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打連錢

“打連錢”是流傳我縣山岔鄉一種土生土長的民間舞蹈。它集舞蹈、武術、體育於一身,以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歡樂祥和的獨特風格,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每逢節慶之日,當地的健男俏女紅裝艷裹,手持連錢棍,擊打連錢發出清脆悅耳的銅錢響聲,舞者心情愉悅,觀者喜上門梢,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裡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民間文化原汁原味,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打連錢”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又具有奔放熱烈的觀賞價值。清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有記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由此可見,它是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舞蹈形式。

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連錢”是流傳我縣山岔鄉一種土生土長的民間舞蹈。它集舞蹈、武術、體育於一身,以節奏明快、粗獷豪放、鏗鏘有力、歡樂祥和的獨特風格,受到當地民眾的喜愛。每逢節慶之日,當地的健男俏女紅裝艷裹,手持連錢棍,擊打連錢發出清脆悅耳的銅錢響聲,舞者心情愉悅,觀者喜上門梢,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山岔鄉地處宜君縣城北部山區,距縣城約30公里。這裡森林茂密、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山區小鎮。這裡物產豐富、民風淳樸,民間文化原汁原味,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打連錢”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又具有奔放熱烈的觀賞價值。清康熙年間李振聲的《百戲竹枝詞》中有記載:“徐沛伎婦,以竹鞭綴金錢,擊之節歌”。由此可見,它是民間流傳很廣的一種舞蹈形式。

風格特點

“打連錢”體現了節奏明快、粗獷豪放、喜慶歡樂為主調的風格。整個舞蹈,快慢結合、輕重有致、高低錯落、剛柔兼俱、富有變化,表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打連錢”道具的裝飾色彩與演員的服飾色彩,均以大紅和金黃為主色調,再加上明快的音樂節奏,使它呈現出一種歡樂、熱烈、祥和的基調,抒發出一種濃厚的黃土文化氣息,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精神風貌。“打連錢”的另一個特點燭,它具有明顯的民眾體育性質。當一對男女表演起來,全身各個肢體部位都在運動,自然而然的起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作用。

基本套路

“打連錢”動作基本可以歸納為“上擊打”、“下擊打”、“馬步打”、“行進打”、“晃身打”、“對擊打”、“纏腰打”、“轉身打”、“背靠背打”、和“二起腳踢打”等十二個基本動作。男女倆人通過隊型變化,“嗑、打、推、轉、翻、盪、搖、挑、擺、甩”等多個花樣,進一步豐富表演隊伍的造型變化。
1995年,宜君縣文化館群文部幹部孫斌,將這一民間舞蹈進行了挖掘整理加工和改編,使宜君“打連錢”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了豐富“打連錢”更具表演性和觀賞性,將連錢棍進行了修飾加工,對演員的服裝進行了裝飾,將整個舞蹈分為:《豐收篇》、《喜慶篇》和《祝福篇》三大部分,使“打連錢”這一舞蹈內容更加協調、祥和、歡樂,並配以音樂,既具有濃濃的鄉土韻味,更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瀕危狀況

“山岔打連錢”在70年代曾作為民間舞蹈參加了省上調演並獲獎。95年曾參加銅川農民文藝調演榮獲一等獎,並被選送為省電視台春晚節目。近年來,從事這項活動的人越來越少,原有的老藝人也相繼過世,大有瀕危和失傳的危險。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專家論證,整理這一民間藝術之花,使它能代代相傳、長久不衰。由於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人們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變化,商業文化已占領了農村市場,公益性的自發組織活動形式已基本消失。現僅有傳承人宋正英能夠較完整的表演該舞蹈。繼承該項目的隊伍也不過二十人。持續保護該項目的運行機制還在探索之中。

歷史淵源

宜君,地處關中平原與陝北黃土高原殘塬區,古為外族與中原衝突的交匯地。這裡群山連綿,交通不便,據考在魏晉時期就設地制,民間文化鼎盛,現遺存的大量北魏石窟足以佐證。由於地理、交通的限制,人們在農作之餘無以娛樂,初傳孩童拾谷桿、迎風舞之作響以自歡,後有意者加以改進,取穀物少許縫包,綴於木桿之上,或擊地、或舞之,以示五穀豐登、錢財滾滾之意。再有聰慧者,在木桿兩端鑿孔,綴以響錢數枚,又編以程式、動作,即在秋收之時,全村老少皆圍於穀場周圍群體舞之,又配以巫師驅邪活動,以示豐登、辟邪、平安之意。後演變為民間舞蹈形式,因其兩端綴連數枚錢幣,又同錢諧音,故名為“連錢”。

基本內容

“宜君連錢”是宜君特有的民間舞蹈形式。表演時要選黃辰吉日,多在秋收之後節慶時,配以祀祭、驅邪等活動,表演者老少皆著節日盛裝,打扮整齊,表演者用食指和中指緊扣桿中,隨節奏和小調跑動、站立擊、打、擦、碰身體的主要部位或地面,身隨桿移、扭腰送胯、前後擺動,表現了男性的剛毅矯健、女性的陰柔之美、兒童的天真活潑。“連錢舞”的套路有幾十種,每套十八拍,三十六點,常以走八卦、圓圈、繞八字一條龍、心合心、方陣等為隊形。喻意為驅邪平安、錢糧不斷,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祈禱。

基本特徵

宜君連錢是集體參與,節奏明快、粗獷豪放、喜慶歡樂的民間舞蹈。整個舞蹈快慢結合,剛柔兼俱、富於變化,加上明快的音樂節奏,抒發出一種濃厚的黃土高原文化氣息,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風貌。舞蹈表演具有集體合作、強身健體的作用。

傳承譜系

胡運群(58歲)、宋正英(45歲)、孫斌(40歲)、張偉……據史載,可上溯到民國初年。

主要價值

宜君連錢是民間智慧的結晶,歷經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研究宜君民間豐富文化的重要依據,是增強素質,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穩定社會的重要手段。

保護計畫

1、2003年以來,已爭取縣政府扶持,每年向該村投入2000元保護經費,用於傳承人的保護和普及工作;
2、通過村民自籌資金,每年5000元用於節慶表演及檔案建設。
一、主要保護內容
蒐集、整理,發揚光大,保護傳承人。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已多次下鄉蒐集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表演套路,形成了檔案管理制度;
2、成立了保護組織,已爭取縣財政支持;
3、傳承人的工資和醫療保險等正在爭取中。
三、十年保護目標
完善連錢舞的檔案管理,形成制度,推廣、創新、普及,成立一支100人的“連錢舞”表演隊伍。
四、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年保護措施:專人專項負責,採取查資料、下鄉、調研等形式。預期目標:形成完整的音像、文字資料和完善的保護規劃目標。
2007年保護措施:由政府出資,組織連錢舞的村周邊普及。預期目標:使山岔一帶的村民都會跳連錢,並有所創新。
2008年保護措施:組織館內專業人才編寫,組建一支專業表演隊伍。預期目標:健全保護措施及制度,把連錢表演納入節慶活動的必演節目。
2009年至2010年保護措施:制定普及計畫,申請納為全縣國小授課內容。預期目標:完成普及教材的制定、發放,使全縣小學生都會跳連錢,把連錢列為健身活動項目。
五、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蒐集整理全面的舞蹈動作,成立保護機構,落實責任,制定詳實可行的保護規劃;
2、是協調民政部門落實傳承人的工資醫療等方面的政策。
3、是與縣教育部門協調,使“連錢舞”納入縣小學生授課內容,使之普及推廣;
4、是在全縣推廣、使之成為人民民眾強身健體的一項體育活動。
六、建立機制
成立連錢藝術團,把保護研究表演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該項目能持續正常運行。
七、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保護工作自2003年啟動以來,已投入數萬元的資金,用於連錢的蒐集、發掘和多次調演活動。按縣計畫,擬從2007年起啟動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工作。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宜君民間舞蹈“打連錢”流傳於宜君縣彭鎮山岔一帶。此地崇山峻岭,茂林密草,可種植大米,人稱宜君的“小江南”,又以山清水秀、水草豐美、糧足牛肥,被人稱之為“世外桃源”。從山岔的花石崖北魏石窟來看,此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跡活動,獨特的環境,使人們在勞動之餘創作出的“打連錢”,得以完整保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