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故城

故城分南北二城,南大北小,整體平面呈“凸”字形。 兩城相接處有一城門,上建城樓,因其為南城之北門、北城之南門,故名“雙門樓”。 故城內東側有創建於宋代的文廟,舊址在今諸城實驗中學院內;北城牆西側有“超然台”。

密州故城即諸城故城,位於今諸城市區,西臨扶淇河,北瀕濰河,東南為丘陵,整個故城依山傍水,地處交通要衝,故而為歷代州、縣政權所在地。
故城分南北二城,南大北小,整體平面呈“凸”字形。兩城相接處有一城門,上建城樓,因其為南城之北門、北城之南門,故名“雙門樓”。故城原稱東武,為東漢建初五年(80年)建,即南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筑北城設膠州州治於此;隋開皇五年(585年),改膠州為密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東武為諸城,因境內有古城名“諸”而得名。密州故城歷代多次整修,現在所見的規模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城門有五,南曰“永安”,東南曰“鎮海”,西南曰“政清”,東北曰“東武’’,西北曰“西寧”。五門皆有月牆、重門、門樓,城牆共有角樓六座。據清乾隆《諸城縣誌·建置考》載:“城周九里有三十步,高二丈有七尺,闊三丈有六尺。”經普查,南城南北長850米,東西寬820米,北城東西南北均長600米,總面積為125.7萬平方米。因故城無北門,所以三條主街呈“士’’字狀。縣衙坐北朝南,故址即現在的市府所在地,頗具規模,是故城中的主要建築。故城內東側有創建於宋代的文廟,舊址在今諸城實驗中學院內;北城牆西側有“超然台”。城外有四大壇,城內有華嚴寺、關帝廟、天齊廟、城隍廟及西關的龍興寺等。明清兩代,城內石刻牌坊林立,世傳“諸城牌坊九十九,還有一座無人走。”史書載:“縣治即密州州治,規模視他縣特閎麗矣。”密州白隋唐以來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現僅存有西南角樓的部分殘址,南北段長180米,東西段長200米,用黃土夯實,外砌青磚及三合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