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簡介
將軍園位於興國縣將軍大道南端,占地300畝,是縣委、縣政府為發揮“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的作用,弘揚蘇區革命傳統,緬懷將軍的豐功偉績,充分利用好興國紅色旅遊資源的重要舉措。將軍園由將軍廣場、將軍紀念館、大型群雕、休閒廣場、將軍湖、將軍島等組成。將軍廣場正中安放由漢白玉石雕刻的5.2米高的毛澤東主席巨型雕像,園內按長征路線進行規劃,安放陳毅元帥和興國籍56位共和國將軍的雕像,並利用12塊奇石分別雕刻肖華上將所作的12首長征組歌;大型群雕由“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三百軍旗及69位衝鋒陷陣組成的戰鬥場面群雕環繞組成。整個園集瞻仰、教育、旅遊觀光於一體。
將軍紀念館位於將軍園內,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屋頂是紅軍八角帽造型,展廳和大門由鐮刀、斧頭形狀構成,突出興國紅軍縣的特色,它將利用圖片、實物、文字等形式,再現將軍位和省部級領導幹部的英勇事跡。
景點簡介
興國將軍園位於縣城城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贛南十大景區之一。屬於紅色旅遊主題公園。由將軍廣場,將軍紀念館,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館等構成。將軍廣場按長征路線進行規劃,正中安放毛澤東主席巨型雕像,周圍安放陳毅元帥和興國籍56位開國將軍的雕像;將軍紀念館屋頂為紅軍八角帽造型,突出興國紅軍縣的特色,館內展覽開國將軍們的生平事跡;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分六個展廳,是全國唯一以蘇區幹部好作風為主題的陳列館。 大型群雕由“中國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 “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三面軍旗及79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環繞組成,三面紅軍旗象徵著興國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組建的三個師參加工農紅軍。群雕正面是興國人民與紅軍一道反“圍剿”的戰鬥場面,背面是興國人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上戰場的動人場面。
群雕長23.179米,象徵著興國人民在革命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達 23179名;寬2.3米,高8.5米,象徵著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23萬人口的興國就有8.5萬人參軍參戰。
將軍園記
陳留弟簡歷 筆名陳展峰,興國縣文化館幹部。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興國縣作家協會主席。在全國報刊雜誌發表文學與戲劇作品200餘萬字,其中獲國家級獎8項、省級獎23項、市級獎30項。著有散文集《青山遮不住》。
早就盼著興國有個公園,沒想到進入新世紀不久,夢想成真。這個公園叫將軍園。顧名思義,這是為紀念共和國56位興國籍開國將軍而建的。說她是公園,是因為她有山、有水、有湖、有亭、有橋、有島,還有花、草、樹。
我是興國人,當然知道將軍園僅僅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就建好了,而且很快就聞名遐邇,吸引了本地和外地好多人來參觀。最為可喜的是建成的次年,即2003年8月30日,她迎進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一行;接著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又在園裡舉行慰問演出。她一下子便以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藝術特色,讓世人矚目。
我第一次拜謁將軍園,通過有古典風格的中式牌樓,走進園裡,竟然沒有想到她不但秀美,而且大氣磅礴,令人震撼。展覽館雄踞全園最高處,它由將軍館和“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組成,其外形恰似一支威武的鋼槍。從高處鳥瞰,將軍館屋頂像紅軍八角帽;蘇區幹部好作風陳列館則如波浪起伏,象徵中國革命歷程的波瀾曲折,可見匠心獨運。將軍館展廳正面和大門形似鐮刀,斧頭,讓我想起那副有名的對聯:“斧頭砸爛舊世界,鐮刀割出新天地。”這個“新天地”,已經誕生了半個多世紀,新世紀的鐮刀斧頭,經過“三個代表”思想的淬鍊,愈加銳利、鋥亮,中國人民的新天地因之日新月異。
這真是個好創意,它表達出了興國人民對鐮刀斧頭支撐的永恆的信念。
踏上一列通向將軍紀念館的台階,以崇敬之心,輕輕地步入將軍館展廳,如同走進了中國革命歷史長廊。我仔細品賞一幅幅像片,觀看一樣樣實物,閱讀一篇篇介紹,仿佛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歲月,硝煙瀰漫的戰場。耳邊響起陳奇涵率領軍官教育團參加“打響南昌八一起義”第一槍的銳利槍聲,蕭華將軍率師苦戰團村決死的殺喊聲,溫玉成將軍率團搶渡湘江的怒吼,鍾炳昌、黃玉昆將軍率師逐鹿中原的戰馬長嘯……面前會閃過陳美福將軍飛奪瀘淀橋的英勇身影,毛會義將軍率團搶奪摩天嶺的生死肉搏,康志強將軍率部參加淮海決戰的刺刀閃閃,李呈瑞、陳坊仁將軍指揮“奇襲白虎團”的運籌帷幄……興國籍將軍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刀山火海之地、雷霆萬鈞之時;每一縷飄散的硝煙,每一曲勝利的凱歌,每一片和平的陽光,都凝聚著將軍們鮮血和奉獻,凝聚著一代戰將的毅力和信心。在我的心目中,56位將軍就是56根中流砥柱,56根華廈棟樑,56部煌煌傳奇。
在與展廳相連的休息室,有位旅伴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興國一個小縣城,能出這樣多將軍?這個問題引起大家的興趣,引出一番討論。有人說,當年的興國很窮,餓死不如戰死,因而很多人參加紅軍。我想這不無道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迫愈深,反抗愈厲害。”事實上,那個時代的將軍們,差不多都是被苦難所逼,被迫扯起戰旗,投奔共產黨鬧革命。然而,那個時代不獨興國窮,不獨興國有壓迫啊!有人說,興國人絕大多數是客家人,客家人有個特點就是“崇文尚武”、具有“平民革命思想”。這種說法也有道理,日本學者山口縣在其所著的《客家與中國革命》一書指出:“沒有客家人,便沒有革命”。
近年來舒龍先生所著《客家與中國蘇維埃革命運動》一書,又進一步闡釋了“客家”與“紅家”的必然聯繫,並且斷言: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客家人的革命史。然而,我想在“閩粵贛”三角地區,純客家縣又何獨興國?為什麼其他純客家縣沒出那么多將軍呢?我也想到一條理由,我對大家說,興國有較多早期革命家,如陳奇涵、鄢日新、肖以佐等人,早在一九二七年就在興國撒播從黃埔軍校帶回的火種,秘密發展黨員、籌建農民協會;袁玉冰、黃家煌、邱會培都是中共早期革命家,他們曾組織起江西第一個革命團體,同時,在興國傳播馬列主義。有如此豐厚的革命土壤,自然會孕育出共和國將軍。我的發言贏得一片掌聲。然而,我卻繼續思考“將星”究竟是怎樣鍛造出來的?
從將軍館展廳出來,陽光衝破雲霞,灑滿美麗的將軍廣場。八根火炬直指雲天,它們既烘托出廣場的宏偉壯觀,又形象地曉喻中國革命“擎天拔地”,“革命精神永不熄滅”。廣場正中佇立著一尊毛澤東漢白玉雕像,迎風舒展著風衣,目光炯炯而探,穿雲破霧,劈山裂水。
重回興國的一代偉人啊,你看到了嗎?當年你起草《興國土地法》,引來“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今日已化作現代新農村中的人歡馬躍;當年文昌宮裡舉辦“興國青年土地革命訓練班”的燈光,今日已化作夜幕中大街廣場上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當年你指揮紅軍在興國進行第三次反“圍剿”的神來之筆,今天已化作和諧社會的宏偉畫卷;當年你作《興國調查》、《長岡鄉調查》的一串串足印,今日已化作奔向全面小康的雄壯而堅定的步伐……
凝視著毛主席親切的面容,想起他當年曾七次來興國,他和周恩來、朱德、李富春等眾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僅為創造蘇區興國模範縣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且在興國廣泛撒播了革命思想,同時,他們崇高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優良的作風,對興國人民起到了表率作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此時,我思想的天空驟然划過一道閃電,我豁然開朗,“沒有大地,就沒有崛起的峻岭奇峰,沒有太陽,就沒有璀璨的天漢星斗;沒有一代革命領袖的培養,興國就沒有這樣多將軍。”,雖然一代偉人毛澤東走下了神壇,走進了歷史,然而有一種情感不能忘,有一段歷史不能忘,有一種情結永遠凝聚在興國人民心中。
在毛澤東雕像的左側是戎裝駿馬的朱總司令。這位紅軍之父多次來過興國,在第三次反“圍剿”中一展統帥雄風,與興國人民結下血肉情誼。當年在民間流傳的“八牛闖天下,反手定乾坤”的讖語早已成事實,今天在將軍園裡“朱毛”仍然密不可分。毛澤東雕像身後的中軸線上,佇立著的三尊花崗岩雕像,中間是陳毅元帥,左邊是肖華,右邊是陳奇涵。兩位興國籍上將分列兩邊順理成章,為何中間要安放陳毅元帥的雕像呢?懂得蘇維埃歷史的人都知道,陳毅元帥,曾任興國中心縣委書記,曾在老營盤“大戰當年血海翻”,曾與興國妹子賴月明結為夫妻,留下一首其情亦真,其情亦深的絕句。興國人民怎會忘記這位“好書記、好司令、好女婿”呢?
廣場右側是雕像園,陽光將一座座將軍雕像鍍成金色,我朝他們奔去。園區穿行的小道,別出心裁地按長征路線來規劃,將軍們的雕像分列在路旁。穿行小道,猶如重走長征路,讓人想起:跨過五嶺搶湘江、烏江天險重飛渡、調虎離山襲金沙、大渡橋橫鐵索寒、草毯泥氈紮營盤、臘子口上降神兵、六盤山上紅旗展、直羅滿山炮聲急、勝利會聚甘孜城……
我每走一段,就與一尊將軍雕像相遇,他們置身在花圃之中,周圍是一片新綠,各種花卉點綴其中,閃爍著鮮艷的顏色。此情此景正應了“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詩句。每一座雕像形象逼真、生動傳神、各俱特色。
你看康志強將軍踏波劈浪,陳熙將軍駕鷹翱翔藍天,黃文明將軍托起沖天火箭,謝良將軍展書筆耕,謝立全將軍吹響軍號……我凝視每位將軍,將軍們我看著我,
眼中充滿了親切、慈祥,我好像聽見老將軍說:“孩子,以後看你們的了!”我一下便感到,為了明天,我們肩上的份量該有多少!將軍的目光正在瞧著我們啊!“長征路上”還安放著12塊奇石,石上刻著肖華將軍寫的12首《長征組詩》。這真是一種匠心獨運的設計,一種奇妙的結合。你看這一來,便集了將軍雕像的莊重美,花草的自然美,石頭的奇崛美,詩詞的豪放美,書法的藝術美,這足以讓人心曠神怡。我細細地讀著每一首長征組詩,我知道她一誕生就風靡中華大地,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曾17次觀看演出。今日《長征組歌》已成紅色經典,這勝利之歌、信念之歌、奮進之歌,將鼓勵我們跨越千山萬水,豪邁地走向燦爛的明天!
我讀完最後一首長征組詩,抬起頭來放眼東方,一片紅色映入我的眼帘,前面不遠是巍然高聳的大型群雕,當我來到她面前,仰望工農紅軍“興國模範師”“少共國際師”“中央警衛師”三面軍旗凌空飄揚,我的思緒也在飄蕩。我似見三師戰士高舉著它,雄赳赳,氣昂昂地從興國出發,踏上征程,踏過八千里路雲和月,踏出一片新天地。我似見毛澤東筆挾風濤在旗上寫下“模範興國”四個大字,給興國增添無限的榮譽。當我細看環繞紅旗的79個人物故事組成的群雕,一個個英雄人物栩栩如生,一個個凝固了的歷史場面鮮活起來——“送子當紅軍”、“運軍糧”、“打草鞋”、“洗軍衣”、“馬前託孤”、“戰場慰問”、“救護傷員”……我心裡湧起無言的感動,正是他們以自己的血肉和骨骼,以自己的信念和氣節,鑄就了這大旗永遠的亮麗,永恆的鮮紅;同時也召喚著紅軍的後代再鑄新的輝煌!
導遊告訴我群雕長23.179米,象徵興國人民在革命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其高8.5米,象徵興國人民在當年有8.5萬人參軍參戰。這些數據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個雄壯的音符,是一句句明亮的詩句,組成了迴腸盪氣的千古絕唱,組成了氣勢恢宏的史詩。
將軍廣場的左側是休閒園,各種樹木,扶疏疊翠;奇花異草,爭奇鬥豔;池水似玉,噴泉如霧、鳥鳴聲聲……繞過休閒園,轉道將軍館後的山坡,則是波光粼粼的將軍湖,湖中凸起一座聳翠的小山,與湖岸上另一座蓊鬱的小山遙相呼應;兩座小山上,分別建有飛檐立柱、清幽雅致的蕭華和陳奇涵上將的紀念亭。山圍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聳立起亭,簡直是一幅寧靜的水墨畫。
將軍園是那樣的深厚莊重,又那樣的瀟灑超邁;是那樣的質樸大度,又那樣的風情萬種。我目不暇接,邊看邊思,邊思邊悟,竟留連忘返。直到夜幕降臨,千百盞燈一齊亮起來,璀璀璨璨,閃爍爍,多姿多彩,鬥巧爭妍。園中三個噴泉千百支噴管同時啟動,傾刻間,有的噴水激射而出,直衝雲霄;有的噴水如禮花開放,五光十色;有的噴水如彩綢漫舞,千姿百態。人們“啊”的一聲,幾乎同時發出驚嘆!
我的驚嘆卻不獨是對“水之舞”的奇妙,而是對整個將軍園的讚嘆。多么有特色的園子啊!遊人觀者,置身其中,瞻仰將軍風采,了解革命歷史,觀賞樹木花草、山石湖水,並於沉思遐想之中,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悟出人生的哲理,增加幾分為祖國,為人民而拼搏奮進之動力,其功在千秋決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