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的妙悟

內容介紹

巴赫金的語言思想是他的哲學思想的支柱,沈華柱圍繞這箇中心,對巴赫金的哲學思想作了較為系統、全面的分析。抓住了巴赫金的語言哲學這個議題,就等於在崇山峻岭間穿插奔瀉的涓涓細流中發現了他的思想的源頭。從分析巴赫金語言學的哲學基礎人手,這是符合巴赫金的本意的。巴赫金認為:“沒有系統的哲學美學作基礎的詩學,從根本上便成為一種脆弱的偶然的東西。以系統觀闡發的詩學,應該是語言創作美學。”巴赫金這種思想是深受其哲學觀影響的,他在哲學上將人類文化看作一個整體,只有在整體的文化內涵中對語言行為進行系統的介定,才能使語言科學具備堅實的基礎。巴赫金這種強調總體參與性的哲學觀念,來源於新康德主義哲學。巴赫金少年時代閱讀過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等德文版哲學原著,而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代表人物柯亨的著作更為巴赫金所鍾愛,對他的影響十分巨大。這個學派重視物質世界與人的關係,強調人的實踐理性與參與性思維的哲學思想,是巴赫金重視語言實踐的語言哲學的催化劑。本書揭示了這個源頭,說明巴赫金為什麼認定語言(而木是純粹的抽象邏輯因素)更適合於表達具體實情,為什麼巴赫金會得出“語言是在服務於參與性思維和行為中歷史地發展起來的”這個結論,這正是新康德主義哲學在巴赫金語言思想中的顯現。巴赫金語言哲學思想的另一個源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語言是實際的真正的意識”、“語言的產生只是出於與他人交際的需要”、“語言是交際工具”等語言觀念,時常在巴赫金著作的字裡行間流露出來,成為他的語言思想的重要武庫。巴赫金強調語言與社會本身不可分離,強調語言的社會性和意識形態性、語言的歷史性和實踐性,這些語言學的基本思想都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之上。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精神,更是巴赫金語言思想的理論支柱和主要的批判武器。
在全面分析了巴赫金語言學的哲學基礎之後,沈華柱認為巴赫金髮展了新康德主義關於認識論和人的主體性思想,在倫理哲學和哲學人類學的層面肯定了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意味著“我與他人”處於一定的關係之中,進而形成了人與人的交往。而交往則要藉助於言語的表述來實現。因此,人類與生俱來就形成一種對話關係,這種對話關係是在語言的交往中被顯現出來的。這就是巴赫金最終確立的“對話主義”哲學,亦即他的“超語言學”的語言哲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