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9中

宜賓9中

宜賓市第八中學校始建於1940年,由宜賓縣商會會長劉敘光及宜賓縣工商界著名人士羅汝霖等在商業街商會會館創辦,原名為“宜賓縣私立菁莪商業職業學校”。 1941年冬,擴充更名為“宜賓縣私立菁莪高級商業職業學校”。1942年春,遷校於信義街雲南館。

建校之初

宜賓市第八中學校始建於1940年,由宜賓縣商會會長劉敘光及宜賓縣工商界著名人士羅汝霖等在商業街商會會館創辦,原名為“宜賓縣私立菁莪商業職業學校”。 1941年冬,擴充更名為“宜賓縣私立菁莪高級商業職業學校”。1942年春,遷校於信義街雲南館,並聘請黃炎培、呂超(宜賓縣人,原國民政府參軍長)為名譽董事長。

1947年春,遷校址於宜賓縣長春街(現宜八中校址)。時有5個教學班,學生人數92人。

發展狀況

1949 年12月宜賓解放。1950年春,學校更名為“宜賓私立菁莪財經學校”。1952年,經四川省文教廳批准,更校名為“四川省宜賓財經學校”。1954年 11月調整為普通國中,學校更名為“四川省宜賓市第三初級中學校”。1969年到1972年,劃片就近入學,在校學生達600人。1977年3月更校名為 “四川宜賓市第八中學校”。1982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完全中學,學校設有高中8個班,補習班1個;國中班16個;全校共25個教學班,共有學生1300餘人。

1998年翠屏區調整城區國中建制,將原八中與原九中合併,仍定名為“宜賓市第八中學校”,沿用至今。

九十年代後期,學校占地面積達到46畝,房屋建築面積33231平方米。在此期間學校先後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和改造,新修建了200米環型塑膠跑道;增設了藝術牆;建成了有線廣播系統、衛星電視地面接收及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系統、電子監控系統、紅外線防盜報警系統,全面普及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現代遠程教學。

1999年合校以後,學校提出“常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工作思路,制定並實施了包括辦學方向,崗位職責、常規制度、評估獎懲等方面的120餘個規章制度,使學校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宜賓市第八中學校是市內規範較大,國中段招生覆蓋面最廣的一所普通中學。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43人,離退休教職工154人,中學高級教師54人,中學一級教師95人,青年骨幹教師55人,專任教師學歷達標100%;受過國家、省、市、區表彰的勞動模範、先進教師、優秀德育工作者、青年骨幹教師、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等先進模範人物占教職工總數的70%以上。學校有本部和分校兩個教學點,共有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近3000人。

學校德育工作特色凸現,獲得了全國德育先進校、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四川省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校等榮譽稱號;校風建設成績斐然,順利通過了四川省校風示範校檢查驗收,成為了翠屏區中學裡第一批四川省校風示範校;藝術教育教育成效顯著,被評為四川省百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和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科技教育碩果纍纍,被授予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校本培訓全市領先,舉辦“教師學堂”的經驗,《中國教育報》、《教育導報》、《宜賓教育》等全國和省、市報刊相繼報導;教育科研成效顯著,承擔了10個全國、省、市、區級課題研究,並獲得了宜賓市政府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成為了四川省普教資助金重點項目學校;體育工作成績驕人,被評為四川省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我校各運動隊參加市、區體育比賽獲獎等級和數量均在全區遙遙領先;教學質量創歷史新高,2003年奪取了單班上線、優生人數和上線率三項第一。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連續4年獲得翠屏區教育督導評估一等獎和黨建目標考核第一名,獲得區級以上表彰獎勵132項。一所設施先進、管理規範、隊伍精良、特色明顯、質量優異的新型學校正在形成。→龍主任(龍光榮)

宜賓9中 宜賓9中

9中最偉大傳奇班級:

06級2班,班主任:張天秀

↓我主要想說明我班原來位置

宜賓9中 宜賓9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