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唐代杜甫詩作]

《寒食》是唐代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在寒食節觸景生情,對故鄉的思戀之情。

原文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注釋

黃鶴從舊編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據歷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①。汀煙輕冉冉②,竹日淨暉暉③。田父要皆去④,鄰家問不違⑤。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⑥。

(上四,寒食所見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招要則赴,饋問不辭,人情既相親狎,至於雞犬忘歸,物性亦與之相忘矣。)

①江總詩:“風花拂舞衣。”②陶潛詩:“冉冉星氣流。”③何遜詩:“暉暉視落日。”④陶詩:“田父有好懷。”⑤劉向《新序》:“出訟鄰家,未為通計。”《詩》:“雜佩以問之。”註:“問,遣也。”⑥《漢書》:高帝作新豐,一如豐沛道路人家,雞犬放之,皆識其家。【遠注】江村止八九家,故盡相識。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

杜甫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