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佳村

實佳村

實佳村又名“十家村”,因開居祖生有十個兒子而得名。隸屬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是“南溪土樓長城”的最後一個村莊。

2016年11月,實佳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行政區劃

建國後,永定區評為革命基點村的有263個,湖坑鎮革命基點村有31個(其中,五黃村的五子崬不屬於南溪),湖坑鎮南溪革命基點村就有30個。 實佳村6個革命基點村:架里、中山、凹口、蛟塘、黃臘坑(包括竹子崬)、牛古撲。

地理環境

實佳村全村面積15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南溪土樓長城”的最後一個村莊(綿延十幾里,有土樓幾百座,沿途建有衍香樓、實佳、南溪三個土樓觀景台)。東和南靖縣相隔,南與平和縣毗鄰,三面環山,一條小溪從南到北貫穿實佳村、南江村、南中村、新南村、洋多村、西片村和湖坑村七個村莊,流向湖坑,最後流出到大溪鄉,謂之 南溪

實佳村距永定城區50公里,湖坑集鎮10公里,全村現有耕地面積3391畝,山林面積6580畝。

人口民族

漢族,實佳村現有人口570戶,1891人,黨員65人(其中女黨員7人)。

歷史傳承

【十九世祖淵朗公】鼎球公(十八世祖)之長子士月公(十九世祖淵朗公),諱清浪,號淵浪,開基南溪坑頭(即今“實佳村”)自造東月樓一所。妣蘇、蘇、黃、呂氏。共生十子(廿世祖十兄弟以“源”字帶頭):長房興溪(源發)、二房乾溪(源財)、三房萬溪(源萬)、四房鎮昆(源開)、五房源溪(源興)、六房松溪(源榮■)、七房旺溪(源華■)、八房建溪(源意■)、九房成溪(源滿)、十房征溪(源足)。❶【長房】興溪公,諱興侖,名源發(大婆太蘇孺人二子之一),生於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卒於乾隆四十一年八月十三日。生子:昌裔、旦裔、錦裔。長房片【鹹慶樓興慶樓(壩尾)、天慶樓(俗稱“新樓”)、餘慶樓、環慶樓(俗稱“新寨”)】。❷【二房】乾溪公,名源財(大婆太蘇孺人二子之二)。子俊裔公等生子:俊南。俊南公子信賢公生子:達軒、餘三子名失記。南片【向五樓、南永樓(俗稱“橋頭樓”)】。❸【三房】萬溪公,諱興聚,字源萬(又蘇孺人四子之一)。妣余氏。生子:守平、守安、守清、守吉、守和、守昌。老樓片【東興樓及之前東月樓,俗稱“雙巴圍”】。❹【四房】鎮昆公,諱興載,字源開(又蘇孺人四子之二)。妣余、陳氏。生子:德寬、德成、德亮。永盛片【 永盛樓、遠昌樓(俗稱“新樓”)、永昌樓(俗稱“圓寨”)、祝三樓“南片”】。❺【五房】源溪公,諱興登,號源興(又蘇孺人四子之三)。妣余、陳氏。生子:季裔、珍裔、芹裔、佩裔、秀裔。五子之一有裔孫,但名失記多代。老樓片【東興樓(俗稱“雙巴圍”)】。❻【六房】松溪公,字源榮(又蘇孺人四子之四)。❼【七房】旺溪公,字源華(黃孺人四子之一)。❽【八房】建溪公,字源意(黃孺人四子之二)。❾【九房】成溪公,諱興裕,號源滿(黃孺人四子之三)。妣黃氏。生子:能習(入)、倫裔(入)。南片【南興樓(俗稱“溪背樓”)】。❿【十房】征溪公,諱興能,號源足(黃孺人四子之四)。妣林氏。生子:林裔、凰裔、鳳裔、遠裔。老樓片【南安樓(俗稱“水缸蓋樓”)】

風景名勝

土樓長城

實佳村 實佳村

俯瞰實佳村土樓群,那方的、圓的土樓相映在趣,這方圓之間,無不蘊含著客家人的睿智哲思——“沒有方圓、不成規矩”。客家人富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土樓里能孕育出那么多的才俊富賈、仁人志士。可謂英雄輩出、長盛不衰。如今,叩訪土樓的四方旅客踏著土樓咿呀作響的樓板,眼光在飛檐斗拱間游移,為的是在歷史的長河裡尋尋覓覓,在土樓這部神秘的百科全書中探尋客家人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才獲得安居樂業的艱辛履痕。該村的土樓比較集中,富有閩西革命聖地的特色,土樓大門上方往往畫上紅色、金色的文字和圖案,如“毛主席萬歲”、紅旗、標槍,恍若時光倒流,樓內居民對客人還是很熱情的。

從村頭開始有鹹慶樓[方樓]、興慶樓[圓樓]、天慶樓[圓樓]、餘慶樓(屬於方樓,建於沼澤地,至今仍巍然不動)、“圓寨土樓”(又名“新寨”——環慶樓);村中間有“水缸蓋樓”(即“D”字型樓——南安樓)、“雙子樓”(因兩座方樓連體而得名,分別是“東月樓”[十九世祖淵朗公,開基南溪坑頭自造東月樓一所,白手起家;共生十子,十房傅號名“十家村”(即“實佳村”)]和“東興樓”,因年久失修,現在已經拆除了)、“永遠昌盛樓”{永盛樓[方樓].遠昌樓[方樓].永昌樓[圓樓]}、祝三樓[方樓]、向五樓[方樓]、“橋頭樓”(昔日因廊橋的橋頭對著該樓,可惜廊橋已經拆除,改建為石拱橋了——南永樓[方樓])、南興樓[方樓];村尾有忠心樓[圓樓]等等;一共有15座大型方樓與圓樓。
走過實佳村口雙溪橋,在兩溪流水匯合處有座廟宇——【南溪實佳雙水廟,清朝中期有村民將慚愧祖師神位廣東梅縣陰那山攜回村內家祀,因其“靈感”,後成為全村的神明,並在此立廟奉祀。20世紀50年代,在僑胞的捐資下由江衍河等人牽頭重修。1994年又由江衍奕、江漢平等人倡議集資重建,坐北朝南,大門朝東,連庭院寬,內主祀慚愧祖師。舊時十年一次回廣東省梅縣陰那山靈光寺“割香”(也稱進香、分香,從祖廟老香爐里分一些香回來。)。每三年回梅縣進香並在村里作大福,是時化裝踩街游村,由新南村“薛屋口”用神轎迎接慚愧祖師,途經南中村、南江村,一路上鑼鼓喧天,沿途村民紛紛用八仙桌擺上供品燒香祈福,非常熱鬧。

百年“土樓藥箱”鐵冬青

位於實佳村南興樓旁邊,它高約18米,胸徑約40厘米,村民都叫它萬紫千紅樹(因枝條紫色,果實鮮紅色得名),學名鐵冬青。而它還有另外一個美譽,叫“土樓藥箱”,過去每個土樓附近,都種有鐵冬青。每到秋天,火紅色的果實,點綴在土樓之間,萬“綠”千紅,成為土樓景區一道美麗風景。

它有100歲了,10月份開始進入成熟期,起初果實是青色的,慢慢轉為紅色,紅果滿掛枝頭,非常漂亮,還寓意喜慶吉祥,像是土樓里的保護樹一樣,當作是一個保護神。村裡的小孩腹痛腹瀉,他們就會去“藥箱”取藥,止瀉鎮痛,效果不錯。

據介紹,鐵冬青外用可以治跌打損傷、癰癤瘡瘍、外傷出血、燒燙傷等傷病。它入藥內服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可以用於治療感冒、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性胃腸炎等疾病。具有百年歷史的“土樓藥箱”難得一見,因部分鐵冬青還未長大就被鏟了,現在它的分布很不均勻。

百年“土樓藥箱”鐵冬青 百年“土樓藥箱”鐵冬青

雲上土樓紅色堡壘

呼吸著沁人心脾的山裡空氣,從實佳村蛟塘自然村這個位置往下看,會看到最壯觀最美麗的南溪土樓長城景象,位於南溪河谷兩岸延綿十多公里的土樓群,也就是永定著名的南溪 土樓長城,有不少土樓上寫著“毛主席萬歲”、“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等標語。這裡位於永定區與平和縣兩縣交界處,又處於大山深處,很適合打游擊。七八十年前,中共閩西軍政委員會就在南溪辦公;中共閩西第一個地下電台也就在南江村誕生,這裡曾是閩粵邊革命活動的領導中心,素有“小延安”之稱。

1929年毛主席第一次來永定區時,被金豐大山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民眾基礎深深吸引,他曾將金豐大山稱之為“小井岡”,並且叮囑當時的永定地方武裝領導人,要建設好這塊根據地。還有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金豐大山進行過重要的革命活動。從閩西三年游擊戰爭開始至全國解放,這裡一直是中共永定區委、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中共閩西特委等的機關駐地。

蛟塘雲上土樓 蛟塘雲上土樓

為了革命勝利,金豐大山人民付出了沉重代價,為革命犧牲的英烈近千人,解放後有75個村莊被列為革命基點村。當年在金豐大山里戰鬥過的譚震林將軍曾感慨萬千地說:“江西有井岡山,閩西有金豐大山,都是有著光榮歷史的大山啊!”

“紅色土樓”——環興樓,處於高山之巔,有雲上土樓之稱,位於永定區東南部金豐大山中的湖坑鎮實佳村——蛟塘革命基點村,雲上土樓紅色堡壘。在革命戰爭年代,張鼎丞、劉永生、伍洪祥、江岩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進行過游擊戰爭。尋找紅色文化,海拔最高的紅色土樓(環興樓,張鼎丞住過的紅色土樓),大門上方寫著“感謝毛主席重建我家鄉”幾個大字。當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張鼎丞在土樓里住過一段時間,後來敵人聞訊摸上來,沒抓到人,就把土樓給燒了,1936年房子被燒 ,14年後共產黨重建。據村裡的五老戶蘇奶奶(蘇春蓮1912年5月5日出生,解放前窮得只能吃番薯葉,活到100歲)回憶,當年敵人沒抓到張鼎丞,就將蘇奶奶的丈夫江鴻嘉給抓走了。

1936年5月張鼎丞在蛟塘村秘密住了兩個多月,帶著一些同志在村里指揮著閩、粵、贛的革命鬥爭。也就是那個時候,她丈夫江鴻嘉也參加了革命,成為紅軍的地下保管員。6月,張鼎丞患重病高燒不退,江鴻嘉就趁湖坑趕圩日(趕集,客家人叫赴圩),請了名醫生上山給張鼎丞治病。後來張鼎丞病好了,但秘密住在蛟塘的訊息卻被傳到了永定縣保全團。由於民眾支持,敵人來村里抓張鼎丞的時候,早就有人上山報信,張鼎丞被江鴻嘉轉移到附近一個地方躲藏起來。“那天是農曆七月十二,保全團沒抓到人,就開始燒土樓,環興樓和日興樓都被燒了。”蘇奶奶說,那天她丈夫站出來譴責敵人的野獸行為,當場遭到毒打,並被抓到南靖,每天被拷打,那時他還秘密保管著大量革命經費、機密材料和槍枝彈藥。蘇奶奶去看望的時候,他身上的衣服全部都被打爛了。因為沒審出什麼,有人和蘇奶奶說可以將人保釋出來,但要交400現大洋,“房子都被燒了,怎么還有錢呢?”蘇奶奶說,七月底張鼎丞又來到村里,指示用重金將江鴻嘉保釋出來,並站在燒壞的土樓前對她說,總有一天共產黨會幫她重新蓋起房子,叫她要相信黨,相信革命一定勝利。“這句話在差不多14年後兌現了,當時重建的時候花多少錢我們都不知道,都是公社出錢弄好的。”蘇奶奶說,土樓的所有木料都換過,如今還能看得出痕跡。土樓建好後,就請村里會寫字的王先生想一句感謝黨的話寫在土樓上。

又是60多年過去,牆上的大字已漸漸斑駁,環興樓里的住戶也大都搬走了。土樓正中木板上寫著的“蛟塘人民食堂”,似乎在訴說著土樓隨後的另一段記憶。

雲上土樓紅色堡壘(環興樓) 雲上土樓紅色堡壘(環興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