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流域
正文
在一定的人為條件控制下,為深入研究水文現象和水文過程的某些方面,特別是為研究人類活動影響而設定的野外閉合小流域。是水文實驗研究的一種途徑。通過對實驗流域中水文現象的對比觀測、重複試驗和人為改變影響水文過程的某些因素等方法,探索水文現象的物理過程和形成機制。用流域進行水文研究始於19世紀90年代,瑞士在埃默河谷的兩個面積相近(約60公頃)、森林覆蓋面積不同的小流域上,進行了森林水文效應的對比研究。到了20世紀初,日本、美國相繼進行流域研究。中國於1953年在淮北平原開始了流域研究。實驗流域這一術語則是國際水文十年設立代表性流域和實驗流域工作組後,才開始普遍套用的。其主要任務是,通過人工改變流域自然地理條件(即一項或多項流域特徵),研究人類活動的水文效應。但在實際發展中則擴展到了從水文基礎理論到水量、水質、泥沙和生態等許多領域的研究。
設定實驗流域必須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方向。實驗流域一般要具備以下基本條件:有適於研究目的的自然地理條件;除研究岩溶地區徑流等特殊情況外,要選擇閉合流域;流域面積不宜過大(一般在幾平方公里以內);有良好的水文控制和觀測條件。由於水文現象的複雜性,實驗流域常有較長期的研究計畫和較多的流域重複和組合;在觀測試驗中,必須周密布設測點,配置高精度的儀器設備,有時還需要設計特種觀測方法。實驗方案和觀測布置要通過分析研究反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