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綠王

寒綠王

寒綠王是一種利用在中國西部高原上的野韭菜和河南的寒青韭霸韭菜雜交而成的高抗病,超高產,高抗寒韭菜雜種。

形態特徵

寒綠王F1韭菜

該品種是利用在中國西部高原上的野韭菜和河南的寒青韭霸韭菜雜交而成的高抗病,超高產,高抗寒韭菜雜種。(露地種植:短期耐-10度低溫),適宜全國露地,大小拱棚栽培,該品種株高56厘米左右,株叢直立,葉片深綠色,寬大肥厚,速生株型整齊。最大葉寬2-2.8厘米,最大單株重75克,纖維含量細而少,口感辛香鮮嫩脆,高抗灰霉病,疫病,抗老化,持續種植產量高,分櫱力強而快,一年生單株分櫱9個,三年後單株分櫱可達60個,年收割鮮韭9-10刀左右,產量20000公斤,(該品種目前在國內屬獨有品種),當日氣溫穩定在10度時即可播種,3-6月為最佳播期,溫暖地區也可在後秋播種,播種時,鋟鍾20-24小時,催芽3-4天,播後覆1厘米細土,苗出全以前保持土壤濕潤,定植時株行距10-15厘米,每穴8株,露地畝用種量0.6公斤,小拱棚用種量1公斤,越冬大茬種植用種量2公斤。
特別提示:本品為一代雜交,建議不留種(留種後可能變異)。
放心提示:本品適合全國各地種植。

營養

補腎溫陽、益肝健胃、行氣理血、通便潤腸、等

韭菜性溫,味辛,具有補腎起陽作用,故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早泄等病症;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發出一種獨特的辛香氣味,有助於疏調肝氣,增進食慾,增強消化功能;韭菜的辛辣氣味有散瘀活血,行氣導滯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反胃、腸炎、吐血、胸痛等症;韭菜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粗纖維,能增進胃腸蠕動,治療便秘,預防腸癌。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種植方法

無公害生產技術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河南的韭菜面積迅速擴大,目前面積已接近80萬畝,但由於連茬種植,管理的盲目及保護室內的特定環境條件,使韭菜的病蟲害發生連年加重,如:韭蛆、灰霉病、疫病等。以前舊的韭菜管理模式已經幾乎不起任何作用,尤其在防治韭蛆這一塊,濫用高毒、劇毒、高殘留農藥的現象普遍存在,其結果不僅使病蟲的抗性增加,韭菜降質減產,而且食用韭菜中毒現象也普遍發生。經過河南省扶溝縣韭菜研究所多年研究試驗和田間實踐,整理總結了一套高產又放心的無公害韭菜病蟲害防治及生產技術。
1、農業防治。
1.1、選優質品種。我們都知道,河南的韭菜品種目前在國內占有率為80%以上,它的質優,抗寒、豐產性是無可非議的,所以建議大家選用河南的寒青韭霸F1、寒綠王、太空綠韭、四季青翠等品種,也可根據當地情況靈活運用。
1.2、清潔地塊。清除田間雜草、殘莖爛葉及病殘葉、帶出田外深理或燒毀,壓低菌源基數,防止病害蔓延。
1.3、精細整地。韭菜不耐水澇,因此要選擇地面平整的地塊,避免低洼積水質不限(沙土壤、紅、黑土壤、粘土壤均可)但一定要把土塊打碎。
1.4、根際覆土。韭菜有跳根現象,完全露地韭菜田,結合其自身現象,在韭菜根部培1—2次細土。可使韭菜根白高度年增加0.5cm以上,還可阻止韭蛆成蟲在韭菜根際土縫中產卵。保護地內的韭菜一般在扣棚前覆土一次。
1.5、灌水滅蟲。露地韭菜在春、秋兩季幼蛆發生時,連續澆水淹沒根系2—3天(發生不嚴重時一般不採用)可明顯減輕危害。保護地韭菜,分別在11月下旬和次年3月初進行冬灌、春灌,灌水時若結合用藥,效果更佳。
1.6、合理施肥。韭菜為喜肥作物,但不能大量施用氮肥、若大量施用會引起偏氮徒長,從而降低其抗病性,因此,施肥上應以優質腐熟的有機糞肥、餅肥或生物菌肥為主、輔補氮、磷、鉀複合肥,並適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培養健壯根株,以提高韭菜抗病能力和增加商品性。
2、生育期的管理。
2.1、露地管理。春季土壤解凍前,未返青時及時清理田園;使植株根部能接受更多的陽光,提高地溫,以利萌芽,土壤解凍,發出新芽時,施一次稀人糞尿,地表稍乾即小中耕鬆土一次,深8-10cm,把越冬前覆蓋的草木糞等翻入土中,根據乾旱情況澆小水一次,滲透地下10-15cm即可。一般條件下,在苗高15cm左右,收穫前5—7天澆一次水,可使韭菜脆嫩,改善品質。土壤墒情好時,也可在第一刀收穫後過3—5天再澆水一次。施一次肥。應做到,刀刀追肥,刀刀澆水。註:追肥就在收割後3-4天進行。以免傷口處造成肥害或誘發病害。追肥以每667m2施腐熟人糞尿100Okg,或尿素20kg。複合肥25kg,8-9月份可收割1-2次.9月下旬停止,入冬時澆一次封凍水。
2.2、保護地管理。每年的11月上旬-12月上旬韭菜開始扣棚,還可以根據不同的上市時間安排扣棚日期。在韭菜扣上塑膠薄膜後,幼芽萌發之前,夜間加蓋草苫,儘量提高氣溫與地溫。使韭菜儘快萌發,韭菜萌髮長出地面後,白天溫度應保持在17—23℃。儘量不超過24℃,不允許有2--3小時的時間超過25℃或1-2小時超過27℃這為第一刀韭菜生長時的溫度,在以後的各刀生長期間,溫度可上升2-3℃。但也不能超過30℃,第一刀的夜溫以10-12℃為宜,以後各刀的溫度可適當高2—3℃.在每收割一刀後,應及時培土一次(3cm厚);在韭菜收割前5--7天應澆水一次,澆水時每667m2施複合肥10—15kg或硝酸銨1Okg。在第三、四刀時。澆水次數要增加,追肥2次即第10—15天一次,每次施複合肥10kg或硝酸銨10kg,冬季施肥不宜用碳酸氫銨、硫酸銨等,韭菜適於乾燥的空氣環境,適應的空氣相對溫度為60%—70%,在冬季棚內空氣相對濕度較大,夜間長達95%-100%。為降低空氣濕度,在保證溫度條件的前提下,應加強通風排濕。並適當提高夜溫度,其次韭菜為葉菜類蔬菜,多種微量元素肥料和激素適用於韭菜,促使其生長速度加快.增產的有赤黴素(920)。亞硫酸氫鈉,光合促進劑,白糖,尿素混合劑,硫酸二氫鉀等。在越冬栽培中,韭菜最嚴重的蟲害是韭蛆,病害是灰霉病疫病,應及時防治、防治方法可參考病害防治部分.
3、病蟲害的症狀及藥物防治。
3.1、韭蛆,又叫根蛆(成蟲稱韭菜遲眼蕈蚊)。
3.1.1、症狀:韭蛆的成蟲是寡食性害蟲,主要危害百合科蔬菜,幼蟲危害時蛀入韭菜等的鱗莖或幼苗、使鱗莖被蛀成很多孔洞,引起腐爛,上部葉片枯黃、萎蔫,造成缺苗斷壟,甚到成片死亡,如不及時防治會使韭菜的產量下降50%—70%。
3.1.2、藥物防治。48%樂斯本乳油375—750倍液,40%辛硫磷乳油750—1500倍液。25%敵百蟲粉,每畝1.5-2kg噴粉。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順壟淋澆或噴粗霧的方法。
3.2、灰霉病。
3.2.1、症狀:灰霉病源菌屬於蔥鱗葡萄孢菌,半知菌亞門,直菌性病害。其主要侵害葉片;發病初,葉片正被面產生白色到灰褐色的小點,正面多於被面。病斑多由葉尖向下發展成梭形或橢圓形病斑,大小為0.5-2毫米X0.5-7毫米,灰褐色。乾燥時,葉片枯焦,潮濕時,病斑表面密生灰綠毛霉,並呈濕腐狀。嚴重時病斑連成結,造成葉上半部分或整葉枯死。有時會從割韭菜的刀口處向下腐爛,初呈水漬狀淡綠色病斑,半圓形或“V”字形。病組織黃褐色。密生灰綠色毛狀霉。
3.2.2、藥物防治:10%速克靈煙霧劑10-15天熏蒸一次每667m2用量250g,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多茵靈。百菌清煙霧劑每667平方米250g,分六個點以上藥物單用或交替套用每7天一次。
3.3、疫病。
3.3、症狀:屬鞭毛菌亞門,疫黴菌真菌性病害,韭菜被侵染後全株受害,葉片受害多從中下部開始,初為暗綠色水浸狀,當擴展到葉子的一半左右時;全葉變黃,下垂,軟腐。空氣潮濕時;病部長出稀疏的白色霉狀物。假莖受害。多在根盤產生褐色軟腐。長出灰白黴,葉稍容易脫落。內部組織變淡褐色,根部發病。呈褐色腐爛,根毛明顯減少,根的壽命縮短,地上部生長勢減弱。
3.3.2、藥物防治。50%速克靈。1500—2000倍液。50%撲海因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35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靈,托布律3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72%普力克800倍液等,灌根或噴霧,7-10天一次,連防2—3次,上述藥物注意輪換使用。
以上防治技術可根據當地情況。因地制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