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問對錄

寒山拾得問對錄

寒山拾得後被人傳說成心中的“和合二仙”。傳說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真是大吉大利!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

基本信息

簡介

寒山拾得問對錄寒山拾得問對錄
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寒山與拾得,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相傳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
傳說
寒山拾得後被人傳說成心中的“和合二仙”。傳說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真是大吉大利!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他的詩寫得很美,但脾氣卻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灑笑而去。曾在天台國清寺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乾和尚化緣經過,慈悲為懷,將其帶至寺中撫養,並起名“拾得”,在國清寺中將他受戒為僧。拾得受戒後,被派至廚房乾雜活,當時寒山還沒有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們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們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們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這兩位繼豐乾以後的唐代高僧,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妙利普膽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誼,便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玄妙對談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曰: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現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 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 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 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力氣, 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 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訊息, 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 人貧道不貧;
一心要修行, 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 我卻不待見;
名利總成空, 貪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 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 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 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 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 哪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 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 年年容顏變;
日夜如穿梭, 光陰似射箭。
不久病來侵, 低頭暗嗟嘆;
自想少年時, 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 閻王無轉限;
三寸氣斷後, 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 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 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信, 問著如啞漢;
打著也不理, 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 也不做人面;
兒女哭蹄蹄, 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 須把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 都是粗扯淡。
勸君即回頭, 單把修行乾;
做個大丈夫, 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 做個清涼漢;
悟得真常理, 日月為鄰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