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斂口,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置一小短流,相對一側置曲柄。通體內外施白釉,釉面均勻,釉質瑩潤柔和。
執壺又稱注子、注壺。據唐李匡義《資暇集》“注子便提”條云:“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唐前期注子的口部一般呈淺盤形,短頸,鼓腹,置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及曲柄。五代至北宋時期的注子,器身漸高,器形修長秀美,並多與溫碗相配,合稱注碗。
相關詞條
-
宋定窯白釉瓜棱執壺
。1985年北京市海淀區南辛莊出土。蘑菇形蓋,小口,葫蘆形壺身,下腹部呈七瓣瓜棱狀,短流,流口高度僅達壺身腹部,三棱形曲柄,極矮圈足。胎質細膩,通體施白釉,釉色瑩潤光亮。現收藏於北京市海淀區博物館。 ...
-
五代定窯白瓷執壺
五代(唐光化三年)定窯白瓷執壺,該器物長頸,口微撇,圓肩有弦紋數道,腹呈橢圓球形,無圈足,底無釉露胎,嘴長略彎曲,流管為六棱形,把手起於肩頸處,折曲而下...
基本信息 文物介紹 相關資料 -
定窯白瓷
定窯白瓷的馳名始於北宋,而定窯白瓷的燒造則始於唐代。定窯窯址位於河北曲陽澗磁村。唐代的定窯白瓷具有與邢窯白瓷相似的特徵,器形有碗、盤、托盤、注壺、盆、三...
歷史沿革 考古發現 窯區 工藝原料 燒造技術 -
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位於曲陽縣澗磁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該縣曾屬於定州管轄,故稱定窯。定窯是中國北宋時期五大名窯(官窯、哥窯、汝窯、鈞窯、和定窯)之一,以生產優質白...
遺址概況 歷史沿革 製造工藝 窯爐與作坊 旅遊信息 -
河北曲陽澗磁村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位於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北鎮村及野北村、燕川村一帶,其中澗磁、北鎮窯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總面積約117萬平方米。
簡介 專家點評 概述 -
澗磁村定窯遺址
澗磁村定窯遺址坐落於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是宋代窯址。宋代的曲陽屬定州所管轄,故稱“定窯”。始於唐代後期,盛於北宋,元代以後逐漸衰落。1951年故宮博物院...
歷史沿革 文物遺存 文物保護 文物價值 -
晚清民國瓷茗壺
《晚清民國瓷茗壺》是2007年萬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白文宏。
內容簡介 目錄 -
倒流壺
倒流壺,因壺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稱內管壺,是始於宋、遼時期,流行於清代的壺式之一。倒裝壺奇特的構造,巧妙的內部設計,充分體現了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創造力,...
簡介 歷史淵源 原理 人生啟迪 現代套用