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寧直,原名寧尚忠,雲南曲靖宣威榕城鎮上堡街人,1913年2月出生,國小畢業後考入宣威縣立中學讀國中。
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後,在全國抗日救亡宣傳和雲南省學生抗敵後援會的推動下,宣威板橋國小、省立宣威師範、宣威中學等校進步學生,相繼開展了抗日宣傳舌動。寧直和王文炳、呂祖兆、符文松等在宣威中學秘密組織星火讀書會,出壁報、演話劇,以及鼓動人民的抗日救亡熱情。不久,他轉到昆明私立求實中學。1938年春,又轉學到省立雲瑞中學讀書,常與宣威籍的陳棟才、高中堂等交往,互相傳閱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列主義。同年秋,為避日機空襲,省立雲瑞中學疏散到昆明南郊九門裡寶豐庵。他與徐登瀛、陳修家、楊希明等人在校內秘密組織學生讀書會和怒吼球隊。通過讀書會和球隊活動,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學習討論時事政治,研討讀書心得等,還組織進步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農村國小教唱抗日歌曲。秋收時,發動學生幫助附近農民搞秋收。利用這些活動向學生、農民傳播馬列主義思想,進行抗日救亡宣傳。
抗日宣傳
1939年寧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考入昆華體師。在學生中組織讀書會和學生自治會,並向宣威進步青年學生轉發大量進步書刊。還利用假期與王文炳、符文松等到省立宣威師範和宣威中學組織“星火讀書會”,學習《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大眾哲學》等革命書籍,出星火壁報,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由於他在學生中積極開展革命活動,引起學校訓導主任、省黨部委員郭紹明的不滿。1940年春,開學不幾天,他因病未按時起,郭認為有機可乘,便在上早操時當著學生的面,要他把—盆水頂在頭上。他據理強辯,拒不聽從,使郭下不了台,只好怒吼道:“這個學校有你寧尚忠在,我郭紹明就不在。”當晚在學校召開的校務會上,郭提出:“開除寧尚忠的學籍”,學校當局作出了開除寧學籍的決定。他被開除學籍後,改名寧直,到昆明古幢國小任教。
1943年中共雲南省工委先後派寧直和耿介、張穆天、張裕蘭、陳靜波等地下黨員到宣威中學後,利用教師的合法身份,積極為黨蒐集情報,協助宣威地下黨發展壯大黨組織。聯繫進步學生,秘密傳播解放區的情況,傳閱馬列書籍和毛主席著作以及《新華日報》、《民眾》等黨報黨刊,在學生中組織學生自治會,開展抗日宣傳,與校內反動勢力作鬥爭。1944年3月,為進一步團結教育進步學生,寧直又與耿介等在宣威中學和宣威師範學生中組織成立燎原社,社員曾發展到160多人。他對燎原社的具工作親自指導部署,並通過燎原社組織社員和進步學生學習社會科學,搞時事演講,辦壁報,秘密串聯發動學生抵制國民黨三青團在校內發展三青團員和在青年學生中招募青年遠征軍,1944年,寧直除在教外,還到榕城中心學校兼音樂課,並用所得到的報酬買了—台新的腳踏風琴捐贈給中心學校。同年夏,寧直根據省工委指示,離開宣威中學到昆明工作。1945年初,經省工委決定,寧直仍回宣威中學。按省工委安排並秘密護送李天柱及愛人李輝到霑益播辱樂中學工1回宣威中學任教後,受宣威師範育球隊的聘請,擔任該球隊的技術指導。他利用球隊練球、賽球的機會,組織隊員學習時事政治,培養骨幹。1945年夏,寧直在宣威學組織秘密讀書會,並通過讀書會先後在進步師生中組織了“野草社”、“青農社”、“青流社”等進步組織。為掩護這些組織的活動,與地下黨員費省親在宣中成立了“健鷹球隊”,讓球隊來公開組織領導學生活動。在此期間組織和領導了全校師生反對縣三青團頭目尹烈鈞的鬥爭,迫使校方解聘了尹烈鈞。
1945年秋,由於“燎原社”名稱易引起敵人注意,寧直和其他黨員一道以合法形式在宣中組織學生自治會,取代“燎原社”進行革命活動。1946年4月,宣威特支成立,寧直擔任組織委員。同年8月,宣威特支的工作重點從宣威中學轉移到宣威師範,許多黨員調宣師任教。寧直也在董宣師兼課。為活躍宣師體育活動,他向學校捐了一張桌球桌和球網、球拍。在此期間,寧直還以教師的公開身份,多次安排省工委負責同志在家食宿,黨的一些會議都安排在他家召開。因此,他的家一度成為地下黨的一個秘密活動點。他家經濟條件較好,但他並不追求個人享受,衣著簡樸,且樂於助人。不論是在昆讀書期間,還是到宣威中學任教後,每當黨組織和革命同志在活動經費和經濟上有困難時。他常常解囊相助。不少同志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上都得到過他的幫助。
1948年初,寧直離宣到昭通女子中學任教。1949年3月從昭通回宣中任教。4月,中共宣威縣工作委員會和宣威縣臨日時人民政府成立,寧直被派到縣工委舉辦的社訓班當教員。7月,社訓班併入滇東北地委在西澤開辦的乾訓班,寧直繼續擔任教員。8月,永支隊整編為六支隊,寧調到六支隊搞後勤工作。1950年初;寧直調中國人民解放軍曲靖軍分區工作。3月,中共宣威縣委員會成立,並決定宣威中學恢復招生,經本人要求,分區黨委批准,寧直回宣中任教。同月,在反霸鬥爭中含冤去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中共宣威縣委落實政策辦公室複查,1981年l0月15日,中共宣威縣委作出決定,為寧直恢復政治名譽,對他革命的一生作出了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