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子川鄉

寺子川鄉位於通渭縣北部偏東,西北與義崗川鄉接壤,東北靠靜寧縣,西南與北城鄉相連,東南與隴川鄉相接,南與隴陽鄉毗鄰。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486畝。海拔1740米,年平均氣溫6.4?C,年積溫2800?C,年降水量450㎜,無霜期146天。境內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屬於乾旱山區。

地理位置

寺子川鄉   位於通渭縣北部偏東,西北與義崗川鄉接壤,東北靠靜寧縣,西南與北城鄉相連,東南與隴川鄉相接,南與隴陽鄉毗鄰。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486畝。海拔1740米,年平均氣溫6.4?C,年積溫2800?C,年降水量450㎜,無霜期146天。境內山丘起伏,溝壑縱橫,屬於乾旱山區。

歷史沿革

寺子川鄉位於通渭縣北部偏東,西北與義崗川鎮接壤,東北靠靜寧縣,西南與北城鄉相連,東南與隴川鄉相接,南與隴陽鄉毗鄰,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5486畝,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屬乾旱山區。全鄉共轄15個行政村、127社3340戶16454人。年降雨量450毫米左右,無霜期135天左右,適宜小麥、洋芋、果菜、飼草、樹木的種植。

寺子川鄉是通渭縣的偏遠鄉鎮,境內交通便利,近年來,該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實施“五大戰略”、培育“四大產業”、創建“四大基地”、推進“四大工程”的總體思路,務實創業,造福於民,加快推進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目前,該鄉全面實現了戶戶通電,15個村通自來水;有各級各類學校16所,中心國小1所,中學1所,鄉村國小14所,教職工158,在校生1229人;全鄉15個村都有村級衛生機構,有衛生院1個。

1949年設寺子鄉,1958年併入義崗公社,1961年分設寺子公社,1981年更名為寺子川公社,1983年改置鄉。位於縣境北部偏東,距縣城21公里。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1.4萬。通(渭)會(寧)公路沿境內西部邊緣通過。轄劉家窯坡、王兒岔、窵嘴、花亭、鄭陽、謝黃、寺子川、峽口、大營、山坪、中心、董家溝、風凰、董家山、長城15個村委會。境內群山起伏,金牛河貫流中部。有地毯、農具等廠。農業主產小麥、莜麥、馬鈴薯,盛產胡麻。戰國秦長城由該鄉入靜寧縣境。.

四通情況

靖天公路跨越西部邊境,王通公路穿越境內。2003年底,全鄉實現村村通汽車,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且村村通郵。

教育衛生

全鄉現有初級中學1所,教職工39人,其中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34人,學生916人;國小16所,教職工55人,學生2714人;衛生院1所,醫生3人,病床6張;鄉計畫生育服務所1所,鄉婚育學校1所。

人民生活

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450元,糧食產量達612萬公斤,人均產糧390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136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95萬元。

旅遊景點

石蜂堡奇險,金牛河舒緩,大石寺廟華麗,鹿山麓幽靜,均是探游訪古好去處;西瓜、辣椒享譽北部鄉村。

主要工作

一、以實施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為重點,全力抓好項目建設。

首先要按期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類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的建設任務。目前我鄉正在組織實施和已下達資金計畫的新開工的項目有①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②中心至鳳凰12公里農二級道路建設;③王(兒)長(城)公路建設; ④寺子衛生院住院部、汽車站、村址建設;⑤寺子、謝黃兩村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對所有的在建項目,要進一步加強領導、靠實責任、跟蹤監督、重視質量,並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的"七制度"(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契約管理制、建設質量終身負責制、目標管理責任制、領導責任制)和"兩個管理辦法"(重點項目管理辦法、以工代賑項目管理辦法),遵守財經紀律,管好用好每一筆資金,以有效的工作機制保證項目工程質量和進度。其次,要科學規劃,認真論證儲備一批項目。我們要緊緊抓住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來的政策機遇,結合我鄉實際,按照重資質、重可研、重規範的程式要求,規劃儲備一批主意新、構思巧、方向準的項目充實項目庫。在項目規劃上,要注重把國家投資性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結合起來,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產業開發項目結合起來,通過項目拉動與支持,加快全鄉新農村建設步伐。

二、以"十件實事"為重點,全力改善基礎條件。

要辦成的"十件實事"為:一是完成投資886萬元的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寺子項目建設。做好項目的掃尾和後期管理,為我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好頭,為搬遷戶入住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啟動並完成寺子川鄉小城鎮建設主街道的拓寬及排水、排洪、綠化工作。三是加大道路建設力度。完成"中鳳公路"、"王窯公路"建設,謝黃、鄭陽兩村各自籌資金修建村社道路5公里,各村要對道路進行整修、養護。四是繼續堅持興修梯田。完成梯田建設1000畝,要求各村修建50--100畝點1個;五是完成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的補植補造,並且全部套種牧草;完成1個義務植樹點;做好林木管護工作。六是爭取寺子河灘土地整理項目。七是實施好寺子、謝黃兩村整村推進項目;八是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力度。建好寺子村沼氣池建設;九是加大電力、通信設施建設。年內新建移動塔、聯通塔各一座;十是大力發展教育、衛生。主要從抓好教師素質入手,調派師資,提高教學質量。認真組織實施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徹底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三、以洋芋工程為重點,全力抓好農業結構調整。

根據市場及自然規律,我們要把發展洋芋、地膜糧作、草畜三大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點。要通過政府推動,示範帶動,市場促動,將三大產業做大做強。

1、洋芋種植。全鄉種植洋芋3.02萬畝,人均2畝;新調運良種126噸,良種推廣面積2.2萬畝。每個社扶持5戶示範戶,人均種植2.5畝。窯坡、長城兩村梯田點建成優質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示範點;王長公路沿線種植5000畝,北山愛民路、鳳中公路沿線種植5000畝。

2、地膜糧作。在川區建立1000畝地膜玉米示範點1個。

3、種草養畜。所有退耕還林地全部種植優質牧草,在謝黃、鄭陽、寺子、王兒四村各種植優質牧草1000畝。在寺子村、謝黃村發展規模養殖戶215戶,建成標準化圈舍215座。

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重點,全力抓好勞務經濟。

從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入手,對全鄉勞動力狀況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分類建檔管理。通過舉辦縫紉、建築、電焊、家政服務等各種培訓班,讓其掌握一技之長,並依託本鄉外地務工能人,有組織、有方向地進行培訓和輸轉,逐步實現由勞力型向技能型、由自謀輸出向有組織輸出,由盲目流動向建立穩定勞務基地,由單純務工掙錢向勞務移民和回鄉創業轉變。

五、以協調發展為重點,全力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一是教育工作。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籌集建設資金,努力改善基礎設施,繼續加快發展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衛生工作。突出抓好疾病控制、疾病預防、醫療救治、信息報告體系建設,認真組織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三是文化、體育。充分挖掘鄉域文化內涵,繼續加強與外地文化交流,廣泛開展全民建身活動,加強農村體育工作,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四是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切實轉變民眾婚育觀念;突出抓好以二女戶結紮為重點的各項節育措施落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幹部職工超生違育查處、生殖健康服務、社會撫養費徵收等關鍵環節,健全鄉、村、戶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強基層基礎管理,努力提高計畫生育工作水平。

工作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繼續圍繞"項目帶動、產業富民、勞務增收、事業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努力推進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