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甸牛乾吧

尋甸牛乾吧

雲南昆明尋甸回族民眾素有飼養菜牛醃製清真牛乾巴的傳統手工藝,由於牛乾巴味道鮮美可口,易保存攜帶,食用方便,因而,頗愛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製作過程

尋甸牛乾吧 尋甸牛乾吧

尋甸回族民眾長期飼養牛羊,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要醃製色佳味美的牛乾巴,必先餵養壯牛。每年農曆正二月間,回族民眾開始購買老牛,或將自家即要淘汰的 牛關起來餵養。先以嫩草催膘,同時根據牛的牙口和體質,適當採用中草藥進行打癆除疾,以健脾胃,增強食慾。這樣,牛的體質漸漸好起來了,再增加蠶豆面、蠶 豆秸粉制的糠等精細飼料餵養。有經驗的回族老人,還經常給牛梳皮毛,用乾草墊廄,讓牛睡得舒適,他們常告訴年輕人說:“廄乾食飽牛長膘”。經過精心餵養, 再瘦弱的老牛,在他們手中,也會逐漸變得毛光水滑,膘肥體壯。進入寒露節令時,便開始宰牛、醃製牛乾巴。

按 照傳統習慣宰牛都由阿訇下刀,經放血、剝皮、開膛、分前、後兩半截上掛,然後順著肉逢,剖成24塊“骨施特”(即淨肉),並將割下的肉鋪在通風處涼透。之 後,再進行醃製。一般按6%至8%的比例,將鹽撒在肉上搓揉,再放入陶製的大瓮缸內醃,缸口須用硬紙或麻布蓋緊紮好,醃20天至30天便可以出缸晾曬,直 至肉麵乾硬,呈板栗色。

尋甸牛乾吧 尋甸牛乾吧

每條牛宰後可醃24塊牛乾巴即12對,每對都有名稱:飯盒、里襠、鐮刀、火扇、外白、碓嘴、搶口、胸子、骨梆梆心,瓜子以及兩對肋條。肋條又分頭道肋和二道肋。 其中“飯盒”、“里襠”為上品,肉質細嫩,容易切片,食用時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為妙。煎乾巴片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膩,實為酒席上的佳肴。其餘次之,如 助條,油多筋多,燉吃鮮美。


批量生產

尋甸牛乾巴,秋冬時節大量上市,遠近聞名。1991年,縣食品公司進行開發,開始加工生產小包裝牛乾巴,以滿足市場需要。先後投資41萬餘元, 購置陶製瓮缸240個,半自動切片機1台,包裝機2台,修建了車間及冷庫,開始精加工製作成“仁德牌”清真袋裝牛乾巴。由於採用塑膠袋真空包裝,保鮮衛生、外形華美精緻,食用方便,一上市,便得到消費者認可,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尋甸牛乾吧 尋甸牛乾吧

榮譽

尋甸牛乾巴榮登“非遺榜”

2009年,尋甸縣的牛乾巴被列入昆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對擁有700多年歷史,享譽民間的尋甸牛乾巴食品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前景。

尋甸養牛和醃製牛乾巴有著悠久歷史,其獨特的餵養和醃製,使本地牛乾巴既色香味美,又便於保存,大凡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在尋甸,很多民眾都養菜牛,醃 制、出售牛乾巴。到尋甸吃牛乾巴,已經成為客人的首選。據了解,尋甸水清草綠生態好,有260萬畝的天然草山,18萬畝的人工草場,年產2.5億公斤秸 桿,6億公斤青綠飼料,為養殖綠色優質壯牛提供了優良條件。

2007年來,尋甸加大對養牛等畜牧業的扶持和發展力度,積極爭取省市項目資金的扶持。通過品種改良和凍精改良等科技推廣,使一批養殖大戶迅速發展起來,有力地 帶動了千家萬戶的養殖。同時,尋甸大力招商引資,推動養殖向規模經營、肉食品加工等方向發展。如今,全縣上規模的養殖戶已經達到50餘家,建立了3個養殖 小區。發展肉食品加工企業13家,一年可加工牛乾巴450噸,其中,由尋甸縣仁德食品有限公司、順宏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清真牛乾巴、燒牛肉系列產品在市場 上十分暢銷,逐漸形成了知名品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