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
寺堌堆又名“香油堌堆”。相傳西漢時,人到60歲,就必須活埋。埋人之前,事先在平地里砌好墓室,能活埋在此地,並長眠於此的60歲老人,多是一些富戶人家。臨死之前,家人為能讓逝者走的安逸,打造了許多青石板,砌成棺材樣,入土以後,便用香油拌土掩埋。年深日久,入土的人越來越多,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堌堆。後富戶人家籌錢在堌堆上修建了寺廟,供奉祭祀,從上到下修砌了30多層台階。
寺堌堆周圍有大片空場地、樹木和泉水,是交易休閒的好去處。最初只賣些刀剪之類,後來便交易牲口。大年過後,十里八鄉的居民牽著騾馬、牛羊趕來,形成了著名的騾馬大會。大會鼎盛時期,連東北人都不惜行程兩三千里,牽著牲口前來趕會。寺堌堆周圍的居民,自年前就開始為外地商人準備吃住和牲口草料。
廟會時值天氣寒冷季節,天南海北的趕會人有些饑寒勞累,染病而亡,當地村民也將他們葬在堌堆旁邊。在來年的寺堌堆會中,有許多家人捎來了家鄉的泥土為他們築墳修墓,寺堌堆也越來越大。
今寺堌堆古會仍具盛名,騾馬大會已演變為物資交流大會。
發現部門
經考古部門發掘研究,寺堌堆為龍山文化遺址,被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