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莊村[山西省臨猗縣北景鄉下轄村]

尉莊村[山西省臨猗縣北景鄉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景鄉尉莊村位於209國道沿線,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該村有6個居民組,322戶,人口1296人。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蘋果種植,副業有養雞、養豬和交通運輸等。其中養雞戶7家,養豬戶3家,運輸戶20家。全村街巷道硬化覆蓋率為百分之九十以上。

概況

耕地面積4808畝。年人均生活水平5100元。共有黨員43名。

村民主要經濟來源是蘋果種植,副業有養雞、養豬和交通運輸等。其中養雞戶7家,養豬戶3家,運輸戶20家。全村街巷道硬化覆蓋率為百分之九十以上。新硬化廣場1200平方米,安裝有各種健身器材,廣場內有籃球場一個,滿足了民眾的業餘文化娛樂生活。

古柳與關帝廟

大柳樹

滄桑俊逸尉莊的三棵大柳樹環該村池泊而長,偌大的池泊被萬千柳條所掩蓋,歷經歲月長河的點綴,布滿滄桑的它們又不失靈動俊逸,樹幹的陽剛之氣與樹枝的陰柔之美,相得益彰,令人賞心悅目。繞著池泊走了幾圈,輕觸每一棵柳樹的樹幹,那種澎湃的心緒仿佛穿越時空,驟然停留在它們只有碗口粗的年輪中。伴隨著永無止息的風雲變幻,它們攜手並肩從幼年到青年,再到壯年,誰又能保證現在不是它們最美的年齡, 三棵柳樹的北面,坐落著尉莊的關帝廟,其中一棵正對著廟門。

關於柳樹的年齡,沒有人能說得清楚,村里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最少三百年了。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還經常爬到廟門正對面的那棵柳樹上耍,那時的樹幹大概兩個半人就抱得住,現在需要三個人。說著,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村民喝的就是池泊中的泥水。下雨的積水在池中沉澱後,村民就挑回家。村民與柳樹共飲一池水,相伴前行。”後來,村里打下了深井,村民喝水才不再發愁。“如今,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自來水也接到了村口,很快村民就能喝上自來水了。

.

關帝廟

尉莊的關帝廟是村民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廟內安放著關公塑像和展現關公生平事跡的壁畫,還有清道光二十九年《關帝廟重修碑記》,碑上的第一句話,就刻著“關帝廟具體創建年代不詳”。廟牆上的對聯“累朝頌德揚勛,一片丹心,多少文人書不了;到處圖形繪像,滿腔大義,哪個巧匠畫得來”,就是關老爺一生的濃縮。“慶祝關帝誕辰的時候,連附近村民都來了,人們紛紛敬香跪拜,祈願吉祥。 在尉莊,90%以上的人都姓王,王家傳到目前已至二十一代。“據說,王氏先祖是耍猴人,明朝時從河南新野遷居而來,到尉莊後,繁衍生息,家族不斷壯大。他的說法在手中的《王氏家譜》上得到了印證。

巨商與文昌閣

巨商

“金閆銀尉”就在這柳樹繁茂之地、關廟鼎盛之處,王氏之後於民國初年誕生了一位享譽西北五省的晉商——王萬年,他主要經營棉花生意,創立的“自立號”商鋪遍布西北各地。“當時王萬年由尉莊去往蘭州,坐騾馬大車中途住的都是自家商號。” 臨猗尉莊與萬榮閆景緊鄰,閆景的李家大院名聲在外,而尉莊當地流傳著“金閆景、銀尉莊”的說法,可見王萬年的名氣不亞於李家。如今的尉莊依舊保留著許多王萬年建造的府邸宅院,雖有些古舊,但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就在三棵大柳樹附近,兩者遙相呼應,可謂尉莊一景。

文昌閣

在尉莊的東南角,矗立著一座六角古建築,名叫文昌閣。眼下的它顯得有些寂寥,孤零零地堅守在村口。在文昌閣西北方向的牆壁上刻有“奎壁光臨”四個字,其中,由於年久,“壁”字已不知去向。奎與壁皆屬於二十八星宿之列,奎宿寓意感情豐富、熱情友善,壁宿寓意心思縝密、處事周密,希望二星光臨,皆是教民為人處世之道。“王萬年曾帶頭重修過文昌閣,之後就再也沒有人過問。 歷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沖刷,文昌閣已岌岌可危,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予以保護,它就會步了尉莊興隆寺、尼姑庵、娘娘廟等古建的後塵,湮滅於歷史的風雨。

尉莊印象

無論是池泊旁的大柳樹,還是王萬年留下的民居,抑或是風雨飄搖的文昌閣,它們都見證了尉莊的發展變遷,陪伴著尉莊的父老鄉親,這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深情。在感慨它們生命堅強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多一份關心與呵護,努力讓它們成為村中長留的一道風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