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9年10月——1973年2月,鄧小平同志下放在江西省南昌市郊勞動。
2000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鄧小平當年勞動的車間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2月,新建縣對小平小道進行第一次初步修復,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投資120萬元,進行部分修復。
2002年3月,這裡被確定為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及鄧小平理論教育基地。
2002年5月1日,南昌市對外開放了“小平小道”,有小平會場,小平工作過的車間、小平用過的鉗工台、小平生病就醫乘坐的拖拉機。
2002年7月1日,鄧小平的大女兒鄧林女士親臨“小平小道”,並捐贈了一百多張攝影作品,大大豐富了“小平小道”的內容。
2002年8月10日,成為“小平小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3年7月,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將她拍攝的114張有關父親的珍貴照片贈給紀念館,舉辦了“女兒心中的父親———鄧林攝影展”。
2004年7月,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之際,新建縣又對“小平小道”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修復。
2008年,為迎接改革開放30周年,新建縣再次投資1800萬元新建了一棟2100多平方米“小平小道陳列館”並恢復車間原貌,精心保存著鄧小平當年勞動過的車間和用過的鉗工工作檯、工具等。
建築格局
外部
小平樓本是一幢灰色兩層磚木結構的小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建築面積440平方米,小樓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冬青樹,內側是一圈竹籬笆,院子裡長有松樹、桃樹、月桂、梔子花、梅花、茶花、葡萄等,樓後有一個小小的柴房。
“小平小道”現規劃面積187.9畝,範圍為:南至320國道,北至南昌陸軍學院圍牆,東至省莊到灣里的公路,西至南昌陸軍學院圍牆。
2000年10月,“鄧小平小道”旁修建了一條參觀道,沿途還有亭台、椅凳和標示牌,上面記錄著與小道有關的小故事。
紀念館區以外的部分,堅持多搞綠化、少搞建築的原則,見樹留樹、見水留水,使景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既有綠蔭廣場、林蔭小徑、也有繁花錦簇園,還有健身休閒廣場,更有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教育場館。
內部
“小平小道”紀念館設計思路改變了過去傳統方法,每一個展廳採用不同的版式、色調、光線,並以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為暗襯,營造出特定的歷史氛圍。加上組合文物、圖片、照片、雕塑、復原景觀,以及引入視屏、聲光電、多媒體等先進科技手段,使整個展示融合成一體。
新館引用了高科技,為了防止燈光太強、太亮對人體有輻射,紀念館內燈光全部採用防紫外線電燈。另外,整個展櫃、展廳都有蓄電池照明設施。
此外,在布展中,新建縣再現了小平小道全景,運用先進技術展現江西新建拖拉機配件廠、小平小道的總體場景,及當年鄧小平同志在小道上行進、思考的情景。
館藏陳列
基本陳列
小平小道景區設有遊客中心、遊客休息室、影視播放點等。遊客中心坐落於景區入口東側。
“小平小道”陳列館新館建築面積為2134.5平方米,陳展面積為1720平方米,增加了接待室、放映廳等。新館分六個部分展出:“文化大革命”初期、“疏散”到江西、工廠勞動、“小平小道”、“情系新建”、永遠的懷念。
內設多個展廳:第一展廳,裡面按照鄧小平當年勞動時的情景進行布展,陳列的有他使用過的工作檯、勞動工具、工具機設備等。第二、第三展廳分別設在小平車間旁邊的兩個車間內,一處陳列“三大件”,即“豐收—27”拖拉機、上饒牌大客車、解放牌卡車。另一處則陳列著鄧小平在江西的所有文字和圖像資料,並採用“聲、光、電”等多種手法重現鄧小平的風采。 展廳第二部分、第四部分展櫃陳列的檔案,都是中央檔案館提供的未曾解密的檔案資料,也是與鄧小平疏散到江西直至復出前後過程相關的檔案。
館藏文物
銅雕像《小平與工人們在一起》。長5.8米、寬1.98米、高3米的藝術品。
人民日報上刊載、出自鄧小平女兒毛毛之手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裡》。
新館還收錄了工廠發給他的豆腐票,小平家人在江西生活的所有照片、工廠工人們送給鄧小平的禮品瓷、三陽開泰、水點桃花兩組珍貴瓷器也被新館收藏。此外,鄧小平的讀書牆也很值得觀看,有鄧小平在新建縣期間所閱讀的部分馬列、毛主席著作。
小平銅像
該銅像高度為4.2米,基座高度為2.55米,整體高度為6.75米。此銅像巍然屹立在“小平小道”地勢最高處。
相關影視
2014年8月22日是鄧小平的110周年誕辰。為了紀念鄧小平電影《出山》選址在他曾勞動的地方小平小道。
參觀信息
交通
途經公車:117路、219路短班、246路、501路、 509路
服務項目
1、遊客休息廳、配置了足夠的休息座椅、旅遊紀念品購物點、醫務室、工作人員辦公室、飲水機、電視、景區宣傳材料、旅遊線路圖、等齊備的遊客服務綜合設施,為遊客提供瀏覽諮詢、交通問詢、受理投訴、導遊服務,並設有童車、輪椅、拐杖等特殊服務設備。
2、景區影視播放點裡面設施設定比較齊全,配備有休息椅、電視、VCD和景點宣傳片等,讓遊客從多個角度了解小平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