兆。根據空軍氣象台原來預報,雲層將在蔚藍海岸上方聚集,飛行員可隱身在雲層中,躲避德軍戰鬥機。但這天正午一望無際的藍天則成為空中突襲的最佳舞台。
這位形單影隻的飛行員正是安東·聖埃克蘇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在二十多年的飛行生涯中,他遭遇了多起意外,身上受的傷多得數不清。聖埃克蘇佩里身形魁梧,穿著笨重的飛行裝,勉強擠進狹窄的駕駛座里。他只要一轉身巡視四周,舊傷口就會隱隱作痛,根本不可能在緊急情況下使用降落傘逃生。遭到攻擊時,聖埃克蘇佩里眼前只有兩種選擇:繼續駕駛未經武裝的P-38型偵察機,疾速向高空逃竄;或者人機一起隕落。
正午過後的幾分鐘內,這架雙尾桁偵察機發出轟轟巨響,低空旋轉,墜人海中,消失在尼斯與摩納哥之間昂熱灣(Angers)的海平面下。當時德軍戰鬥機一直尾隨著聖埃克蘇佩里的偵察機,俯衝之後拉高返航,向基地發報“殲滅”的訊息。
聖埃克蘇佩里若不是沉醉在鄉愁之中,或許還能逃過一劫。“鄉愁”一向是他寫作中最典型的主題。7月31日上午8點45分,聖埃克蘇佩里奉命沿著羅訥河河谷飛行,執行空巡任務。他從科西嘉島北邊的巴斯蒂亞(Bastia)啟程,飛往裡昂東方,距離聖摩里斯村(Saint-Maurice-de-Rémens)的聖埃克蘇佩里家族城堡僅60千米。在這裡,聖埃克蘇佩里度過了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他在大戰前幾年曾經駕駛飛機、汽車或者乘坐火車巡禮法國南部的海岸線。在他心目中,這裡的一景一物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6月29日,聖埃克蘇佩里曾執行過類似的偵察任務。由於在執行任務時擅自更改飛行計畫,飛越聖拉斐爾(Saint-Raphaёl)附近妹妹所居住的阿蓋(Agay)城堡上空,他在歸營後遭到了懲戒處分。由這次事件推測,在7月31日當天,聖埃克蘇佩里很可能又忍不住想看看他最喜歡的幾個地方。
在墜海前,聖埃克蘇佩里稍微偏離了航道,而且飛行高度遠低於安全標準的6千米。他抵達普羅旺斯(整個法國最令他鍾情的地方)上空後,很可能偏離航道向西飛了一兩分鐘,去看看三個地方。他母親的屋子坐落在格拉斯(Grasse)上方的卡布里(Cabris)——1940年12月,在流亡美國之前,聖埃克蘇佩里曾造訪此地;繼續往西則抵達聖特羅佩(Saint-Tropez)附近的拉摩(La Mole)城堡——安東三歲時,父親過世的當晚其遺體被搬移到此地;在拉摩與卡布里之間
則是阿蓋。1931年,安東在阿蓋的教堂與南美女子康蘇羅·索馨(Consuelo Suncin)完婚。
事實上,略微偏離航道是無傷大雅的。聖埃克蘇佩里沿著海岸線往東飛回尼斯的途中,很可能順便去看望了婚後居住的別墅——聖埃克蘇佩里與妻子在此度過了人生中最愜意的田園生活,同時完成《夜航》(Vol de Nuit)一書。
……

圖書目錄

楔 子
沒有回程的旅途
第一部 1900—1930年
第一章
花園裡的五個小孩
我聆聽大樹的歌聲
第二章
目睹死亡
法蘭西斯一世的情婦與其他事跡
教條至上的學府
漂泊萬里的帽子
第三章
我們的天空
柏林陰謀
松樹下的白色屋子
弟弟弗朗索瓦之死
第四章
與大戰擦肩而過
在戰壕中大唱聖誕歌
飛向藍天
第五章
可有可無的未婚夫
銀艦
南線郵航
信心之燈
第六章
絕對的虛無感
偉大的白人先知
鳥群酋長
第二部 1931-1939年
第三部 1939-1944年
……

文摘

書摘
在世代從軍的聖埃克蘇佩里家族眼中,作曲家埃馬紐埃爾,豐斯科隆布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埃馬紐埃爾是安東的外曾祖父,他是羅馬聖塞西爾學院(the Academy of Saint Cecile)成員,同時也在艾克斯教堂指揮音樂。他編寫彌撒曲、聖歌,另外研究威尼斯音樂家卡里西米(Carissimi)。瑪麗的父親夏爾也是作曲家,他堅持讓兩個女兒學琴,即使搬到聖摩里斯,兩姊妹還是繼續上鋼琴課。瑪麗的五個孩子都會彈奏樂器,而她本身的另一項音樂天賦是編寫聖樂,然後配上普羅旺斯方言歌詞。
安德烈·豐斯科隆布時常走訪聖摩里斯,他記得城堡里的表親在專業音樂老師指導下認真演奏音樂,包括阿恩(Hahn)、福雷(Fauré) 、舒曼 (Schumann) 、舒伯特(Schubert)與馬斯內(Massenet)等人的作品。安東學的是小提琴,但是他主要的才華是吟唱通俗歌謠,他時常在同學和同事面前唱這些歌謠。儘管安東很欣賞母親對於現代鋼琴樂曲的喜愛,但還是會忍不住嘲弄一番。母親尤其喜愛德彪西(Debussy)的音樂,安東最喜歡開德彪西的玩笑:他把幾個甜橙放在琴鍵上左右來回滾動,然後跟朋友說,甜橙彈奏的音符還比不上德彪西的演奏來得好笑。
瑪麗能摒除成見,完全接受現代文化與現代畫風。她是位傑出的水粉畫畫家,有一位祖先名叫洗禮者讓·豐斯科隆布(Jean-Baptistede Fonscolombe),他是馬賽美術學院成員,另外也曾加入義大利設計學院。瑪麗作畫的靈感跟他比起來更接近現代風格,她後來繪製的半身像則在畫風上接近瑪麗·洛朗森(Marie Laurencin)。
由於費爾南·聖埃克蘇佩里對於聖西門思想心懷偏見,因此他無法苟同媳婦的做法:鼓勵孩子們追求自我、寬以待人、文化生活與宗教信仰並重。每當家族中發生爭執時,她很少能做主孩子的教育方式。
法國法律認為,婦女沒有能力單獨作決定,而且必須事事聽命於男性,感性需求並不重要。安東與弟弟弗朗索瓦實際上的監護人是以祖父為首的聖埃克蘇佩里宗親會,若出現宗教、心靈層次的問題,安東必須尋求羅歇叔父的開導。由於安東的父親早逝,因此羅歇更是對安東寄予厚望,希望他以宗教為職。
安東九歲時,家族認為他必須為將來鋪路,好當一位稱職的一家之主,並且投身軍旅生涯。就這樣他一夕之間被帶離聖摩里斯城堡,告別了女性當家和可以盡情玩耍的生長環境,一頭栽進嚴苛的純男性世界:勒芒耶穌會學校,他追隨父親與叔父的腳步,成為這裡的學生。
安東已出版的作品中,回憶童年往事的部分並沒有提及兒時對於飛行的嚮往。不過西蒙娜在回憶錄中寫道,安東有一次講了個故事,內容是關於他打造飛機的計畫。他說他會帶二姐坐上這架飛機,飛越聖摩里斯上空,然後地面上的民眾高喊著:“安東·聖埃克蘇佩里萬歲!”
除了飛行的夢想之外,安東也對發動機產生了濃厚興趣。西蒙娜記得,1911年乾旱期間,安東和弗朗索瓦弄來了一台協助灌溉的小馬達,弗朗索瓦玩馬達,結果汽油引擎突然爆炸。安東以為弟弟被炸死,不過還好,他不過是頭上破了個洞,弄得滿臉都是血。安東本來計畫自己設計、打造一部引擎,用來發動改裝成自製飛機的腳踏車。不過經過爆炸事件後,蒙特梭神父要他打消念頭。神父請村裡的木匠為滑翔飛機製作機翼骨架,而機翼的布面則採用穆瓦齊的亞麻布。不過不管安東腳踩得多賣力,飛機仍然飛不起來。
腳踏車繼續引導安東走向飛行之路。安東幾乎每天都騎車到昂貝略的飛機場。穆捷的飛行學校吸引了其他同行採到此地,同時昂貝略蓋了愈來愈多的機棚。在昂貝略起降的飛行員大多正值青年,其中有的人甚至未成年。他們是學童的偶像,而他們也對這些仰慕者很友善。安東喜歡在一旁看他們設計、組裝引擎,而且問一大堆問題,然後回家再教姐姐、弟弟和妹妹。他兒時的機械常識大部分是從這裡學到的。
很快,昂貝略的新航空站與里昂布隆(Lyon-Bron)的民航基地就建立起商業合作關係。參觀新航空站對安東而言,正好可以學習跟不同背景的人相處。以往安東心目中的英雄都是貴族,但現在他崇拜的對象則是一介平民,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同。這些新偶像的成就以發明成果、努力程度與冒險犯難的精神作為評斷標準,安東成年後非常珍惜不分階級、患難與共的袍澤精神,這些在昂貝略的金獅旅社處處可見,資深飛行員和受訓學員吃住都在這間氣氛和諧、輕鬆的俱樂部。在村民心目中,這些開飛機的人就像劇場明星或運動員一樣風光,每次有飛機飛過村子卜空,村民們都會跑到街上鼓掌。
自1909年布萊里奧駕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後,一陣飛行熱潮席捲法國各地。到了1912年,飛行已經儼然成為昂貝略村民生活的焦點。《安熱報》連載《空中好漢》系列報導,內容有自由浪漫的故事,也有驚險刺激的情節。同年裡昂布偶劇院搭上這股飛行浪潮,上演通俗劇《大飛鳥》。劇中的背信棄義、英勇情操交織成引人入勝的故事,而舞台上還仿真表演了一段飛機墜毀的場景。 從復活節起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慶祝活動,為的是慶祝昂貝略空軍與民航飛行員學校創立。安東每年回到聖摩里斯度春假,因此很可能在慶典現場,與一萬多名民眾一起欣賞飛行員的飛行表演。當時參加的飛行員包括穆捷、巴黎至羅馬競賽冠軍新得主勒內·維達爾(René Vidart)、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人朱爾·韋德里納(Jules Védrines)、德培杜辛(Deperdussin)和飛行學校首席飛行員馬里斯·拉庫茲(MariusLacrouze)。
拉泰科埃爾出生於富裕的農村家庭,家族靠伐木起家。他畢業自中央土木工程學校。從他的照片看起來,這是一個相當拘謹的人,戴著無邊眼鏡,鬍子修剪得很整齊。他在飛行員們心中的印象是:冷酷、獨裁。在大戰期間供應陸軍軍火讓他狠狠撈了一大筆錢,後來在1917年轉向航空業發展。如果說他有哪一點異於一般發戰爭財的生意人,就是他眼光較遠,看到了戰後的發展前景。休戰後一年內,拉泰科埃爾將所有飛機投入民用航空事業,率先打開北非航空郵遞路線。在此之前,寄信到法屬摩洛哥得花上一星期的時間,現在只需經過30小時的飛行就行了,而且出發時間比較固定。
拉泰科埃爾的野心在同行看來是一場危險的賭博。1919年時,很少飛機的安全航程超過500千米,而且最高時速不超過100千米。飛行員的頭會暴露在開放的天空中,不時得往下看,尋找地標或緊急降落地點。布勒蓋14型雙翼飛機在1919年進行試飛,當初只是為了短期應付戰況而設計的,惟有膽大包天、不顧生死的飛行員才敢飛這種不安全的飛機。
運送郵件的第一批飛行員大部分都是一次大戰的退役軍人,他們沒有被驚人的死傷數字給嚇跑。為拉泰科埃爾公司開拓北非、西飛、南美航線而喪生的飛行員人數,總計高達120人,但這么高的死亡率還是不能動搖軍火商的心。拉泰科埃爾仍然需要有人來鼓舞堅強的飛行員,並且強迫他們將原始機型的功能發揮到了極限,迪狄耶·多拉因而雀屏中選。
《夜航》里的主角李維耶就是多拉的化身。他是天生的領袖,一個尼采口中的超人,他能以人格的力量將平凡人變成英雄。在安東心目中,多拉既是父親也是英雄,他是大家的楷模,永遠不可能犯錯,即使有時候表面上他處事不公。安東對於多拉的處事原則與性格的認知也成為《風沙的智慧型》里的中心思想,書中專斷獨裁的巴巴里酋長就是依靠堅強的性格與累積多年的智慧型來領導眾人。
對於安東的讚頌,多拉也以同樣的方式回敬。1954年,多拉寫了一本書,書名叫做《我所認識的聖埃克蘇佩里》。多拉說,《小王子》的作者洞悉生命的價值在於“所作所為皆為了人類的榮耀與尊嚴,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多拉於1969年逝世,享年79歲。倘若當時安東仍在人間,他為多拉寫的墓志銘應該也會出現相似的文字。安東的成長階段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瀰漫著英雄主義,因此難免會景仰、崇拜英雄人物。老兵的崇高地位一直到1926年絲毫未減。多拉是短小精幹型的英雄,他嚴格遵守軍事紀律,許多事跡顯示他是勇者中的勇者。
多拉從巴黎鐘錶製造與機械學校畢業後加入陸軍,並在凡爾登之役中受傷。康復之後他志願加入空軍,並與馬西米分到一組。多拉擔任偵察飛行員時,最輝煌的戰績是發現了德國的遠程機槍。1918年,由於德國機槍掃射巴黎,使得安東就讀的聖路易預科學校被迫遷往郊區。1919年9月1日,多拉的成就又添一筆:他為拉泰科埃爾公司開拓了土魯斯到拉巴特(Rabat)的航空郵遞路線。後來有許多飛行員追隨他的腳步,飛越庇里牛斯山、無懼於西班牙與北非詭譎多變的氣候狀況,執意開拓更多航線。多拉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決定運載郵件,顯示他驚人的決心與毅力。
不過,公司里並非所有的飛行員都像安東一樣崇拜多拉。有人覺得, 《夜航》里只提到這位長官的過人之處,但忽略了他的缺點。許多飛行員對於多拉的印象無非是冷酷、無情,這極可能是因為他歷經大戰,深深體會了到戰火中的人命猶如草芥。他將戰爭中人命是可消耗的理論搬到了平時的郵遞工作中了。
安東以絕佳文品獲得大獎。一直到1932年2月中,安東才有時間休假,到巴黎、蔚藍海岸、聖摩里斯等地遊覽。此時,追求安定未來的美夢已成為泡影。空中郵局接二連三發生危機,財務困難、失去政治靠山等壞訊息不斷傳出。安東在公司里的朋友不少,但樹敵也不少。他不得不接受安排,改飛往返馬賽與阿爾及爾的航線,有時候甚至屈居副手。
安東在2月中接下這份工作。四個月後,他請假幫母親搬家,從聖摩里斯搬到坎城。聖摩里斯城堡已經轉售給里昂市議會作為寄宿學校,其他土地則由母親贈予佃農。
在康蘇羅的陪伴下,安東回到老家。城堡內的家具全搬到街上準備拍賣,此情此景令人鼻酸。連續兩個周日舉行拍賣會,中介商與一般買主東挑西撿,安東童年時代的紀念品就這樣在喊價聲中,一件件落人外人之手。拍賣會告一段落之後,只留下笨重的碗櫥、餐桌、餐廳椅子、吊燈,以及走廊上四隻用來裝玩具的長型木箱。
許多村民終於有機會見到康蘇羅。聖摩里斯有許多小酒館,平時很少有婦女在此出入,除非是來催促流連忘返的先生回家。瑪賽勒·勒芬(Marcelle Lefin)曾是瑪麗訓練的教堂合唱團成員,她記得康蘇羅走進她父親的酒吧時,其他客人吃驚的神情。康蘇羅若無其事地走進酒吧,手上拿著香菸。瑪賽勒說:“康蘇羅一邊看報紙,一邊點了一份茴香酒,在吧檯喝酒,和其他工人沒什麼兩樣。”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